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明
- 作品数:57 被引量:799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华南东北部中生代铜金钨大规模成矿的深部背景:来自英山-常山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被引量:3
- 2022年
- 为理解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深部背景及动力学过程,我们实施了一条北起湖北英山、南至浙江常山、长达350km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探测剖面,穿越北部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中部江南钨矿带和南部钦杭铜多金属成矿带.探测结果表明:剖面速度结构呈现显著的垂向分层、横向分块图像特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整体显示高速和高V_(p)/V_(s)特征,Moho界面显著上隆,地壳减薄至31km,下地壳高速异常显著,具有壳幔过渡特征;江南成矿带以江南断裂和景德镇-黄山断裂为岩石圈边界,总体显示地壳尺度的低速异常和低V_(p)/V_(s)特征;钦杭成矿带地壳显示高速异常和高V_(p)/V_(s)特征.综合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和钦杭成矿带的高速异常代表了相对富铜金的镁铁质新生下地壳,其形成可能与幔源岩浆底侵和/或新元古代洋壳物质残留有关,为中生代铜金大规模成矿提供了关键物源.江南成矿带显示富W-Sn的古老地壳特征,其部分熔融是超大型钨矿形成的关键.文章提出,中生代以来的软流圈地幔自扬子/华夏拼合带向扬子陆块北部大规模斜向上涌,是导致华南东北部铜金钨爆发式成矿的深部驱动机制;块体拼合带和边界断裂带等岩石圈不连续,是向下沟通深部热流、向上疏导岩浆流体的主干通道,控制着成矿带的空间展布.
- 侯爵徐涛徐涛吕庆田白志明张智宇杨丹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壳速度结构
-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三维Moho面结构:来自人工源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被引量:17
- 2015年
- 为深入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生代成矿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对跨越宁芜矿集区地质廊带内的非纵剖面反射/折射地震数据进行动校正和时深转换处理,获得了非纵方向的Moho面深度;联合纵测线和非纵测线上Moho面深度数据,获得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的三维Moho面深度结构.结果显示宁芜矿集区下方的Moho面整体较浅,约32~34km,华北块体合肥盆地内Moho面整体较深,约34~35km.Moho面深度和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变化趋势对应良好.宁芜矿集区下方Moho面呈上隆特征,支持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模式中增厚岩石圈发生拆沉、软流圈的上隆及底侵作用等动力学过程.Moho面平行于成矿带走向的变化趋势,预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壳和上地幔在板块边界发生了NE-SW向的切向流动变形.郯庐断裂带两侧,Moho面深度变化较大,表明地表近陡立的郯庐断裂为深大断裂,深部可能切穿Moho面并延伸至上地幔.
- 张明辉徐涛吕庆田白志明武澄泷武振波滕吉文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纵剖面
- 虚拟震源地震探测方法及其应用
- 2025年
- SsPmp震相是远震直达S波在地表激发的下行P波在Moho面反射的震相,具有信号能量大、信噪比高、不易受近地表沉积层和地壳小尺度结构扰动的影响等优势.虚拟地震测深方法(VDSS)是近年来发展的利用SsPmp震相与直达Ss波震相的到时差来研究地壳厚度(或Moho面深度)的探测方法.本文介绍了VDSS方法的原理、优势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研究表明,VDSS方法在提高探测精度、降低成本、环境影响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成功应用于克拉通、造山带和沉积盆地、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等不同地质环境中,在探测地壳结构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但是VDSS方法的准确度高度依赖于地震数据的质量,尤其是远震S波的清晰度和震中距的范围,使得该方法在复杂地质结构区域的应用受到较大限制.未来,VDSS与传统接收函数方法、地震层析成像、重力测量等多类地球物理方法的结合,有望为地壳结构探测提供更全面的约束.
