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江华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南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风险管理对提高介入护理管理质量的意义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提高介入护理管理质量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该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介入护理管理,观察组在介入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及护理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护理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和会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缺陷及投诉发生率较低,因此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李南薛江华温暖
-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 急诊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对STEMI患者MCP-1、MIF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诊PCI术前单次口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外周静脉血、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和STEMI患者69例,并将后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n=36)和STEMI对照组(n=33)。分别于PCI术中抽取3组患者的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术后立即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各组MCP-1和MIF水平;并统计术后3个月内各组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STEMI组外周和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MIF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阿托伐他汀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STEMI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STEMI对照组患者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P<0.05),而MIF水平无明显区别;阿托伐他汀组术后3个月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TEMI对照组。结论:STEMI患者术前单次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外周血和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和MIF水平及3个月内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张旦王磊关玉庆胡鸿雁薛江华苏国海
- 关键词: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阿托伐他汀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 反复窦性搏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现象揭示左室折返环裂隙现象
- 2020年
- 患者因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入院。因透析后憋闷、心悸多次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均反复出现窦性搏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NSV)现象。符合左室折返环裂隙现象。提示:尿毒症可致左室肥大伴劳损,产生折返环及折返环入口传入阻滞区裂隙现象。
- 杜新英薛江华
- 关键词:房性早搏折返室性早搏裂隙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