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嫦
- 作品数:16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三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论伍迪·艾伦电影中的当代知识分子形象被引量:14
- 2008年
- 伍迪·艾伦是较早意识到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正在发生重大变异并面临严重危机的电影作者之一。当代知识分子形象是其电影人物图谱中的核心形象。他对知识分子快感损抑、认同危机和生死两歧等问题的揭示,不仅拓展了世界电影的叙事主题,颠覆并改写了电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美国文化乃至当今世界文化的嬗变,暴露了当代美国社会和文化乃至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他的电影对于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既可以帮助广大民众深入了解当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处境和精神世界,也有助于当代知识分子认清自己的真实面貌,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和自我完善。
- 孙慰川覃嫦
- 关键词:美国电影
- 创意为王——基于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改探索
- 2015年
- 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等教育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研究,更是实践性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的过程,这是区别文化创意产业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文化创意产业高等教育成功的关键。在这一诉求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该开始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革新,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意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而更重要的是这种创意思维训练可以激发学生个性,并在学生的创作实践中起到积极效果。
- 覃嫦
-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创意教学
- 描绘一个别样的江湖——评香港影片《江湖》
- 2004年
- 香港的黑帮片一直是香港类型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1986年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在票房和评论上均获得巨大成功以来,黑帮片更是在当代香港电影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英雄本色2》(1987年)到《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1989年),再到刘伟强的《古惑仔》系列(1995年—2000年),香港黑帮片在90年代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热潮。
- 覃嫦孙慰川
- 关键词:江湖黑帮影片古惑仔类型电影
- 论伍迪·艾伦电影中的“纽约情结”被引量:2
- 2011年
- 纽约是伍迪·艾伦创作生命的原乡。他的影片以一种诗意、唯美的笔触呈现了纽约优雅、浪漫的一面,这是伍迪·艾伦心中的纽约——尽管经历创伤,但仍然具有无穷的魅力。在展现了纽约宁静深情、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风貌时,对其日益浮躁而粗鄙的喧嚣现实也进行了深切的反思,可以清晰感受到他对理想、诗意和浪漫主义的固守背后,那种可贵的可以抵达深度的力量。伍迪·艾伦的纽约是他“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人生理想的结晶。
- 覃嫦
- 关键词:电影文本
- 《孔雀》:生命咏叹调被引量:1
- 2005年
- 在刚刚结束的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由有'中国首席摄影师'之称的顾长卫导演的影片《孔雀》众望所归,荣获评委会大奖银熊奖,柏林的评委称《孔雀》的得奖是一场'艺术的胜利'。不仅如此,《孔雀》在中国也获得了业内行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中国著名导演田壮壮称该部影片是顾长卫'吐血式'的创作,认为《孔雀》尽管是顾长卫初执导筒的处女作,但'就成熟得像大师',而《孔雀》自从在今年2月18日全国公映以来。
- 覃嫦
- 关键词:咏叹调生命国际电影节宿命论处女作
- 论当代台湾电影对城乡文明的书写被引量:4
- 2008年
- 当代台湾电影对台湾城市形象几乎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负面性的书写。李行和侯孝贤等人对乡村文明充满眷念和赞美,而对现代城市文明则基本持贬斥和批判的态度。当代台湾电影的创作主体在城乡文明相比照这一叙事主题上预设的叙事立场,及其对城乡文明的复杂的审美情感构成了其电影的潜文本,而这些潜文本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是以对显文本的审美价值的损害为代价的;潜文本与显文本在真实性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悖逆。
- 覃嫦孙慰川
- 关键词:台湾电影乡村文明城市文明潜文本
- 作为“他者”的英雄:《幸福终点站》被引量:3
- 2005年
- 覃嫦
- 关键词:故事梗概国际机场肯尼迪祖国政变
-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影领域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在数字化时代化,虚拟现实技术成为电影发展中的重要角色,该种技术改变了传统电影艺术的呈现形式,让电影更具观赏性与艺术性,让电影不再单一局限在“声”、“光”、“影”中,能够营造出新的虚拟电影影像。本文针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和属性做出了分析,并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影领域中的应用方式。
- 韩栋李冰覃嫦
-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 故事的讲述和演绎——故事型电视节目的话语研究
- 2015年
- 故事型电视节目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电视节目形态。基于此,试图结合典型的节目,如《传奇故事》《档案》《真相》等,来探讨和剖析故事型节目在话语讲述方面的特点,为以后的节目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路。
- 覃嫦刘诗玉
- 关键词:话语研究
- 论张婉婷电影的文化乡愁与国族认同
- 2010年
- 张婉婷的每一部电影都在以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书写着文化乡愁。她的"移民三部曲"是通过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来进行"文化寻根"之旅,《宋氏三姐妹》以当代香港人的视点来反思祖国的近现代史,展开"历史寻根"之旅,而《北京乐与路》是"叩问现实"之旅。张婉婷是在97回归前后从事电影创作的。在国族认同这一重要问题上,张婉婷的电影文本提供了一则真实、生动、内涵丰富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这是张婉婷电影作品最大的价值之所在。
- 覃嫦
- 关键词:香港电影女性导演文化乡愁国族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