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春

作品数:15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药物
  • 4篇菌药
  • 4篇抗菌
  • 4篇抗菌药
  • 4篇抗菌药物
  • 3篇药品
  • 3篇药品不良反应
  • 3篇用药
  • 3篇清洁手术
  • 2篇药师
  • 2篇药师干预
  • 2篇药物使用
  • 2篇预防用
  • 2篇预防用药
  • 2篇切口
  • 2篇围手术期预防
  • 2篇围手术期预防...
  • 2篇耐药
  • 2篇抗菌药物使用
  • 2篇发热

机构

  • 15篇青岛市市立医...

作者

  • 15篇范春
  • 3篇王颖
  • 2篇曹栋
  • 2篇吴静芬
  • 2篇于进彩
  • 2篇赵艳
  • 1篇隋风翔
  • 1篇杨旭
  • 1篇王涛
  • 1篇姜新道
  • 1篇初晓
  • 1篇王旭东
  • 1篇邹晓蕾
  • 1篇孙福生
  • 1篇邱红
  • 1篇闫美兴
  • 1篇高燕
  • 1篇崔伟
  • 1篇密顺塘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药业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临床普外科电...
  • 1篇2013年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2014年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清洁手术进行回顾性调查,按月份分别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切口感染率。以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互为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散点图评价。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对数转换前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196,P=0.36>0.05。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对数转换后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069,P=0.75>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对数转换与否,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均无相关性。从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散点图也可以看出,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无相关性。结论降低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并不导致切口感染率上升。
曹栋孙福生范春
关键词: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切口感染率
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合并脓毒血症病例分析
范春
1例非感染性发热病人的药学监护
首先介绍一实例,患者为老年女性,发热半月,咳嗽3天入院,抗菌治疗多日无明显改善.考虑患者为非感染性发热,变态反应性肺泡炎不除外.调整治疗方案,停用抗菌药物,诊断性给予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口服治疗,3日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未再...
范春
关键词:非感染性发热糖皮质激素药学监护用药剂量
文献传递
1例非感染性发热病人的药学监护
患者老年女性,发热半月,咳嗽3天入院,抗菌治疗多日无明显改善。门诊相关检查:降钙素原(PCT)0.26ng/ml,C反应蛋白(CRP)5.75mg/l,白细胞计数(WBC)6.08×10/L,中性分叶粒细胞(Neu%)5...
范春
关键词:非感染性发热甲泼尼龙
文献传递
临床药师干预Ⅰ类清洁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2年
Ⅰ类清洁切口是指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1]。一般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后大多无需使用抗菌药物。但实际上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级别过高、疗程过长,一直是临床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切实提高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水平,我院在普外科设置专职临床药师进行了一系列药事干预,重点对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进行全程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范春王旭东吴静芬
关键词: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泌尿生殖道
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监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监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监测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和非重症感染组、年龄≥65岁组和<65岁组、肾功能减退组和肾功能正常组、白蛋白严重低下组和非白蛋白严重低下组,比较分析各组间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结果重症感染患者血清谷浓度达标比例(17.74%)明显低于非重症感染患者(41.07%),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肾功能减退组血清谷浓度<10mg/L比例更低,而平均血清谷浓度和血清谷浓度>20mg/L比例更高(P<0.05)。与年龄<65岁组相比,≥65岁组平均血清谷浓度更高,<10mg/L比例更低(P<0.05)。白蛋白严重低下组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低于非白蛋白严重低下组(P<0.01),但两组的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达标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肾功能以及年龄相关,低白蛋白血症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范春密顺塘赵艳王乔初晓
关键词:万古霉素重症患者肾功能年龄
山东省青岛市2016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分析青岛市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青岛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6年收集的1130例严重ADR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和抗肿瘤药物是引发严重ADR最多的三类药物,73.45%的严重ADR是由静脉给药引发,65.00%的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给药10 min内,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引发严重ADR最多的药物,丹红注射液是引发过敏性休克最多的药物,热毒宁注射液是引发儿童严重ADR最多的药物.结论 进一步加强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和抗肿瘤药物的用药安全性监测,重视对儿童特殊群体ADR监测.
范春王涛闫美兴
关键词:休克
胺碘酮相关肺间质纤维化被引量:2
2010年
1例73岁男性患者,因心房颤动给予胺碘酮治疗。800mg/d静脉滴注1周后,改为口服600mg/d1个月、400mg/d2个月、200mg/d3个月。用药6个月后患者出现干咳、气促。肺CT示双肺呈间质性改变。实验室检查示:WBC22.68×109/L,N0.76,BUN11.20mmol/L,SCr182μmol/L。pH值7.36,PO235mmHg,PCO249mmHg,SaO264%。考虑为胺碘酮所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给予面罩吸氧,左氧氟沙星0.5g静脉滴注,1次/d,头孢哌酮-舒巴坦3.0g静脉滴注,2次/d;甲泼尼龙40mg静脉滴注,2次/d及乙酰半胱氨酸0.6g,口服2次/d。治疗第14天患者肺弥散功能严重下降,重度低氧血症(SaO2曾降至50%以下);BUN18.90mmol/L,SCr286μmol/L,尿量200mL/d以下。入院第21天检查示BUN24.10mmol/L,SCr357μmol/L。患者血压明显下降伴频发心房颤动,终因多脏器衰竭和肺部感染死亡。
范春王颖
关键词:胺碘酮肺毒性肺间质纤维化
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探讨如何规范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为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11年5月和9月出院的507例清洁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月份的85.83%降至9月份的46.54%;品种选择合理率由5月份的53.30%升至9月份的88.43%;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由5月份的38.68%升至9月份的58.68%;术前给药时机合理率由5月份的73.11%升至9月份的88.43%;平均用药时间由5月份的3.49d降至9月份的2.63d;普外科、心内科、心外科和神经外科9月份抗菌药物使用率降至<30.00%;介入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月份的93.18%降至9月份的17.57%;品种选择合理率由5月份的39.02%升至9月份的76.92%;术前给药时机合理率由5月份的21.95%升至9月份的84.62%;冠脉造影诊断术和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抗菌药物使用率降至0。结论临床药师干预清洁手术预防用药后,可以有效提高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水平。
范春崔伟吴静芬
关键词:临床药师清洁手术介入手术抗菌药物
我院494例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门诊药房收集到的49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4例ADR报告中,女性发生率(62.96%)明显高于男性(37.04%);静脉给药最易导致ADR(58.50%);ADR发生率最高的为抗菌药物(51.21%),其中又以氟喹诺酮类(104例)和大环内酯类(90例)抗菌药物最为普遍,其次为心脑血管系统药(13.97%)和中药制剂(13.16%);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9.17%)、消化系统损害(22.37%)和神经系统损害(17.34%)。结论:应重视临床ADR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范春姜新道于进彩
关键词: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