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亮
- 作品数:32 被引量:137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MaxEnt模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 MaxEnt 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ing,最大熵模型)是一种基于最大熵理论而提出的生态位模型(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该模型能够根据已有的物种分布记录和环境变量数...
- 王彬钟雪窦亮冉江洪
- 关键词:最大熵模型生物多样性栖息地
- 鸟类合作繁殖研究进展
- 2014年
- 合作繁殖是当前行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目前,鸟类学工作者对鸟类合作繁殖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在简单回顾鸟类合作繁殖研究历史发展基础之上,对鸟类合作繁殖的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依据最新研究对进化途径和进化假说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探讨。最后,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将来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 徐雨王彬窦亮冉江洪
- 关键词:鸟类进化
- 四川雉鹑育雏早期雌体与幼体夜栖地的选择被引量:5
- 2014年
- 开展鸟类幼体夜栖生境的研究,对于确定物种的生存策略并实施生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四川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物种。利用无线电遥测和直接跟踪的方法,对育雏早期(幼体孵化后大约2周内)雌体与幼体的夜栖生境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幼体孵化后1周内,雌体与幼体夜栖于地上(n=3);在第2周,它们开始上树夜栖(n=12)。当树栖时,偏好选择鳞皮冷杉-大果红杉林,并使用乔木盖度和坡度较大的地方。与育雏后期的正常夜栖生境相比,本阶段雌体与幼体的夜栖地的乔木盖度更大,但夜栖树胸径较小且靠近道路。基于本研究,建议在生境保护方面应该维持一定区域的乔木盖度,并适当注意保留一些中小型乔木。
- 徐雨王彬窦亮冉江洪刘世荣李八斤
- 关键词:夜栖地生境幼体鸡形目
- 四川省药用动物资源调查与统计分析
- 2024年
- 目的 通过开展四川省药用动物调查(2020—2023年),获得四川省药用动物的本底数据,并与四川省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1983—1986年)的药用动物数据比较,分析全省药用动物种类、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为四川省药用动物产业发展与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按照动物调查的方法,开展药用动物的野外调查,拍摄图片与鉴定,数据录入与数据分析。结果 四川省21个市州183个县均发现了药用动物,其中12个市州药用动物资源丰富,29个县药用动物的数量在50种以上,其中以峨眉山市药用动物(178种)种类最多;四川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发现药用动物212科,468属,745种,其中2021年前发现药用动物资源573种;药用动物资源种类最丰富的是鸟纲,达243种;药用动物物种数超过10种的科有14个,鲤科的药用动物种类(48种)较多;四川省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共发现药用动物108种,本次发现了其中的102种,占94.4%;本次调查发现药用动物的种类超过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的589%;四川省发现的常用动物药材有33种,其中,冬虫夏草、麝香、蟾蜍为川产道地药材;普查发现的药用动物新分布包括凉山虫草与古尼虫草,发现的新资源包括灰兜巴(异囊地蛛)等;四川省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用动物140种,其中Ⅰ级保护动物44种;“三有保护动物”230种,其中以鸟类最多,达130种。结论 四川省药用动物资源丰富,建议四川省加强林麝(麝香)、鲮鲤(穿山甲)、冬虫夏草等动物资源的保护。
- 方清茂黎跃成窦亮蔡国张美周毅周先建胡平周重建王曙兰志琼陈发军苏伯安唐小杰赵军宁
- 关键词:药用动物
- 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殖期黑颈鹤调查被引量:14
- 2013年
- 于2012年5-9月,对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数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287只黑颈鹤,其中5月70只,包括繁殖鹤群18对36只(占51.4%),3只以上的非繁殖鹤群3群27只(群体大小分别是4只、8只和15只),占38.6%,单只鹤7只(占10.0%)。7月份观察记录到黑颈鹤121只,繁殖鹤群有41对82只,占观察数量97只(除幼鹤外)的84.5%,单只鹤群3只,占3.1%,3只以上的非繁殖鹤群1群,12只,占12.4%,其余为幼鹤24只。9月份共观察记录96只(其中14只幼鹤),繁殖鹤群有38对,76只,占观察数量82只(除幼鹤外)的92.7%,单只鹤1只,占1.2%,3只以上的非繁殖鹤群1群,由5只个体组成,占6.1%。与之前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到的黑颈鹤分布区范围没有大的变化。整体上看,保护区内黑颈鹤的主要繁殖栖息地在尧拉乔、纳勒乔、纳洛乔一带和热尔大坝的哈丘湖、措拉坚、花湖等湖泊及湖滨沼泽。建议在这两个区域设置固定样地进行长期监测,并且在保护区内限制放牧强度,核心区内严禁放牧,调节好草场的季节性利用,使湿地生态系统得以合理的恢复使用,从而保护黑颈鹤及其栖息地。
- 窦亮李华李凤山张曼郑志荣冉江洪
- 关键词:黑颈鹤若尔盖湿地
- 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调查被引量:5
- 2018年
