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文杰

作品数:29 被引量:314H指数:14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生物学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林麝
  • 5篇生境
  • 5篇种群
  • 5篇分布区
  • 4篇针茅
  • 4篇草原
  • 3篇大针茅
  • 3篇泽蛙
  • 3篇生物量
  • 3篇群落
  • 3篇物量
  • 2篇典型草原
  • 2篇载畜率
  • 2篇珍稀
  • 2篇植物
  • 2篇勺鸡
  • 2篇生境选择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物种

机构

  • 23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29篇薛文杰
  • 18篇徐宏发
  • 17篇姜海瑞
  • 9篇胡忠军
  • 7篇王淯
  • 6篇古琛
  • 6篇赵萌莉
  • 6篇陈万杰
  • 5篇王晶琳
  • 4篇王晓黎
  • 3篇张履冰
  • 3篇肖宇
  • 3篇乌力吉
  • 2篇李乃兵
  • 2篇葛振鸣
  • 2篇王天厚
  • 2篇施文彧
  • 2篇周立晨
  • 1篇徐玲
  • 1篇孟秀祥

传媒

  • 7篇四川动物
  • 6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浙江林学院学...
  • 2篇中国草地学报
  • 2篇野生动物生态...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生物学教学
  • 1篇Zoolog...
  • 1篇草地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五十年陕西凤县林麝分布区的变迁
麝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CITES Ⅱ;IUCN[LR/nt]),至今数量严重下降.由20世纪60年代的250万头下降到目前的6~7万头,而且种群下降趋势越来越快,80年代之前,我国麝资源每10年减少一半,而80年代后,...
薛文杰姜海瑞胡忠军徐宏发
关键词:林麝一级保护动物
文献传递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研究概况和进展被引量:43
2006年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CITES附录Ⅰ中,由于连续多年的恶性捕杀,加上国际高价走私,使中国的野生林麝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作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从林麝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组织解剖、种群生态和人工饲养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国内林麝研究的概况和进展,指出了林麝种群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王淯姜海瑞薛文杰徐玲徐宏发
关键词:林麝种群生态人工饲养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Avian Community in Shanghai Woodlots in Spring被引量:40
2005年
From March to May, 2004, we selected 8 typical parks or green lands in Shanghai downtown as the study sites to conduct a ornithological research. During this study, total 55 species of birds were recorded, which included 31 resident and 24 migratory species. With statistics methodology, we analyzed the avian communities with 10 maj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vering the park area, water percentage, vegetation species, canopy cover, shrub cover, grass cover, hill number, location condition, human quantity, path width, the stud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following 7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important to impact the structures of the avian community, they were park area, vegetation species, shrub coverage, grass coverage, hill number, location condition of the parks and path width; (2) the avian community of theses urban parks tended to deteriorate in the bird number and diversity; the man-made lake which was currently promoted in the park designing and planning process would not be good to attract the birds.
葛振鸣王天厚施文彧周立晨薛文杰
上海农田泽蛙蛰眠状况初步调查被引量:12
2006年
于2004~2005年冬季对上海农田泽蛙的蛰眠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农田中的路径、田埂和沟渠岸边地下洞穴是泽蛙的主要越冬场所。蛰眠洞穴共用率高达34.0%,超过62.2%的泽蛙与其它个体共用洞穴蛰眠,各共用洞穴内的泽蛙只数为2~6只不等。泽蛙主要利用已有的地下洞穴蛰眠。86.6%蛰眠期的泽蛙为1龄个体。
