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学铭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癌
  • 9篇骨癌痛
  • 9篇癌痛
  • 6篇肿瘤
  • 6篇脊髓
  • 6篇骨肿瘤
  • 4篇疼痛
  • 3篇趋化
  • 3篇趋化因子
  • 3篇胫骨
  • 3篇胫骨癌痛
  • 3篇细胞
  • 3篇脊髓背角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细胞
  • 3篇背角
  • 2篇神经胶质
  • 2篇神经胶质细胞
  • 2篇内注射
  • 2篇鞘内

机构

  • 9篇徐州医学院附...
  • 5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江苏省麻醉学...
  • 1篇丹阳市第二人...

作者

  • 10篇胡学铭
  • 9篇申文
  • 7篇陈立平
  • 4篇柳娇
  • 4篇岳冬梅
  • 2篇袁燕
  • 1篇陈晏
  • 1篇徐幼苗
  • 1篇梁栋
  • 1篇许恒
  • 1篇马正良
  • 1篇殷琴
  • 1篇韩茜
  • 1篇张婷
  • 1篇朱雯
  • 1篇曹守斌
  • 1篇刘彦楠
  • 1篇张志辉
  • 1篇徐俊
  • 1篇柯建辉

传媒

  • 7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对胫骨癌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对胫骨癌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雌性未交配sD大鼠30只,5—7周龄,体重150~18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Ft=10):假手术+人工脑脊液组(SA组),骨癌痛+人工脑脊液组(CA组),骨癌痛+甲氨蝶呤组(CM组)。采用胫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的方法建立骨癌痛模型。于造模后第7天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或甲氨蝶呤100蜡,容积15弘l,注射时间10s。于造模前,造模后1、3、5、7d及给药后2、4、8、24h(T0~8)时测定机械痛阈(MPT)。于B时测定痛阈后处死,取脊髓,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ELISA法检测脊髓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与SA组比较,CA组和CM组MPT降低,脊髓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计数增多,脊髓TNF-α和IL-1β的含量升高;与CA组比较,CM组MPT升高,脊髓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计数减少,脊髓TNF—α和IL—1β的含量降低(P〈0.05)。结论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减轻大鼠胫骨癌痛的机制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有关。
申文岳冬梅柳娇陈立平徐幼苗陈晏胡学铭
关键词:甲氨蝶呤小神经胶质细胞骨肿瘤
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在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变化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骨癌痛大鼠脊髓水平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hospho-nuclear factor—κB,p-NF-κB)的表达位置及表达变化。方法雌性未交配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体重160g-2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bonecan cerpain,BCP)组(BP组),每组24只。选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及造模后3、7、14、21d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评价疼痛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S组和BP组术前1d及术后7、14、21d大鼠脊髓L4-6节段背角Ⅰ、Ⅱ板层p-NF-κB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脊髓L4-6节段背角Ⅰ、Ⅱ板层p-NF-κB与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ronal nuclei,NeuN)、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ad aptormolecule-1,Iba-1)、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共表达情况。结果各组肿瘤细胞接种前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BP组肿瘤细胞接种后第7天MWT[(3.57±1.29)g]、第14天MWT[(1.66±0.39)g]、第21天MWT[(1.40±0.16)g]降低(P〈0.05);S组各时间点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BP组大鼠术后7d脊髓L4-6节段背角Ⅰ、Ⅱ板层p-NF-κB表达水平升高,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5)。p-NF-κB几乎都与GFAP共表达,而很少与NeuN、Iba-1共表达。结论BCP大鼠脊髓背角水平星形胶质细胞内p-NF-κB参与介导BCP大鼠机械痛敏。
孔双明申文胡学铭刘彦楠张婷曹守斌
关键词:骨癌痛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
蛛网膜下腔注射甲氨蝶呤对大鼠胫骨癌痛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注射甲氨蝶呤对大鼠胫骨癌痛的影响。方法雌性未交配sD大鼠48只,体重150。18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人工脑脊液组(SA组)、假手术+甲氨蝶呤200肛g组(SM200组)、骨癌痛+人工脑脊液组(CA组)和骨癌痛+不同剂量甲氨蝶呤组(CM1-3组)。CA组和CM,。3组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制备胫骨癌痛模型,于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后第7天经L5,6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人工脑脊液、甲氨蝶呤50、100和200/lg;SA组和SM200组骨髓腔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相同时点经L5,6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人工脑脊液和甲氨蝶呤200μg。于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或生理盐水前1d(基础值)、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或生理盐水后第7天(T0)、给药后2、4、8h及1、2、3、5、7d(T1-4)时测定大鼠缩足反应阈值(MWT)。结果与基础值比较,CA组和CM1-3组各时点MWT下降(P〈0.05);与T0时比较,CA组T5-8时MWT下降,CM1组T3-5时MWT升高,CM2组T2-26时MWT升高,CM3组T2-7时MWT升高(P〈0.05);与SA组比较,CA组和CM㈠组MWT下降(P〈0.05);与CA组比较,CM1组T4-7时MWT升高,CM2组和CM3组T3-7时MWT升高(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甲氨蝶呤可减轻大鼠胫骨癌痛,其效应与甲氨蝶呤剂量有关。
