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文伟

作品数:39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1篇骨折
  • 9篇手术
  • 8篇屈肌
  • 8篇肌腱
  • 7篇腱病
  • 7篇复位
  • 6篇皮瓣
  • 6篇屈肌腱
  • 6篇微创
  • 6篇拇长屈肌
  • 6篇肌腱移植
  • 5篇岛状
  • 5篇岛状皮瓣
  • 5篇缺损
  • 5篇拇长屈肌腱
  • 5篇内固定
  • 5篇闭合复位
  • 4篇岛状皮瓣修复
  • 4篇远端
  • 4篇皮瓣修复

机构

  • 36篇宁波大学医学...
  • 7篇宁波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39篇董文伟
  • 31篇毛海蛟
  • 28篇史增元
  • 11篇刘振新
  • 7篇俞淼
  • 4篇尹维刚
  • 3篇许海平
  • 2篇徐达传
  • 2篇朱学平
  • 2篇庄丽频
  • 2篇胡建利
  • 2篇陈冬萍
  • 2篇袁辉宗
  • 1篇杨林
  • 1篇俞学中
  • 1篇左荣跃
  • 1篇陆建猛
  • 1篇韦勇力
  • 1篇方明
  • 1篇赵翔

传媒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2014年浙...
  • 1篇2015年浙...
  • 1篇2015年浙...
  • 1篇2016年浙...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出院计划对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需求,分析患者存在的问题,根据康复进程的动态变化,制定相应出院计划干预措施,从而进一步探讨出院计划对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自我照顾知识水平、Harris髋关节功...
董文伟史增元刘振新毛海蛟
关键词:出院计划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
踇长屈肌移植治疗慢性跟腱病的解剖和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切取长屈肌腱(FHLT)转移修复慢性跟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取64侧足标本,观测Henry结节处FHLT和趾长屈肌腱(FDLT)之间腱束联合并进行分型。测量单切口、双切口和小切口技术切取FHLT的长度。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临床上应用双切口技术切取FHLT转移修复慢性跟腱病10例。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疗效评价标准评分为(63.04 ±7.75)分。临床上应用双切口切取FHLT,做跟骨隧道反折后与跟腱编织缝合。 结果Henry结节处发现两种不同腱束联合。I型:腱束起于近端FHLT止于远端FDLT占96.9%(62/64),II型:一侧腱束起于近端FHLT止于远端FDLT,另外一侧腱束起于近端FDLT止于远端FHLT占3.1%(2/64)。单切口切取FHLT的平均长度为(5.08±1.09)cm;双切口切取FHLT的平均长度为(6.72 ± 1.02)cm;小切口切取FHLT的平均长度为(17.49 ± 1.80)cm,3种术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3.7个月。术后12个月根据AOFAS踝与后足疗效评价标准评分为(93.28 ± 3.72)分,与术前[(63.04±7.75)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优6例,良3例,可1例。随访期间均未见胫神经、腓肠神经和足底内、外侧神经损伤。结论超过96%的标本腱束联合从FHLT发出至FDLT,切取FHLT后残端不与FDLT腱缝合将丧失趾跖屈功能。切取FDLT腱后残端不做腱固定,余趾仍能保留跖屈功能;双切口切取FHLT转移修复慢性跟腱病具有肌腱固定强度高、保留趾跖屈功能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毛海蛟史增元董文伟徐达传Keith Wapner
关键词:趾长屈肌肌腱移植
长屈肌移植治疗慢性跟腱病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应用(足母)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 tendon,FHLT)移植转位治疗跟腱病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有多种手术方法切取FHLT移植肌腱的方式.1991年,Hasnen首先提出用单切...
毛海蛟史增元董文伟徐达传Keith.Wapner
关键词:疗效评价
第一跖骨近端新月形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重建治疗重度跨外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第1跖骨近端新月形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重建手术治疗重度蹲外翻的方法。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第1跖骨近端新月形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重建手术治疗重度足母外翻21例,男性1例1足,女性20例20足,年龄36~68岁,平均52岁。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比较手术前、后X线上足母外翻角度的测量值,并结合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前足评分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本组21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16个月,无截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现象。患者术前蹲外翻角为42.3°±1.8°,第1、2跖骨间角21.9°±1.7°,第1跖骨远端关节面倾斜角14.9°±1.8°;术后蹲外翻角矫正至14.5°±1.8°,第1、2跖骨间角9.1°±1.8°,第1跖骨远端关节面倾斜角7.2°±1.5°。上述3个角度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术前为44.0±1.8分,术后为83.9±2.2分。结论对第1、2跖骨间角增大的重度坶外翻患者,采用第1跖骨近端新月形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重建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
毛海蛟史增元董文伟徐达传KeithWapner
关键词:跖骨截骨术
下肢多功能手术牵引器使用患者术后下肢血运护理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下肢多功能手术牵引器使用患者术后下肢血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60例,依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常规护理组和下肢多功能手术牵引器基础上常规护理辅助护理组(辅助护理组),每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血运、动脉供血障碍、静脉回流障碍、血栓发生情况、骨折端骨痂形成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辅助护理组患者的术后下肢血运Ⅰ度比例显著较高(P<0.05),Ⅱ度、Ⅲ度比例均显著较低(P<0.05),动脉供血障碍、静脉回流障碍、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3%(1/30)、3.3%(1/30)、0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6.7%(5/30)、13.3%(4/30)、10.0%(3/30)(P<0.05),骨折端骨痂形成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下肢多功能手术牵引器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下肢血运。
杨林胡建利董文伟吴强艳
关键词:辅助护理静脉血栓
