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向宁

作品数:76 被引量:397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5篇水利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8篇地质
  • 9篇地震
  • 9篇滑坡
  • 8篇地质环境
  • 8篇地质灾害
  • 7篇生态环境
  • 7篇金沙江
  • 7篇环境地质
  • 7篇安宁河流域
  • 6篇石流
  • 6篇泥石
  • 6篇泥石流
  • 5篇生态
  • 5篇生态地质
  • 5篇生态环境地质
  • 5篇水电
  • 4篇地质遗迹
  • 4篇信息化
  • 4篇信息化管理
  • 4篇灾害

机构

  • 46篇成都理工大学
  • 34篇四川省地质矿...
  • 17篇四川省冶金地...
  • 7篇四川省华地建...
  • 5篇四川大学
  • 3篇四川省地质调...
  • 1篇日本京都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西昌学院
  • 1篇四川省国土资...
  • 1篇华蓥市国土资...
  • 1篇九寨沟风景名...
  • 1篇四川省自然资...
  • 1篇四川省人民政...
  • 1篇四川省生态环...

作者

  • 76篇许向宁
  • 13篇黄润秋
  • 13篇王兰生
  • 4篇袁永旭
  • 4篇王小群
  • 4篇沈军辉
  • 4篇李天斌
  • 4篇熊顺聪
  • 4篇张丹丹
  • 3篇王富明
  • 3篇赵松江
  • 3篇李胜伟
  • 3篇唐川
  • 3篇曹楠
  • 3篇李胜伟
  • 2篇邓辉
  • 2篇魏伦武
  • 2篇沈中超
  • 2篇徐志文
  • 2篇余琳

