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梗死溶栓
  • 1篇心绞痛
  • 1篇预后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治疗
  • 1篇死亡率
  • 1篇转归
  • 1篇转归分析
  • 1篇老年
  • 1篇老年人
  • 1篇老年人急性心...
  • 1篇急性心肌梗死...
  • 1篇绞痛

机构

  • 2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赵晓燕
  • 2篇赵洛沙
  • 1篇李凌
  • 1篇张巧云
  • 1篇黄振文
  • 1篇李玲
  • 1篇党瑜华
  • 1篇刘瑞云

传媒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1
  • 1篇199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的影响
2001年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 再灌注的关系。方法 :对 2 7例梗死前 1周内有不稳定性心绞痛和 2 5例梗死前无心绞痛的患者进行比较。 2组基础临床情况相匹配。梗死范围大小根据血清酶和∑R、NQ来估计 ,冠脉再通时间以抬高最明显的ST段迅速下降达 5 0 %为准。结果 :溶栓后 30min内梗死前心绞痛组 33%冠脉再通 ,而梗死前无心绞痛组没有 1例再通 (P <0 0 0 5 ) ;6 0min内再通率分别为 5 9%和 36 % (P <0 0 0 5 ) ;再通时间分别为 (49± 16 )min和 (6 9± 19)min(P <0 0 5 )。在梗死前心绞痛组 ,反映梗死范围大小的血清酶均明显低 ,而∑R相对较高 ,NQ数目相对较少 (均P <0 0 5 )。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组溶栓效果较好 ,梗死范围较小 ,梗死前反复心绞痛可作为对溶栓治疗敏感的预测指标。
张巧云李凌赵洛沙赵晓燕
关键词: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近期转归分析被引量:14
1998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转归的影响因素,为降低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住院的305例首次AMI老年患者,男146例,女159例,对比分析其临床基础情况、梗死表现、治疗及临床经过、住院病死率及死亡原因,并对影响转归的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老年女性并存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百分率较男性高(分别为56%对29%,33%对18%),男性吸烟者较女性多(40%对2%),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老年女性的心力衰竭、休克、机械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均高于男性(均为P<0.05)。然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并不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OR,0.73;95%CI,0.25~2.23),而心功能Kilip分级(OR,6.82;95%CI,2.50~18.91)、机械并发症(OR,53.18;95%CI,11.56~401.30)、肌酸激酶(CPK)峰值(OR,1.69;95%CI,1.18~2.47)等可能有重要预后价值。结论老年AMI患者死亡危险性增加与心脏本身的危险因子有关,而性别无重要影响。
黄振文李玲刘瑞云党瑜华党瑜华赵晓燕赵洛沙
关键词:死亡率预后心肌梗塞转归老年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