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楠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延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2篇多层螺旋CT
  • 1篇电图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心病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率
  • 1篇胸部
  • 1篇胸部外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压
  • 1篇血友病
  • 1篇血友病性
  • 1篇影像学分析
  • 1篇影像学特点
  • 1篇影像学研究
  • 1篇早期脑梗死

机构

  • 6篇延安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田楠
  • 2篇李建军
  • 2篇杨凯
  • 1篇刘亚宏
  • 1篇张振显
  • 1篇白文丽
  • 1篇贾虎
  • 1篇王生海
  • 1篇宋鹏
  • 1篇吴鹏

传媒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疾病发作后6 h予以CT血管成像、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及CT平扫检查,比较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CT血管成像与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的应用效果。结果 CT平扫检查显示,56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34例无明显异常,22例有可疑缺血区。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显示,梗死区内CBF、CBV、TTP明显改变,梗死区TTP显著高于对侧,CBV和CBF显著低于对侧(P<0.05);半暗带区TTP显著高于对侧,CBF显著低于对侧(P<0.05),而CBV差异不显著(P>0.05)。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56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22例一侧颈内动脉闭塞,14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结论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田楠王改莲
关键词:超早期脑梗死CT血管成像
血友病性肌骨假肿瘤骨骼变化的影像学特点
2021年
目的探讨血友病性肌骨假肿瘤(HPOM)骨骼变化的影像学特点。方法以80例HPOM患者为对象,A型60例(75.00%)、B型20例(25.00%)。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结果80例HPOM患者中,单发骨病变20例(25.00%),多发骨病变20例(25.00%),多处肌肉/骨病变40例(50.00%)。影像学检查显示80例HPOM患者中囊样型10例(12.50%);囊样膨胀型30例(37.50%),其中软组织肿块形成20例(25.00%),累及关节5例(6.25%);纯溶骨型5例(6.25%),骨膜增生型20例(25.00%),骨皮质受压型15例(18.65%)。结论HPOM患者骨骼影像学病变变化多样,CT密度及MRI信号改变具有不同时期血肿特征。
田楠李兴杰
关键词:影像学特点
多层螺旋CT联合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2020年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1月入院的1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24小时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24小时动态心电图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 180例患者中,经冠脉动脉造影证实104例阳性,76例阴性.多层螺旋CT联合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及冠心病罪犯血管定位准确率均高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多层螺旋CT单独检查(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联合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冠心病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罪犯血管定位准确性,减少误诊.
白文丽杨凯刘鹏吴鹏田楠张振显刘亚宏李建军
关键词:冠心病多层螺旋CT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及MRI表现一例报告
2012年
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RPLS)的概念最早于1996年由Judy Hinchey提出,从此,RPLS逐渐被临床医师所认识,随着MRI技术不断发展,早期正确诊断此病提供依据。本病多见于恶性高血压或妊娠子痫、恶性肿瘤化疗以及各种器官组织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症状包括头痛、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小脑性共济失调等,预后较好,绝大多数病人神经系统症状能够完全恢复。我院近期收治一例RPLS,病例如下:
李欣文田楠宋鹏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影像学分析
多层螺旋CT对胸部外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胸部外伤的诊断价值及疗效的影像学评估。材料与方法:对115例胸部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阳性93例,大部分为复合损伤,其中肺挫裂伤44例、肋骨骨折56例、胸骨骨折5例、锁骨骨折9例、肩胛骨骨折12例、胸椎骨折15例、气胸48例、肺气囊形成5例、皮下气肿16例、纵隔气肿8例、膈疝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胸部外伤的阳性率、准确率较DR明显提高,并能很好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及时、合理的救治,应作为胸部外伤诊断的必选方法。
李建军王生海耿冀洲贾虎田楠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胸部外伤
阻力训练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CT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阻力训练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研究。方法:根据实验要求,将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健康Wistar大鼠作为实验空白对照,n=10),对照训练组(该组大鼠进行阻力训练,n=10),模型组(SHR作为高血压模型,n=10),模型训练组(SHR大鼠进行了阻力训练,n=10)。通过攀爬试验进行阻力训练,半分析天平对大鼠体重和肌肉进行称重及采用血液动力学检测大鼠血压和心率。CT对大鼠肺进行影像学观察,通过模拟数字平板PowerLab对大鼠压力敏感性进行检测。结果:模型组和模型训练组较对照组和对照训练组体重降低、最大负荷量降低(均P<0.05)。模型组较其他三组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质量降低、收缩压和心率降低、肺密度增加(均P<0.05)。模型组和模型训练组较对照组和趾长伸肌的质量降低(均P<0.05),模型训练组较对照组比目鱼肌质量升高、心动过速BRS降低(均P<0.05),模型组较模型训练组舒张压和心动过缓BRS降低、肺密度升高(均P<0.05)。结论:阻力运动训练可降低高血压大鼠的高血压,改善心肺功能并提高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
王警建杨凯田楠
关键词:CT影像学血压心率高血压大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