王晶琳薛文杰李乃兵王晓黎姜海瑞徐宏发
关键词:泽蛙洞穴农田
紫柏山林麝分布区植物群落乔木层结构特征被引量:16
2007年
通过沿海拔梯度的系统取样,采用中点四分法对紫柏山北坡林麝分布区的植物群落乔木层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根据聚类分析,可将植物群落划分为6种类型,低海拔地带2种,即锐齿槲栎林和锐齿槲栎+川鄂鹅耳枥+白桦林;中海拔地带4种,即铁橡树林、铁橡树+川鄂鹅耳枥林、米心树+坚桦林和坚桦林;高海拔地带1种,即坚桦林;(2)海拔从低到高,优势科逐渐从壳斗科向桦木科转变,优势属从栎属向桦木属转变;(3)随着海拔升高,乔木胸径显著增加,乔木密度则呈下降趋势;中海拔林段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最高,物种优势度最低,低海拔林段相反;(4)低海拔地段小径级(DBH<12cm)个体居多,随着海拔升高大径级个体比例(DBH≥24cm)逐步增大。
胡忠军薛文杰徐宏发
关键词:林麝物种多样性径级
近50年陕西凤县林麝分布区的变迁被引量:15
2007年
于2005年夏季和2006年春季,采用问卷调查结合野外实地验证,对陕西凤县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现时及历史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将所得分布信息叠加至数字化地图,绘制成林麝近50年的分布区变迁图。结果表明:历史上,凤县是秦巴山区林麝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该县林麝数量大幅下降,至今分布区已严重萎缩并破碎化,总分布面积减少至50年前的1/3;目前林麝分布区主要在相对偏远、人为干扰较少的乡与乡的交界和县的边缘地区,分布区被人类聚居地及主要公路所隔离。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杀、森林减少及道路建设。
薛文杰姜海瑞胡忠军徐宏发
关键词:林麝捕猎
秦岭西麓勺鸡巢及卵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2006年在秦岭西麓林区,观察到4个勺鸡巢呈典型的深碗形,开口向上,圆形或近圆形,巢深8.60±0.33cm,巢口外径为21.50±0.41cm,巢口内径为14.75±0.96cm,巢材厚度为2.5~4.0cm。巢材质主要由枯叶、枯草及勺鸡自身掉落的羽毛构成。勺鸡卵近似椭球体,卵壳呈淡黄色,并伴有紫褐色斑点,平均长径为49.85±2.48mm;平均短径为36.00±1.41mm;窝卵数4~6枚。在秦岭西部山区,勺鸡喜欢选择栖息于1861~2100m之间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生境。由于森林的过度开发与人为捕猎,勺鸡野外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亟需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
姜海瑞薛文杰王晶琳张履冰徐宏发
关键词:勺鸡
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多度格局被引量:10
2016年
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并应用几何级数模型、分割线段模型和重叠生态位模型,分析不同载畜率下的植物群落物种多度格局,旨在研究物种之间的关系和群落格局,揭示过度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几何级数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下植物群落物种多度格局。物种多度格局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但植物频度呈下降趋势,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使荒漠草原的物种数减少。建群种短花针茅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格局起关键作用,重度放牧使物种频率降低,但短花针茅频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杜宇凡古琛乌力吉薛文杰陈万杰李治国赵萌莉王静
关键词:荒漠草原载畜率群落
上海农田泽蛙年龄组划分方法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对2005年4~10月在上海农田随机捕获的369只泽蛙的体长、体重指标进行测量,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年龄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特征,以及以往的研究作对照,推断出泽蛙4个年龄组对应的个体年龄以及相应的生长指标特征。结果为体长15~31mm可鉴定为1龄个体和小于8月龄的2龄个体,32~39mm个体可鉴定为2龄个体,40~45mm为3龄个体,48~51mm为4龄个体,认为该方法可用于泽蛙的年龄鉴别。
王晶琳薛文杰李乃兵王晓黎
关键词:泽蛙年龄组年龄结构聚类分析
陕西凤县林麝的冬、春季食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对陕西凤县野生林麝冬季和春季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麝冬季主要取食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和乔木的落叶,经检验确认的有14科16种;春季主要以当年生枝条以及非禾草类草本植物为食,共确认17科18种。其中黄瑞香Daphne giraldii和色木槭Acermono分别为冬季和春季主要食物,分别占该季食物的20.51%和11.16%。另外,林麝也取食禾草类植物,取食量从冬季的3.01%上升至春季的9.02%。
张履冰徐宏发薛文杰姜海瑞孟秀祥
关键词:林麝食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