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丹文 作品数:16 被引量:75 H指数:5 供职机构: 湖北省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10-2014年随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随州市布鲁氏菌病病例的分布特征及流行规律。方法收集2010-2014年随州市布病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实验室确诊的布病病例有103例,无死亡病例;病例呈散发状态,全年均有发病,病例确诊时间为48 d;发病为高峰4-9月;发病年龄范围广,主要集中在30-60岁,占68.93%;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94:1;职业以农民居多,占68.93%。结论随州市布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快,疫区范围不断扩大,病例确诊时间较长,应加强职业人群防护,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布病诊断水平。 郭芳 李月 刘晓辉 聂丹文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2016年湖北省随州市办理健康证的从业人员百日咳感染率调查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湖北省随州市办理健康证的从业人员抗百日咳毒素IgG(PT-IgG)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检测,了解该人群百日咳感染率。方法采集办理健康证的508名17-63岁从业人员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PT-IgG抗体,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508名调查对象中,抗PT-IgG抗体阳性18名,阳性率为3.54%,几何平均浓度(GMC)为4.67IU/ml。以27-36岁人群易感性最高,抗体阳性率为4.40%,GMC为3.59IU/ml。各年龄组之间、地区之间及性别之间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几何平均浓度(GMC)在地区之间及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2016年湖北省随州市办理健康证的从业人员百日咳感染率高,应该引起重视,防止百日咳的传播流行。 聂丹文 聂富 高源 郭芳 李月 张秋莹 朱兵清 邵祝军关键词:百日咳 感染率 一起布鲁氏菌病疫情的主动搜索与处置 被引量:8 2013年 布鲁氏菌病为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传染病,在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布氏杆菌病疫区主要集中于5大牧区: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和西藏;20世纪80年代后,牧区的人畜布氏杆菌病疫情有一定波动,半农半牧和农区的省份布氏杆菌病疫情呈明显上升。 郭芳 刘晓辉 聂丹文 陈丽荣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疫情 布氏杆菌病 人畜共患 长期发热 肝脾肿大 随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随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随州市2010年的手足口病例发病报告数据,对所有重症病例、所辖县市每月随机抽取的5例轻症病例采样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结果 2010年随州市共报5 284例手足病病例,全年均有发病,3~5月发病较多,主要为4岁以下儿童,5~7月报告11例重症病例;125例病例病原学检测,EV 71阳性19例,阳性率为15.2%;Cox A 16阳性25例,阳性率为20.0%,PE阳性15例,阳性率为12%,1~4月检出的手足口病原体为Cox A 16,8~12月检出的病原体为EV 71,5~7月Cox A 16和EV 71均有检出。结论随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主要在春夏季,4岁以下儿童,病原体上半年以Cox A 16为主,下半年以EV 71为主,引起死亡和重症的病原体为EV 71,提示重点人群是4岁以下EV 71感染病例。 郭芳 刘晓辉 王永光 李月 聂丹文 杨威关键词:手足口病 荧光定量RT-PCR EV71 COXA16 2016年湖北省随州市一起成人百日咳传播导致家庭聚集性发病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7 2017年 近年来许多国家出现了"百日咳重现",且主要发病人群出现新的特征。2016年湖北省随州市主动监测到一起百日咳家庭聚集性发病,一个家庭5人中有4人被感染,出现续发病例,为随州市首次发现成人百日咳病例,为研究其流行病学特征,特开展调查。 聂丹文 聂富 郭芳 李月 梅萍 张秋莹 邵祝军 高源关键词:百日咳 家庭聚集性 流行病学 随州市2009-2010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儿童及老年人危害极大,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每年全球约有10%的人口即6亿人患流感〔2〕,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传染性疾病〔3〕。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变异,防治困难,加强监测,对流感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随州市流感流行特点, 刘晓辉 郭芳 王永光 聂丹文 李月 杨巍关键词:流感病毒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 潜伏期短 流行性腮腺炎应急接种后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后应急接种的免疫效果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别在有应急接种的小学和无应急接种的小学对1~6年级未患流腮的学生进行调查,并检测其血清腮腺炎IgG抗体。结果在应急接种前两所学校调查学生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免疫接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06,P=0.086)。11~14岁的学生接种率为24.66%。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学校、不同年龄组、不同免疫接种史和是否应急接种是流行性腮腺炎IgG阳性的影响因素,且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流行性腮腺炎IgG阳性率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1~14岁组学生是流行性腮腺炎IgG阳性率降低的原因,而接种剂次的增加是人群流行性腮腺炎IgG阳性率升高的重要原因。结论提高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率,增加接种剂次,是提高人群腮腺炎抗体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暴发的重要举措。 胡傲容 肖静 刘国政 练祖银 聂丹文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应急接种 抗体 随州市羊种3型布鲁氏菌首发病例的病原学检测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离和鉴定布鲁氏菌,为病例的诊断、治疗及疫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用血清凝集试验、噬菌体试验、PCR试验法对菌株进行分型鉴定。结果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出现絮状抗原抗体结合物100%凝集为阳性;试管凝集试验结果为阳性1:200(+++);发病期血清IgM抗体阳性、IgG阴性;M5布鲁氏菌疫苗株和病人菌株提取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和电泳,均在223和731bp附近出现阳性条带,而711、976和285 bp处无条带,说明该病人分离出的菌株为布鲁氏菌属羊种布鲁氏菌;经CO2、硫化氢、染料抑菌、菌株表面抗原凝集、噬菌体裂解试验,鉴定该菌株为羊种3型。结论随州市布病首发病例病原体为羊种3型布鲁氏菌,应加强布病监测,采用RBPT、SAT、ELISA、PCR等方法可快速检测病原体,为临床诊断、疫情控制提供依据。 郭芳 何卫华 金晓舟 刘晓辉 杨威 聂丹文 吕静关键词:羊种布鲁氏菌 菌株鉴定 随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随州市气象因素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2013年随州市每月SFTS发病资料和气象资料(月平均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小时数),使用SPSS17.0对SFTS和气象因素资料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SFTS发病与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和日照小时数呈正相关(P<0.01),与月平均气压呈负相关(P<0.01)。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回归方程为:Y(月发病数)=688.81-0.68X2(月平均气压),决定系数R2=0.708。结论气象因素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有重要影响。 何卫华 郭芳 刘晓辉 李月 聂丹文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气象因素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结合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用于检测百日咳鲍特菌方法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建立一种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百日咳鲍特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方法以百日咳鲍特菌插入序列IS481为目的基因,通过Primer5.0软件设计巢式PCR(Nested PCR,nPCR)外引物,并优化扩增条件和程序,结合IS481目的基因的检测方法,建立nPCR结合Real-time PCR(rPCR)检测百日咳鲍特菌的方法,应用于354份流感样病例标本核酸检测和34份临床疑似百日咳病例标本核酸检测。结果该结合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225 copies/μL,能同时检测百日咳鲍特菌和霍氏鲍特菌,其他参考菌株均呈阴性,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进一步通过rPCR区分霍氏鲍特菌。采用该结合检测技术,354份流感样病例核酸标本中17份百日咳鲍特菌阳性,34份临床疑似百日咳病例核酸标本中12份百日咳鲍特菌阳性,而单独针对百日咳鲍特菌的rPCR方法分别仅检测出1份和6份阳性,rPCR检出的阳性标本,本方法均可检出。结论基于IS481基因的nPCR结合rPCR方法可用于百日咳鲍特菌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点。 聂丹文 聂富 高源 朱兵清 徐丽 李月 张秋莹 邵祝军关键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百日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