岳冬梅申文陈立平柳娇胡学铭
关键词:骨肿瘤疼痛甲氨蝶呤脊髓
脊髓趋化因子配体21在大鼠胫骨癌痛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脊髓趋化因子配体21(CCL21)在大鼠胫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48只,体重160~180g,10~11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Ⅰ组)、假手术+CCL21中和抗体组(Ⅱ组)、骨癌痛组(Ⅲ组)、骨癌痛+溶媒PBS组(Ⅳ组)、骨癌痛+对照IgG组(Ⅴ组)和骨癌痛+CCL21中和抗体组(Ⅵ组)。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方法制备胫骨癌痛模型。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后14d,Ⅳ组、Ⅴ组和Ⅵ组分别经L5,6鞘内注射PBS15m、亲和纯化的正常羊IgG10μg(15μl)和CCL21中和抗体10腭(15出);Ⅱ组鞘内注射CCL21中和抗体10μg。于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或生理盐水前1d(基础状态)、注射后7、14d及鞘内给药后0.5、1、2,4、8、12、24、48h(T1-10)时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MWT)。结果与基础值比较,Ⅲ组~Ⅵ组各时点MWT降低(P〈0.05),Ⅰ组和Ⅱ组各时点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时比较,Ⅵ组T5-8时MWT升高(P〈0.05)。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Ⅵ组MWT降低(P〈0.05);与Ⅲ组、Ⅳ组和V组比较,Ⅵ组T5-8时MWT升高(P〈0.05)。结论脊髓CCL21参与了大鼠胫骨癌痛的维持。
柳娇申文岳冬梅陈立平胡学铭
关键词:骨肿瘤疼痛脊髓
脊髓背角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组)、骨癌痛+ CXCR4特异性拮抗剂AMD3100组(BA组)、骨癌痛+吗啡组(BM组)和骨癌痛+吗啡+ AMD3100组(BMA组).B组右侧胫骨骨髓腔注射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5μ1(4×105个/ml);于注射乳腺癌细胞后第6天,BA组腹腔注射AMD3100 2 mg/kg,2次/d,连续9d,BM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2次/d,连续9 d;BMA组腹腔注射AMD3100(同BA组),皮下注射吗啡(同BM组).于乳腺癌细胞注射前(T0)、注射后4、6、8、10、12和14 d(T1-6)时测定机械痛阈,随后处死大鼠取L3-5脊髓背角,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fos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B组和BA组T2-6时、BM组T4-6时机械痛阈降低,T6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上调(P<0.01);与B组比较,BM组T3-5时和BMA组T3-6时机械痛阈升高(P<0.01);与BM组比较,BMA组T5,6时机械痛阈升高,T6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背角趋化因子CXCR4受体参与了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c-fos活化有关.
申文胡学铭刘彦楠陈立平孔双明张婷
关键词:吗啡药物耐受性
脊髓IKK2/NF-κB信号通路在大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评价脊髓IκB激酶2(IKK2)/NF-κB信号通路在大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成年雌性未交配SD大鼠28只,体重160 ~ 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7):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P组)、骨癌痛+生理盐水组(BN组)和骨癌痛+BMS345541组(BB组).BP组、BN组和BB组右侧胫骨骨髓腔注射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5 μl(4× 105个/ml),S组注射5μl生理盐水;于术后第10、11和12天,BB组鞘内注射IKK2选择性抑制剂BMS345541 (50 μg/10μl,1次/d),BN组注射生理盐水(10 μl,1次/d);于乳腺癌细胞注射前(T0)、注射后7d、第10天注药前1h及注药后1、2、4、12、24h及第12天注药后4 h(T1-8)时测定机械痛阈.于T8时机械痛阈测定后取L4-6脊髓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NF-κB(p-NF-κB)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BP组、BN组和BB组T1-8时MWT降低,脊髓p-NF-κB表达上调(P<0.05);与BP组比较,BB组T4-6时MWT升高,脊髓p-NF-κB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IKK2/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维持.
孔双明申文胡学铭张婷
关键词:NF-ΚB骨肿瘤疼痛脊髓
脊髓趋化因子CXCL12在大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
2014年
目的 评价脊髓趋化因子CXCL12在大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 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32只,体重180 ~ 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组)、骨癌痛+ CXCL12中和抗体组(BC组)和骨癌痛+IgG对照抗体组(BI组).B组、BC组和B组大鼠右侧胫骨骨髓腔注入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5μl(4×105个/ml);S组大鼠右侧胫骨骨髓腔注入5μl生理盐水;于注射乳腺癌细胞后第12、13和14天,BC组鞘内注射CXCL12中和抗体(10 μg/15μl,1次/d),BI组鞘内注射IgG对照抗体(10 μg/15μl,1次/d).于注射乳腺癌细胞前(T0)、注射后3、5、7、10、12和14 d(T1-6)时测定机械痛阈,于T6时痛阈测定结束后取大鼠L45脊髓,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B组、BC组和BI组T2-6时机械痛阈降低,T6时脊髓背角Iba-1表达上调(P<0.01);与B组比较,BC组T56时机械痛阈升高,T6时脊髓背角Iba-1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趋化因子CXCL12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形成,其机制与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刘彦楠申文胡学铭陈立平曹守斌张婷