- 2017年4—9月在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采集到蝶类标本933号,隶属于10科55属98种。物种数上,蛱蝶科Nymphalidae最多(27种),其次是眼蝶科Satyridae (25种)、灰蝶科Lycaenidae(14种),最少的是珍蝶科Acraeidae(1种)和环蝶科Amathusiidae(1种);个体数量上,蛱蝶科最多(225只,占24. 12%),其次是粉蝶科Pieridae (224只,占24. 01%)、眼蝶科(153只,占16. 40%),最少的是斑蝶科Danaidae(5只,占0. 53%)和环蝶科(3只,占0. 32%)。其中,7月调查采集到的蝶类物种数(调查到70种,占71. 43%)和个体数量(284只,占30. 44%)均最多。保护区98种蝶类中,东洋种38种、古北种9种、广布种51种;若不计广布种,东洋种和古北种分别占80. 9%和19. 1%,可以看出,本地区蝶类以东洋种占优势,若计入广布种,则古北种仅占9. 2%。
- 窦亮曹书婷程香杨彪尚涛何东胡力李叶
- 关键词:蝴蝶多样性
- 笼养绿尾虹雉繁殖季节的日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被引量:12
- 2013年
- 2006年和2011年的3~6月,对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笼养绿尾虹雉的日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日行为节律:笼养绿尾虹雉的移动行为和取食行为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在一天中出现两个峰值;静栖行为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保养行为早晚较少,中午出现较多;繁殖行为和社会行为一天中均有发生;2)时间分配:一天之中行为比例最高的是静栖行为(54.18%±2.861%),其次是移动行为(34.29%±2.379%)、取食行为(5.51%±0.470%)、繁殖行为(3.68%±0.337%)和保养行为(1.64%±0.287%),最少的是社会行为(0.64%±0.106%);3)笼养绿尾虹雉的6种行为在个体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001),而在两性间,只有取食行为表现出显著差异(t=-3.28,P=0.014),静栖行为、移动行为和社会行为个体之间无显著差异(t=-0.21,P=0.843;t=0.02,P=0.987;t=1.97,P=0.089),3种行为在不同时间段里有显著差异(t=-2.56,P=0.011;t=2.69,P=0.008;t=3.48,P<0.001),繁殖行为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里无显著差异(t=0.6222,P=0.534),保养行为在两性间和不同时间段里均无显著差异(t(sex)=-1.65,P=0.142;t(time)=-0.32,P=0.745)。
- 钟雪窦亮杨本清邓春国马洪李贵仁冉江洪
- 关键词:绿尾虹雉繁殖行为节律蜂桶寨自然保护区
- 笼养绿尾虹雉繁殖参数的观察与分析被引量:13
- 2012年
- 观察并分析了1993~2011年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笼养绿尾虹雉的产卵数、受精率和产卵持续天数等3个繁殖参数。结果发现,笼养绿尾虹雉的雌鸟平均产卵数为3.62枚(n=19),平均产卵天数为41.63d(n=19),平均受精率为14.13%(n=19)。与北京笼养种群相关数据比较,其产卵数、产卵持续天数没有显著差异(均P>0.05),但受精率远低于北京种群(P<0.05)。
- 杨本清窦亮马洪邓春国李贵仁
- 关键词:绿尾虹雉繁殖参数
- 中国重庆洞穴喀蛛属一新种记述 (蜘蛛目,球体蛛科)(英文)
- 2012年
- 记述了采自中国重庆洞穴内的球体蛛科喀蛛属 1 新种,心形喀蛛 Karstia cordata sp. nov.,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 ( SCUM) 。心形喀蛛,新种 Karstia cordata sp. nov. ( 图 1 ~18)新种与上扬子喀蛛 K. upperyangtzica Chen,2010 相似,但它们的区别在于: 前者具1 插入器附片,后者缺失; 前者插入器突不分叉,后者多分叉; 前者中突表面呈具细齿锉刀状,后者光滑; 前者雌性生殖板呈心形,后者为近三角形,前者纳精囊宽且长,后者窄而短。正模♂ ,产自中国重庆市武隆县土地乡天生村硝洞( 29. 53°N,107. 85° E; 海拔 1 050 m) ,2010-10-17。副模:1♂ ,3♀♀,采集信息同正模; 2♂♂ ,10♀♀,产自四川省华蓥市洋河镇盐井沟村垛子石洞 ( 30. 29° N,106. 77° E) ,2010-10-16,均为林玉成和窦亮采集。词源: 新种种名源自拉丁词语 cordatus ( 心形的) ,意指该种雌性生殖板形状; 形容词。
- 窦亮林玉成
- 关键词:分类学洞穴蜘蛛
- 生境因子对岩质边坡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3年
- 通过对舟山市已生态恢复的岩质边坡进行植物群落调查,记录了36个不同生境条件下边坡样地中的植物种及生境因子,计算了4个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生境因子与边坡植被多样性变化的关系,以揭示生境因子对岩质边坡生态恢复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a到7a的岩质边坡生态恢复过程中,坡位对边坡植被多样性的影响最显著(P<0.05),不同坡位的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物种丰富度差异明显,其变化呈现一致的趋势为下坡>中坡>上坡;坡向与Margalef指数显著相关(P<0.05),从阳坡、半阳坡、半阴坡到阴坡,植被多样性呈总体上升趋势;随着边坡恢复年限的延长,边坡植被多样性逐渐增加,但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坡度、海拔、土壤厚度对边坡植被多样性的变化无明显影响(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各个生境因子均无显著关系,在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因此,坡位、坡向是影响岩质边坡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多样性最重要的因子;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是岩质边坡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指示因子。
- 邹蜜罗庆华辜彬窦亮潘树林
- 关键词:岩质边坡生态恢复植被多样性生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