- 张明辉徐涛徐涛田小波刘震白志明
- 腾冲火山地热区地壳结构的地震学研究被引量:55
- 2002年
- 根据腾冲火山地热区实施的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资料 ,用有限差分反演和正向走时拟合方法确定了地壳二维 P波速度结构 .地壳模型显示 ,在腾冲的热海热田附近上地壳存在低速异常体 ,它与火山地热活动可能有关 .测线的二维地壳结构上显示出两条地壳断裂 :龙陵—瑞丽断裂和腾冲断裂 ,其中腾冲断裂可能切穿莫霍界面 .同时 ,根据远震波形资料反演腾冲热海热田地区的 S波速度结构 ,也显示出该地区上地壳存在 S波的低速异常 .本文从深部结构方面探讨腾冲火山的成因 .腾冲火山地热区地壳具有低 P波和 S波速度、低电阻率、高热流值和低 Q值 ,以及上地幔也具有低 P波速度的特点 .由此推测地壳内岩浆来源于上地幔 ,腾冲附近地区存在的上地壳低速度异常可与岩浆的分异作用相联系 .与地球上大多数的活动火山一样 ,腾冲火山位于移动板块之间的边界附近 ,属于“板块边界”
- 王椿镛楼海吴建平白志明皇甫岗秦嘉政
- 关键词:腾冲火山区地壳结构人工地震测深
-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地壳速度结构:来自利辛-宜兴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被引量:54
- 2014年
- 为了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生代成矿的深部动力学过程,Sinoprobe-03-02项目于2011年9月至10月,在跨宁芜矿集区和郯庐断裂带实施了从安徽利辛至江苏宜兴450km长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速度剖面结果显示,Moho面深度和地壳速度结构在郯庐断裂两侧东西方向存在明显的差异:(1)在东部扬子块体内部,地壳覆盖层厚3~5km,西部的合肥盆地下方,则达到4~7km。(2)剖面平均Moho面深度为30~32km左右,在郯庐断裂下方,Moho面深度在35kin左右;在宁芜矿集区下方,Moho面整体深度偏浅,达30~31km左右,但局部范围内,Moho面深度至34kin左右。(3)剖面的下地壳平均速度在6.5~6.6km/s左右,在宁芜矿集区下方,下地壳速度偏低,为6.4~6.5km/s左右。剖面上地幔顶部的速度结构平均在8.0~8.2km/s。在宁芜矿集区下方,速度偏低,为7.9~8.1km/s左右。(4)郯庐断裂带的下方,从地表开始,还存在20多千米长的低速异常带,一直延伸到Moho面附近。剖面的宁芜矿集区下方Moho面上隆、下地壳及上地幔的低速异常等壳幔结构特征,预示下地壳不以榴辉岩残体为主,支持燕山期地幔岩浆的上涌和侵入并成矿,是热上涌物质的源地。
- 徐涛张忠杰田小波刘宝峰白志明吕庆田滕吉文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壳速度结构
- 探测壳内低速层的深地震测深方法及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中国及全球大陆不同构造域广泛存在壳内低速层.壳内低速层不仅与地壳表层金属、非金属矿床、油气资源及地壳变形密切相关,而且也是一些重大地震和活动断裂的发育场所.一般认为,地壳低速层反映了地壳物质的含水、热状态和部分熔融等信息,其研究对探讨地壳结构及其动力学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利用深地震测深资料的震相走时、振幅、相位信息识别壳内低速层的5种典型方法:1)Pg震相走时中断;2)低速层顶、底界面反射波走时曲线近似平行;3)30°~ 60°入射角范围内低速层顶界面反射转换波强于反射纵波;4)低速层底界面反射波强于顶界面;5)低速层顶界面反射波极性反转等.研究实例表明,以上方法为利用深地震测深资料揭示壳内低速层提供了有效途径。
- 周小鹏王晓张新彦白志明滕吉文
- 关键词:低速层深地震测深地壳结构
- 三维复杂地壳结构非线性走时反演被引量:3
- 2017年
- 中国大陆中西部乃至全球造山带普遍具有复杂地壳结构.随着矿产资源勘探和深部探测研究的深入,探测造山带及盆山耦合区下方地壳精细结构正逐渐成为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人工源深地震测深方法正越来越清晰地揭示出不同构造域地壳速度结构的基本特征,然而传统的层状结构模型参数化方法难以准确描述复杂地质模型,通常情况下多忽略速度结构的精细间断面且采用层边界平滑处理,难以满足地壳精细结构成像的发展要求.针对上述困难,本文采用最近发展的块状结构建模方案构建三维复杂地壳模型,基于逐段迭代射线追踪正演走时计算方法,推导了走时对三角形界面深度以及网格速度的偏导数,开展了非线性共轭梯度走时反演方法研究.发展了利用直达波和反射波等多震相走时数据对界面深度和网格速度的多参数联合反演方法,并引人不同种类震相数据的权系数和不同类型参数偏导数归一化的方法.数值算例表明,基于块状结构的非线性共轭梯度走时反演方法适用于复杂地壳结构模型,在利用人工源走时数据反演复杂地壳精细结构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俞贵平徐涛张明辉白志明刘有山武澄泷滕吉文
- 关键词:地壳结构走时反演射线追踪
- 华南大陆跨雪峰山造山带域地壳速度结构:来自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
- 本文通过自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指出由于花垣-慈利断裂两侧上地壳速度横向差异大,断裂东侧上地慢隆起,下地壳低速;推测该断裂可能是深大断裂,在挤压或热的抬升作用下,雪峰山地壳在中生代发生整体的抬升,抬升幅度约lOkm。
- 徐涛白志明田小波张忠杰滕吉文
- 关键词:地壳速度结构地震探测造山带
- 文献传递
- 人工源宽角地震实验的谱元法模拟和逆时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 2020年
- 人工源宽角反射(折射)地震资料具有偏移距较大、信噪比较低等特点,通常用于地震波走时反演重建地壳速度结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作为勘探地震学领域获取地下构造形态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弥补走时反演方法的不足。本文针对大偏移距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实验,利用四边形网格谱元法进行波场模拟,结合了有限元法的灵活性和谱方法的指数收敛性,高效且高精度获取模型合成地震记录,后采用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将合成地震记录偏移归位,获取地壳几何结构,验证了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在宽角地震资料处理及结果解释中的适用性,为后期实际地震资料的偏移成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持。
- 王晓白志明余丹纪寿文
- 关键词:谱元法波场模拟逆时偏移
- 宽角地震数据揭示的云南地区地壳上地幔动力学特征
- 基于利用初至走时数据有限差分反演所获得的土地壳速度结构(Bai and Wang,2003),利用RayInvr技术(Zelt and Smith,1992)对云南地区四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遮放—宾川、洱源—江川、孟连—...
- 白志明张中杰王椿镛
- 关键词:地壳上地幔动力学特征地震数据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