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江威

作品数:38 被引量:170H指数:9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骨折
  • 8篇手术
  • 6篇韧带
  • 5篇骶髂
  • 5篇骶髂螺钉
  • 5篇螺钉
  • 5篇孟氏骨折
  • 4篇定制
  • 4篇手术时间
  • 4篇脊髓
  • 4篇假体
  • 4篇儿童
  • 3篇诱发电位
  • 3篇肿瘤
  • 3篇椎间盘
  • 3篇骶骨
  • 3篇骶骨骨折
  • 3篇脱位
  • 3篇腺病
  • 3篇腺病毒

机构

  • 23篇烟台市烟台山...
  • 7篇青岛大学医学...
  • 6篇山东大学
  • 3篇青岛大学
  • 2篇烟台市莱阳中...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延安大学

作者

  • 37篇谭江威
  • 8篇张树栋
  • 6篇胡有谷
  • 6篇邹德鑫
  • 6篇孙涛
  • 6篇赵勇
  • 5篇赵宇驰
  • 5篇王丹
  • 5篇唐伟
  • 5篇沈炳华
  • 4篇杨志平
  • 4篇廖光军
  • 4篇李书忠
  • 4篇李振峰
  • 4篇李栋
  • 4篇杜伟
  • 4篇刘文广
  • 4篇吕佳楠
  • 4篇丰荣杰
  • 4篇李季