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介绍一种利用锁骨外侧锁定钢板间接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并通过与切开复位重建锁定钢板固定方法对比,评价其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应用锁骨外侧解剖锁定型钢板间接复位微创固定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30例(微创治疗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4.63±13.22)岁(范围14~65岁);根据Robinson分型:2A2型9例、2B1型17例、2B2型4例;术前均无发现血管、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33±1.75)d(范围0~7 d)。选取同一术者以往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32例(切开治疗组);男25例,女7例,年龄(42.63±14.18)岁(范围16~70岁),根据Robinson分型:2A2型6例、2B1型19例、2B2型7例,进行对照研究。研究项目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折复位情况、骨痂形成时间、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微创治疗组30例患者均完成了间接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63.40±7.82)min(范围48~92 min),术中透视(4.83±1.58)次(范围3~8次),术中出血(15.67±4.13)ml(范围10~30 ml);切开治疗组手术时间(56.22±10.11)min(范围42~80 min),术中透视(3.91±1.49)次(范围2~5次),术中出血(56.88±13.93)ml(范围40~100 ml);两组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出血量方面均有差异(P<0.05)。微创治疗组术前患侧与健侧相比锁骨长度短缩12.15%±2.69%(范围5.2%~15.1%),术后锁骨长度短缩0.45%±0.44%(范围-0.2%~1.6%),与切开治疗组术前锁骨长度短缩11.58%±2.67%(范围4.5%~16.1%),术后锁骨长度短缩0.62%±0.41%(范围-0.2%~1.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治疗组随访(11.3±2.8)个月(范围10~18个月),骨痂形成时间(3.57±0.90)个月(范围3~5个月);切开组随访(11.8±2.2)个月(范围10~18个月),骨痂形成时间(4.27±1.12)个月(范围3~6个月)。术后6个月微创治疗组患者切口总长度(2.8±0.48)cm
董文伟毛海蛟史增元姚立炜吴泽庭
关键词:锁骨骨折
下腰椎前凸重建与下腰椎融合术后上邻近节段退变再手术的关系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下腰椎前凸重建与下腰椎融合术后上邻近节段退变再手术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2例下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上邻近节段退变再手术患者(再手术组)和36例下腰椎融合术后无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未再手术患者(未再手术组)资料。比较两组腰椎前凸角(LL)、下腰椎前凸角(L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分布指数(LLDI)及LL-PI匹配情况。结果LL、LLL、SS、LL-PI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PT再手术组大于未再手术组,LLDI再手术组小于未再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腰椎前凸重建不足是下腰椎融合术后上邻近节段退变再手术的重要因素。
方明陆建猛王兴武韦勇力俞武良董文伟陆旻昊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正>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17例24侧腕管综合征患者行腕管内正中神经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硬度最高值并定位,与超声形态学、电生理检查数据对...
俞淼庄丽频史增元毛海蛟董文伟陈德松朱学平
文献传递
软组织帽回植术修复指尖离断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软组织帽回植术修复指尖离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8年至2012年,对11例14指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指尖采用软组织帽回植术治疗。结果回植指尖均完全存活。术后随访7例9指(4例失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术后手指平均短缩5.1mm,外形和指甲生长良好,关节活动正常。指端两点分辨觉5.0~7.0mm。结论软组织帽回植术修复指尖离断,术式简单,效果满意,保留了指甲复合体,是治疗指尖离断尤其是无再植条件的有效手术方法。
俞淼史增元毛海蛟董文伟袁辉宗
关键词:指损伤显微外科手术回植术
胫骨牵引架在股骨远端骨折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中的应用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使用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牵引架进行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利用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牵引架闭合复位2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0±10.1)岁。骨折按照AO分型:A型19例,C型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平均(5.6±3.1)d。所有患者均先利用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牵引架,进行骨折端闭合复位,然后再行MIPPO手术治疗。测量手术前、后骨折端成角及移位情况,记录术中骨折闭合复位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术后1年根据Schatzker-Lambert标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本组26例患者均利用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架,顺利完成了骨折端的闭合复位。术前股骨远端正位片显示骨折端向内或向外成角0~16°,平均成角8.0°±3.1°,股骨远端侧位片显示向后成角5°~38.6°,平均成角为16.8°±8.4°。术后股骨远端正位片显示向内或向外成角0~3.2°,平均成角1.8°±0.6°,股骨远端侧位片显示向后成角0~3.8°,平均成角2.5°±0.6°。术中闭合复位骨折透视次数3~9次,平均(6.0±1.2)次;手术时间80~120 min,平均(100±11.6)min。术中、术后均无相应的血管、神经症状产生,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2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3.9)个月。骨折端延迟愈合1例、不愈合1例,其余患者骨痂形成时间3~6个月,平均(4±0.7)个月。术后1年,按照Schatzker-Lambert标准评定患肢功能:优22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牵引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用在股骨远端骨折MIPPO手术时,可有效完成骨折端的闭合复位,临床应用效果理想。
董文伟毛海蛟姚立炜史增元刘振新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牵引复位法微创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