关键词:骨肿瘤脊髓趋化因子CXCL12小神经胶质细胞
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最终入选的61例伴有重度疼痛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组(A组)30例,单纯硫酸吗啡缓释片组(B组)31例。两组患者根据疼痛程度逐渐增加药物用量,治疗目标为背景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3分,当出现爆发痛时采用盐酸吗啡片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吗啡的日均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疼痛缓解程度: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背景痛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在给药后第2、3、7和14天,A组患者平均背景痛NRS评分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给药后第2、3、7、14和28天,A组患者24小时爆发痛的平均次数也少于B组(P<0.05)。(2)吗啡的日均用量:综合硫酸吗啡缓释片和盐酸吗啡片的日均总用量,在给药第28天,A组患者日均吗啡用量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评分:在正规服药后,两组患者在情绪、失眠、恶心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在失眠、恶心等方面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能有效治疗癌性疼痛,减少吗啡的用量及副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陈立平申文韩茜袁燕梁栋殷琴朱雯许恒胡学铭
关键词:吗啡加巴喷丁癌性疼痛
鞘内注射白藜芦醇对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CaMKⅡ活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评价鞘内注射白藜芦醇对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活化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32只,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组)、骨癌痛+白藜芦醇组(BR组)和骨癌痛+溶媒对照组(BD组).B组、BR组和BD组右侧胫骨骨髓腔注射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5μl(4&#215;105个/ml);S组右侧胫骨骨髓腔注入5μl生理盐水.于造模后第12、13和14天,BR组鞘内注射白藜芦醇200 μg/10μl,1次/d;BD组鞘内注射1%二甲基亚砜10μl,1次/d.于注入乳腺癌细胞前(To)、注入乳腺癌细胞后3、5、7、10、12和14 d(T1-6)时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并于T6时取右侧胫骨,用HE染色法检测胫骨病理学变化;取大鼠L4,5脊髓节段,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CaMKⅡ(p-CaMKⅡ)的细胞定位,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B组、BR组和BD组T2-6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T6时脊髓p-CaMKⅡ表达上调(P<0.01),且主要与神经元共表达;与B组比较,BR组T5,6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T6时脊髓p-CaMKⅡ表达下调(P<0.01),BD组各时点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以及p-CaMK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内注射白藜芦醇减轻骨癌痛大鼠痛觉过敏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CaMKⅡ活化有关.
张志辉徐俊柯建辉马淑娟胡学铭
关键词:骨肿瘤脊髓神经元
加巴喷丁减轻骨癌痛大鼠的机械痛敏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加巴喷丁对胫骨癌痛大鼠机械痛敏的影响.方法 雌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n=6),即空白对照组(N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N组)、假手术+加巴喷丁200 mg ·kg-1·d-1组(SG200组)、骨癌痛+生理盐水组(BN组)、骨癌痛+加巴喷丁50mg·kg^-1·d^-1组(BG50组)、骨癌痛+加巴喷丁100mg·kg^-1·d^-1组(BG100组)和骨癌痛+加巴喷丁200mg· kg-1·d-1组(BG200组).从术后第7天起,在保持正常饮水量的前提下,SG200组、BG50组、BG100组和BG200组每天分别按体重将加巴喷丁200mg/kg、50 mg/kg、100 mg/kg、200 mg/kg溶于5 ml生理盐水中饲喂,N组、SN 组和BN组仅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术后1,3,5,7d和8,10,12,14d(分别对应为给药后1,3,5,7d)测定右后肢机械缩足阈值(MWT)和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结果 术后第7天,骨癌痛大鼠MWT [ (3.78 ±0.38)g]和自由行走痛评分[(0.76 ±0.44)分]与空白对照组[(14.50 ±1.38)g,(0.00±0.00)分]和假手术组[(10.21±0.88)g,(0.00±0.00)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连续应用加巴喷丁的1周中,SN组和SG200组大鼠行为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G50组与BN组比较,MWT无明显差异(P>0.05),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相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BG100组[(5.35±0.85)g]和BG200组[(5.71±0.72)g]与BN组[(2.61±0.40)g]和BG50组[(3.28±1.15)g]比较,MW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到术后14d,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第8天起,BG100组和BG200组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较BN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到大剂量的加巴喷丁可以缓解骨癌痛大鼠的疼痛症状,但是随着肿瘤骨破坏的加重,加巴喷丁的止痛作用也随之降低.
陈立平岳冬梅胡学铭柳娇马正良申文袁燕
关键词:加巴喷丁骨癌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