传媒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7篇200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感诱发电位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预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评估脊髓型颈椎病(CSM)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 14例CSM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1、2、4、12、24周检测患者正中神经SEP、N20潜伏期,并进行JOA评分。结果术后12周本组患者JOA改善率上肢25%±9%、下肢40%±12%、总体30%±11%,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术前(21.1±2.1)ms、术后1周(21.0±1.7)ms、术后2周(20.8±1.8)ms、术后4周(20.9±1.9)ms、术后12周(19.7±3.1)ms。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术后12周本组患者SEP改善和上肢、下肢、总体JOA评分改善率均有关(P<0.05)。结论正中神经SEP可用于预测CSM手术患者的预后。
杜伟倪淑琴沈炳华谭江威刘建青李雪峰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脊髓型颈椎病JOA评分
一种股骨近端套接翻修假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股骨近端套接翻修假体,桶形圆柱假体连有与原断裂假体的股骨头假体相连的股骨颈假体,桶形圆柱假体上有锁定孔;所述的股骨颈假体呈凸臂形并与桶形圆柱假体连为一体。用于对定制肿瘤假体的髓外部分发生意外断裂后的翻修...
李建民杨志平刘文广李昕李振峰丰荣杰张永奎谢飞彬千建荣李栋张帅韩勇李季谭江威吕佳楠
文献传递
阿法骨化醇(法能)结合钙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
2004年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研究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53例门诊SOP病人,应用阿法骨化醇(法能)0.25μg每日一次,碳酸钙(含元素钙500mg)每晚一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及测定:①临床资料:包括疼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身高的变化,骨折的发生情况。②X线骨量测定。③骨密度的测定: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AS评分显示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疼痛的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在用药的6个月内,病人身高没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后X线变化不显著(P>0.05);骨密度测定的结果显示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之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骨化醇结合钙剂可以比较有效的减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症状,长时间应用阿法骨化醇和钙剂能提高骨密度,减少老年骨折的发生率。
王建航谭江威
关键词:维生素D骨质疏松骨密度
异丙酚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麻醉对老年患者血液动力学及脊髓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异丙酚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麻醉对老年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对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监测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颈椎前路手术患者45例,依据右美托咪啶剂量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C组(对照组)、D1组(右美托咪啶浓度0.3g·kg-1·h-1);D2组(右美托咪啶浓度0.8μg·kg-1·h-1)。3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mg~3mg、异丙酚Cp1.5mg/L(Marsh药代动力学参数)、芬太尼1.5μg/kg-2.0μg/kg,患者意识消失后经口置入4号喉罩,行机械通气。D1、D2两组患者置入喉罩后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静脉推注10min完成,两组患者随即分别以0.3μg·kg-1·h-1、0.8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患者以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啶,其余用药同D组。术中调整异丙酚芬太尼用量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45-55之间,所有病例均不给入肌肉松弛剂,术中专人持续监测并记录SEPs、MEPs。结果D1、D2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啶后心率减慢,平均动脉压(MAP)无明显变化。3组患者SEPs P15-N20的潜伏期、波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2组患者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MEPs波形消失,阳性率为3/15,与D1组及C组(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3例患者停用右美托咪啶20min左右MEPs波形全部恢复。结论右美托咪啶延长苏醒时间,减慢患者心率,其对老年患者SEPs影响轻微,但较大剂量应用对MEPs产生抑制作用。
林生张春宏陈正燕倪淑芹邵伟沈炳华谭江威杜伟
关键词:麻醉诱发电位二异丙酚
腺病毒介导hTGF-β1基因体内转染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对蛋白多糖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观察构建腺病毒载体介导外源性人转化生长因子(humantransforminggrowthfac-tor,hTGF-β1)基因(Ad/CMV-hTGF-β1)转染到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后,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方法(1)纯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5只,其中25只对腰椎间盘髓核组织注射Ad/CMV-hTGF-β1,每只注射2个椎间盘作为实验组,注射量为每个腰椎间盘20μl(6×106pfu);同时每只取2个未做注射的腰椎间盘作为自身空白对照组。其余10只兔每只注射2个腰椎间盘各2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实验对照组。全组共120个椎间盘。(2)手术后1~12周的不同时间段分别取出各组椎间盘组织,采用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的含量,所得数据经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术后1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蛋白多糖测定值经配对t检验,t=3.968,P<0.05。(2)术后2周,三组结果经方差分析显示,F=17.871,P<0.01;各组间再行两两q检验,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q=7.686,P<0.01;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间q=6.894,P<0.01;实验对照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q=0.792, P>0.05。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配对t检验,t=5.276,P<0.01。(3)术后4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t=8.352,P<0.01。(4)术后8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t=7.086,