传媒

  • 8篇地质灾害与环...
  • 6篇四川地质学报
  • 5篇中国地质灾害...
  • 3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山地学报
  • 2篇灾害学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地球与环境
  • 2篇2010四川...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河北工业科技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水电站设计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11篇2005
  • 11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硫酸盐还原污泥的磁性生物炭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硫酸盐还原污泥的磁性生物炭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硫酸盐还原污泥为原料,将干化后的硫酸盐还原污泥和含铁溶液复合,得到含铁污泥,再通过热解得到磁性生物炭吸附材料...
钱进许向宁马蕊张明宽闫雪倩王玉珏徐欢
文献传递
金沙江下游宜宾—白鹤滩段岸坡稳定性评价与预测被引量:13
2006年
在充分调研和综合分析研究金沙江干流宜宾—白鹤滩段岸坡地质背景和岩体力学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遵循地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思路,首先对已有崩塌滑坡体采用地质因素综合评判法和极限平衡法等综合评价其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岸坡进行定量评价。最后,在岸坡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宜宾—白鹤滩段岸坡的稳定状况作出分段评价预测。评价结果表明区内岸坡主要由稳定性好或较好的岸段组成,而稳定性差和较差的岸段仅占总段数的20.0%和总长度的19.4%。水库蓄水后大多数岸坡稳定性状态不会发生变化。在预测有变化的库岸段中,对水电工程的影响相对较小,“西电东送”重点工程区(金沙江宜宾—白鹤滩段)岸坡失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许向宁黄润秋
关键词:金沙江岸坡稳定性
四川巴中市南龛斜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被引量:5
2002年
在研究南龛斜坡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以及现场勘探测试的基础上 ,采用地质分析、半定量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定量的极限平衡法分析、因素敏感性分析以及可靠性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斜坡的成因机制和稳定性 ,并计算了其破坏概率。作者们认为该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为溜滑 -蠕滑 -拉裂型 ;坡面上雨水入渗是斜坡溜滑、蠕滑、拉裂变形破坏的主导诱发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就整体而言 ,斜坡无论在天然和饱水状态都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宏观上斜坡还不具备大规模滑动的条件 ;但在饱水状态下 。
许向宁李天斌熊顺聪
关键词:斜坡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格萨拉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前景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格萨拉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其类型主要有古生代地层剖面、岩溶地貌景观、温泉、瀑布等,景观资源具有规模大、分布集中、观赏性强、科考价值高、比较典型等特点。通过对格萨拉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客源条件、市场条件、基础条件等开发前景分析,格萨拉具有建立以古生代地层和岩溶景观为主要景观的国家级地质公园的潜力。
沈中超沈军辉王兰生徐进许向宁
关键词:地质遗迹地质公园
一种降低河沙中植物重金属铅镉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河沙中植物重金属铅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菌种富集;(2)、菌种筛选;(3)菌种驯化;(4)扩大培养;(5)取磷矿粉和解磷菌体按照质量比1~4:1混合作为复合菌剂,复合菌剂以河沙质量0.5%的用...
李璟许向宁雷泞菲李亚军杨蕤兰魏谢璐瑶刘泊钰
文献传递
四川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8.14”特大泥石流形成条件与运动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2010年8月14日,汶川县映秀镇强降雨导致红椿沟暴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冲出固体物质80.5×104m3,泥石流堰塞堵断岷江主河道,导致河水改道冲入映秀新区,淤埋了沟口213国道公路400m,掩埋了在建映(秀)-汶(川)高速公路引线路基及多个桥墩,造成17人失踪。据灾后调查,红椿沟泥石流为近几年暴发的较典型泥石流沟,地震诱发的集中物源特别丰富,暴发泥石流时一次冲出固体物质量巨大,沟内多点堵溃、拉槽下切集中启动物源的特征十分明显;本文重点分析了形成泥石流的三大条件及泥石流启动机理,反算运动特征参数,预测其发展趋势。
李德华许向宁郝红兵
高地震烈度区斜坡变形破坏机制与防治对策研究
以往对地震诱发斜坡变形破坏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对高地震烈度区斜坡变形破坏机制与防治对策研究是一个新课题.该项研究以1933年岷江上游叠溪地震诱发的地面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入手,系统分析了叠溪地震高烈度区斜坡变形破坏分区分带特征...
许向宁
关键词:地震滑坡崩塌
文献传递
创新谋求持续发展 转型构筑多元经济——关于四川省地矿局四〇五地质队转型发展的思考
2018年
当前,地勘行业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转型升级多元化发展成为必然选择,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地勘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四川省地矿局四〇五地质队而言,要正确认识自身优劣势,苦练内功夯实基础,增强发展信心和决心;正视并客观分析问题,找出队伍发展短板和瓶颈;求实鼎新,多措并举大力加强队伍建设;稳中求升,立足优势确保地质经济稳步发展;要树立大地质服务思维,立足自身创新思路,谋求多元化发展。
许向宁刘平张超
关键词:地勘单位
基于GIS的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被引量:17
2004年
根据四川安宁河流域不同生态环境地质类型的控制因素,将评价目标分解为以坡度、年降雨量、地质灾害易发程度、高程、植被指数作为评价因子的森林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系统;以坡度、水资源量、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第四系堆积物面积、土壤类型作为评价因子的农业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系统;以坡度、水资源量、人口密度、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地震烈度作为评价因子的人居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系统。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充分运用GIS技术进行指标取值、分级与成图。经验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果较吻合,证明该套基于GIS技术的生态环境地质质量的定量评价是切实可行的,结论是可信的。
许向宁王文俊黄润秋
关键词:安宁河流域GIS技术
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特大泥石流工程防治及初步效果分析被引量:24
2013年
2010年8月14日,汶川县映秀镇强降雨导致红椿沟暴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冲出固体物质80.5×104m3,泥石流堵塞岷江,导致河水改道冲入映秀镇,淤埋了沟口G213国道,毁坏了在建的映汶高速公路引桥路基及桥墩。据调查,在泥石流灾害发生前,沟域内即分布有大量的地震崩滑物源,沟道堵塞极其严重,在持续强降雨下极易发生泥石流。为预防再次暴发泥石流灾害,对红椿沟开展了详细调查,结果显示沟域尚有剩余物源量310.14×104m3,其中动储量达98.4×104m3,在强降雨条件下再次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可能性较大。本文在对红椿沟"8.14"特大泥石流暴发特征介绍基础上,分析了现状条件下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最后结合泥石流沟工程治理设计思路及工程布置的作用,提出了全流域综合治理设计理念,即"中、上游稳坡固源拦挡,下游固床+排导"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治理,通过稳源固坡、分级拦挡、分散淤积、调蓄消能、减势排导等系统的工程措施,达到控制灾害性泥石流发生的目的,确保映秀镇映秀新区、G213国道、映汶高速公路的安全。在工程竣工后的2011年7、8月两次强降雨时,红椿沟未有固体物质出沟进入岷江,治理工程效果得到了初步检验,体现了针对巨灾型泥石流沟采用全流域综合工程治理设计理念有较好效果。
李德华许向宁吉峰曹楠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治理措施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