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2篇心脏
  • 2篇心脏手术
  • 2篇血小板分离
  • 2篇血压
  • 2篇神经阻滞
  • 2篇老年
  • 2篇老年高血压
  • 2篇老年高血压患...
  • 2篇回输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患者
  • 1篇大隐静脉
  • 1篇大隐静脉曲张
  • 1篇胸椎
  • 1篇胸椎旁神经阻...
  • 1篇血液
  • 1篇血液保护
  • 1篇隐静脉
  • 1篇预后

机构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苏文婷
  • 3篇黄庆
  • 2篇林群
  • 2篇林献忠
  • 2篇廖燕凌
  • 1篇陈昆

传媒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股-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3-11月血管外科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手术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股-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蛛网膜下腔麻醉组(S组),每组75例。N组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区确认髂筋膜和股神经位置,先行股神经阻滞,再在腘窝皱褶的上方5~8 cm确认腘动脉和坐骨神经,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分别注入1%利多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15 mL;S组采用L3~4或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注入0.5%罗哌卡因16~18 mg。记录两组阻滞前(T0)、阻滞后10 min(T1)、阻滞后30 min(T2)、术毕(T3)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血压(MBP)和心率;记录两组手术开始前感觉阻滞评分及运动阻滞评分、麻醉效果及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手术结束至第一次下地行走时间间隔,术后不良事件(恶心、呕吐、尿潴留及头痛)发生情况,计算两组T0心率和MBP与T1、T2、T3的差值(心率0-1、心率0-2、心率0-3、MBP0-1、MBP0-2和MBP0-3)并进行比较。结果 S组T1 时的收缩压[(130.2±17.2)比(143.0±22.7)mm Hg]、舒张压[(70.1±8.1)比(79.6±13.2)mm Hg]、MBP[(90.1±10.4)比(100.7±15.8)mm Hg]低于N组。N组心率0-1[(4.8±7.7)比(7.8±10.0)次/min]、心率0-2[(7.4±8.1)比(10.6±10.1)次/min]、心率0-3[(7.1±9.4)比(11.4±10.4)次/min]小于S组;MBP0-1[(2.3±6.2)比(16.3±8.7) mm Hg]、MBP0-2 [(6.9±7.6)比(11.6±9.6) mm Hg]、MBP0-3[(3.5±8.9)比(7.5±12.4) mm Hg]小于S组(均P<0.05)。N组手术结束到第一次下地行走时间间隔短于S组[(2.2±0.5)比(6.8±1.0)h];N组麻黄碱使用率低于S组(2.7%比17.3%),术后24 h尿潴留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S组(0%比13.3%、0%比10.7%;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
苏文婷蔡秀免林群林献忠
关键词:超声引导股神经坐骨神经老年高血压大隐静脉曲张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对再次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和对早期预后的影响
探讨体外循环(CPB)前急性自体血小板分离并于CPB后回输对再次CPB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和对早期预后的影响.择期于本院拟在CPB下行再次瓣膜置换手术患者34例,按NYHA分级标准心功能Ⅱ-Ⅲ级,年龄28~67...
苏文婷
关键词:血液保护早期预后
口服咪唑安定后吸入七氟烷用于小儿心脏手术麻醉诱导20例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口服咪唑安定后吸入七氟烷与单纯口服咪唑安定的麻醉诱导效果。方法将择期行心脏手术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包括M1组、M2组、M2+S组,每组20例。M1组术前半小时口服咪唑安定0.5mg/kg;M2组术前半小时口服咪唑安定0.75mg/kg;M2+S组术前半小时口服咪唑安定0.75mg/kg,入室后再吸入8%七氟烷。观察给药后的镇静状态、呼吸循环变化情况等。结果 M1组患儿难以与父母分离,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抵抗、不配合,8例退出本研究。M2组患儿安静,易与父母分离,但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较不配合。M2+S组安静、合作,易与父母分离,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基本无反应。M2组与M2+S组静脉穿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口服咪唑安定后吸入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效果优于单纯口服咪唑安定者,是较为理想的小儿麻醉诱导用药方法 。
黄庆苏文婷
关键词:咪唑安定七氟烷小儿心脏手术麻醉诱导
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肺癌根治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影响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肺癌根治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胸外科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100例,年龄≥65岁,美国麻醉学会(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复合全麻组(BG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每组50例。BG组患者全麻诱导后取侧卧位,T5棘突上缘旁开约2 cm处行超声引导下TPVB,注入0.5%罗哌卡因+5 mg地塞米松20 mL。分别于5个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开始30 min(T2)、拔管即刻(T3)和术后1 h(T4)采集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记录手术切皮到术后1 h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低血压和高血压的发生情况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情况以评价循环的稳定性,记录术中镇静镇痛药物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比较术后1、6、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的使用情况。记录穿刺部位气胸、血肿、感染等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头晕及皮肤瘙痒等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ASA分级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G组T1时的MAP[(92.4±4.6)比(96.7±6.5)mm Hg]、T4时的MAP[(95.6±4.3)比(98.5±7.2)mm Hg]低于G组,T2时的心率[(60.6±7.3)比(57.0±6.0)次/min]高于G组(均P<0.05)。BG组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20.0%比48.0%)、高血压发生率(18.0%比40.0%)、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16.0%比42.0%)、全麻维持用药丙泊酚用量[(821.2±148.4)比(978.9±191.1)mg]、瑞芬太尼用量[(1000.5±177.2)比(1262.5±217.6)μg]低于G组(均P<0.05)。BG组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G组(10.0%比30.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肺癌根治术中血流动力学较�
苏文婷廖燕凌林群林献忠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肺癌根治术
儿科手术中应用氯胺酮复合七氟醚行非气管插管全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2015年
目的:研究氯胺酮复合七氟醚行非气管插管全麻在儿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满足非气管插管全麻条件的患儿共120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法,观察组采取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七氟醚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手术切片期以及苏醒期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同时就不良症状研究两组患儿用药的安全性。结果:麻醉诱导期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出现6例不良症状,包括呼吸道分泌物增多2例、呼吸抑制1例、苏醒期躁动2例、苏醒延迟1例,不良反应出现率为10%;观察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10例,呼吸抑制4例,苏醒期躁动7例,苏醒延迟8例,不良反应出现率48.33%,观察组不良症状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七氟醚应用于儿科手术可以保证患儿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抑制不良反应的出现,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苏文婷黄庆廖燕凌
关键词:儿科手术氯胺酮七氟醚非气管插管
术前急性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自体血小板(Plt)分离回输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36名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ASAⅡ~Ⅲ级,年龄24—60岁,体重53~71kg。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18)对照组(A组)和急性Plt分离组(B组)。A组行单纯术中自体血回收,B组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回输及术中自体血回收,整个Plt分离过程在肝素化之前完成。于麻醉诱导前(T1)、肝素化前(1、2)、术后1h、24h和48h(T3、T4、T5)各时点记录相关血液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记录ECC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1h、24h引流量和异体输血量。结果B组急性Plt分离处理的全血容量为(1150±168)ml,采集富Plt血浆(177±32)ml,其中Plt计数(1060±255)×109/L,占全身血容量Plt总数(25±4)%,Plt分离时间(38±11)min。与A组比较,B组术后1h时Plt计数明显升高,术后1h、24h引流量、异体红细胞、P1t输注量和异体P1t输注率降低(P〈0.05或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可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并降低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血的输注。
苏文婷黄庆陈昆
关键词:血小板分离自体血心脏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