季爱玉胡有谷谭江威齐宗华
关键词:蛋白多糖基因转染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5月,过伸位下单侧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32例。术前行站立侧位、过伸过曲位X线片,CT,MRI,明确伤椎有开合征、真空裂隙征和流质聚集征象,记录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26个月,平均7.6月,其中8例>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术前(10.63±1.40)mm,术后(21.62±3.75)mm,最终随访(20.98±3.01)mm。Cobb角(中立位)术前29.65°±2.48°,术后13.68°±1.72°,最终随访12.91°±1.92°。术前VAS评分(8.38±0.58)分,术后24 h(2.39±0.70)分,最终随访(2.47±0.69)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39.59±4.12)分,术后(22.01±3.51)分,最终随访(21.65±4.61)分。各观察指标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最终随访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侧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王磊升吕世桥谭江威沈炳华杜伟张剑锋王静杰
关键词: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单侧穿刺过伸体位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联合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颈胸椎管内占位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联合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在椎管内占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1月,在52例颈胸椎管内占位手术中实施CSEP联合TES-MEP监护。椎管内肿瘤患者46例,椎管内血肿患者6例。患者均采用后方手术入路。均采用全静脉麻醉。结果 9例术中诱发电位阳性的病例中,除2例不明原因的假阳性外,7例与手术操作直接相关。4例患者术中CSEP明显改善,2例患者术中CSEP好转的同时伴部分肌肉TES-MEP的出现。1例患者术中无电位变化,术后3h出现双下肢瘫痪,MRI证实为术后血肿引起。CSEP的灵敏度67.0%,特异度95.6%,约登指数0.66。术中TES-MEP的灵敏度83.3%,特异度97.6%,约登指数0.81。联合监护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3.0%,约登指数0.93。结论 TES-MEP可补充CSEP对脊髓运动功能监护的不足,极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预后;CSEP联合TES-MEP监护可指导围手术期脊髓再损伤的诊断。
许文强沈炳华倪淑芹谭江威杜伟刘建青吕世桥林生张剑锋
关键词:椎管占位病变
加长骶髂螺钉和普通骶髂螺钉治疗单侧骶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对加长和普通两类骶髂螺钉固定治疗单侧骶骨纵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比较,从而为临床置钉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Tile C型骨盆损伤(单侧骶骨纵行骨折)模型,分别模拟加长和普通两类骶髂螺钉(共6种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对模拟站立位状态下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螺钉最大应力等指标进行量化和比较. 结果 骶1和骶2各自1枚加长骶髂螺钉固定均优于同层面的1枚普通骶髂螺钉固定;两个骶骨层面各置1枚加长骶髂螺钉优于两个骶骨层面各置入1枚普通骶髂螺钉;双层面的加长骶髂螺钉固定组合优于单层面的加长骶髂螺钉;双层面2枚普通骶髂螺钉固定组合优于单层面1枚普通骶髂螺钉;无论加长骶髂螺钉还是普通骶髂螺钉,在骶2层面进行固定均优于骶1层面. 结论 针对Tile C型骨盆损伤的单侧骶骨纵行骨折,应尽量选择骶1、骶2加长骶髂螺钉固定,而且最好选择二者组合,即便由于条件所限无法使用加长骶髂螺钉固定,也尽可能选择双层面普通骶髂螺钉固定;若使用单层面单枚普通骶髂螺钉或加长骶髂螺钉固定治疗单侧骶骨纵行骨折,则最好选择骶2层面.
赵勇邹德鑫孙涛付胜强赵宇驰谭江威王丹张树栋刘扬德
关键词:骶骨
不同温度保存单体在不同环境温度下聚合的骨水泥抗疲劳性能比较
张树栋刘克贵谭江威王维光赵中原王诗军孙东绣孔刚宫晶晶
本课题根据临床经常使用的保存单体温度(4℃、21℃)、聚合环境温度21℃(膝关节置换使用骨水泥时上止血带,并用室温20℃保存反复冲洗)和为了缩短聚合反应时间聚合环境温度50℃设计了实验保存、聚合环境温度。选用Stryke...
关键词:
关键词:骨水泥抗疲劳性能
经骶1骶髂螺钉进钉点与臀上动脉解剖关系的 CT 多平面重组与三维重建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对臀上动脉骨盆外分支的走行与经骶1(S1)骶髂螺钉进钉点区域的关系进行放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置钉时避免损伤臀上动脉提供解剖学基础和技术参考。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1月—2014年8月,以128层螺旋 CT 对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74例可疑腹盆部血管病变的成人患者(男女各37例)进行 CTA 检查,并对臀上动脉进行成像。使用 CT 自带测量软件确定骨盆标准侧位观上 S1节段的骨性安全进钉区域(简称安全区)。观察臀上动脉盆外各分支与安全区之间的关系,统计动脉与安全区相交的样本数量,对臀上动脉分支未与安全区相交的样本,测量最接近安全区的臀上动脉分支与安全区的最近距离。结果74例中3例没有 S1水平方向置钉的骨性通道,被排除在本研究范围之外。余71例中有32例臀上动脉深上支穿经 S1进钉点安全区(45.1%)。臀上动脉深上支与安全区无明显的重叠特征和规律。臀上动脉与进钉点不相交的39例中,臀上动脉深上支是距离安全区最近的动脉分支,其走行最接近安全区的部分位于安全区最宽部分的前方。安全区与臀上动脉深上支的最近距离为(0.86±0.84)cm。结论 S1骶髂螺钉置钉过程中误伤臀上动脉深上支的风险高。即使进钉点位于骨性安全区,也无法保证置钉的安全。因此,临床置钉术前应制定周密的应对方案。
李京宁赵勇廉伟邹德鑫孙涛张树栋王丹谭江威赵宇驰曲文庆
关键词:螺旋计算机臀上动脉血管造影术骶髂螺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