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永宁
- 作品数:195 被引量:648H指数:12
-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 评价妊娠12周与妊娠20~28周应用替比夫定阻断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妊娠12周、20 ~ 28周慢性乙型肝炎孕妇128例,病毒载量均超过1×10^7拷贝/ml.分为A组42例、B组41例,C组45例.A组从妊娠12周,B组从妊娠20 ~ 28周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服用至产后12周,A、B组均加用复方甘草酸苷.C组为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药物,只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三组新生儿出生后均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与乙型肝炎病毒疫苗20μg.婴儿7月龄时HBsAg阳性者判断为HBV感染.观察三组患者母体HBV 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x2检验、方差分析和口检验,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三组孕妇间治疗前血清HBV 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分娩前血清HBV DNA载量,A组平均为(0.553±1.588) log10拷贝/ml、B组平均为(0.486± 1.429) log10拷贝/ml、C组平均为(7.698±0.255) l0g10拷贝/ml,A组、B组与C组比较,t值分别是29.78和33.29,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娩后12周血清HBV DNA水平:A组平均为(0.381±1.116) log10拷贝/ml、B组平均为血清(0.335±1.073) log10拷贝/ml、C组平均为(7.728±0.277) log10拷贝/ml,A组、B组与C组比较,t值分别是42.79和44.64,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娩前及分娩后12周,A组、B组之间血清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新生儿在7月龄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0、0、17.4%,A组、B组与C组比较,P=0.012和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高载量孕妇妊娠早、中期开始应用替比夫定可显著抑制孕妇外周血HBV 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 孙维会马磊郝岸华柳维林宋明全李明辛永宁
-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炎病毒乙型阻断疗法
- MTTP基因rs1800591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微粒体甘油三酸酯转移蛋白(MTTP)基因rs1800591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219例NAFLD患者和210例正常对照组MTTP基因rs180059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应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判断NAFL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各项指标。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两者rs1800591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7,P=0.011;χ2=9.599,P=0.002)。经混杂因素校正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T基因型相比,GG+GT基因型发生NAFLD的风险比值比:OR=1.623,95%CI为1.070~1.648,P=0.030。等位基因G携带者患NAFLD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521倍(OR=1.521,95%CI为1.089~2.123,P=0.014)。TT基因型与GG+GT组ALT、LDL、T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P=0.001;LDL:P=0.008;TG:P=0.024)。结论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MTTP基因rs1800591位点多态性与患NAFLD的风险有相关性。
- 张旸辛永宁程钰婷姜曼陈立震宣世英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 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BsAg、HCV抗原表达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表达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HBsAg、HCV抗原表达进行了标记和分析,同时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结果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HBV、HCV感染有明显相关性(rs=0.32,P=0.001);HBsAg和HCV抗原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有差异,HBsAg主要在癌旁组织表达(79%),高于癌组织(23%);而HCV抗原在癌组织(15%)与癌旁组织表达(23%)水平相当。结论有病毒感染背景的肝癌组织,其纤维化程度高于无病毒感染的肝癌组织;病毒的感染是肝癌发生的原因,长期的病毒血症会加速肝纤维化的进展。
- 宣世英辛永宁陈桦史光军孙樱张健
-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肝纤维化分期肝细胞瘤
- Apo2.7抗体原位标记法在原发性肝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 2005年
- 目的 探讨Apo2.7抗体原位检测细胞凋亡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和37例健康人的 外周血,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后,分别采用Apo2.7抗体原位检测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肝癌病人Apo2.7抗体原位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2.4±1.2)%,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为(12.1± 0.7)%,2种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t=1.43,P>0.05),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Apo2.7抗体原位检测法可替代流式细胞仪用于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原发性肝癌病人淋巴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人。
- 宋卫青吕维红陈华波辛永宁
- 关键词:APO2.7原发性肝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青岛地区60岁及以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骨骼和肾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青岛市即墨人民医院接受TAF抗病毒治疗的60岁及以上CHB患者36例。所有患者接受TAF(25 mg/d)抗病毒治疗。收集患者基线期、48周病毒学指标、生化指标、尿蛋白电泳指标以及甲胎蛋白(AFP)、肝脏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测定(FibroScan)、骨密度测定数据。收集24周病毒学指标,生化指标,尿蛋白电泳指标。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治疗前后进行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36例CHB患者完成了24周随访。TAF治疗24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为83.3%(30/36),与基线期77.8%(28/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55)。24周DBil(t=-2.42,P=0.02)、Cys C(t=-4.34,P<0.001)显著下降,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例CHB患者完成了48周随访。治疗48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为94.4%(17/18),与基线期77.8%(14/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P=0.34);IBil(t=2.43,P=0.03)和TBA(Z=-2.24,P=0.03)均升高,腰椎(t=2.92,P=0.01)及股骨颈骨密度(t=2.42,P=0.03)T评分均升高,LSM水平降低(t=-2.31,P=0.03),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β2-MG、URBP、α1-MG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AF在60岁及以上CHB患者中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使更多CHB患者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未发现对肾脏造成损害,能够改善骨密度及肝纤维化程度。
- 宋玉文陈立震金文文耿宁张旸杜水仙赵本田段建平周永毕春花马磊胡欣欣张吉宏孙建涛谭杰辛永宁
- 关键词:老年人
-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 2022年
- 记者问:目前很多患者处于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暂未治疗的患者,这些患者并未出现相关症状,那么他们是否也和其他患者一样需要到医院进行定期的检查吗?
- 陈词辛永宁
- 关键词:HBSAG携带慢性乙肝患者相关症状
- 一种高表达miR-146a-5p的外泌体抑制THP-1分化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生物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表达miR‑146a‑5p的外泌体抑制THP‑1分化和巨噬细胞M1极化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高表达miR‑146a‑5p外泌体的制备;S2、外泌体的鉴定;S3、细胞的培...
- 刘守胜耿宁王艺奋辛永宁
- TM6SF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利用肿瘤数据库挖掘数据并分析 TM6SF2 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探讨 TM6SF2的生物学作用及功能。方法 利用 GEPIA数据库分析HCC组织中的TM6SF2 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利用OncoLnc做TM6SF2 基因的表达水平与HCC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利用cBioPortal数据库和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TM6SF2在HCC组织中存在的表达相关基因。利用DAVID6.8和STRING数据库对TM6SF2及其表达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用 t 检验验证HCC与癌旁组织基因mRNA表达差异。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生存率,采用广义log-rank检验估计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肝组织相比,HCC组织中TM6SF2 基因mRNA 水平呈低表达(|log 2FC|cut-off=0.5, P <0.01)。相比高表达的患者,TM6SF2低表达可明显降低HCC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χ 2=9.897,P <0.01)。数据分析显示,在HCC组织中与TM6SF2表达相关基因共49个。GO分析提示,TM6SF2表达相关基因功能富集在脂肪酸合成、脂肪酸连接酶激活、凝血酶调节等生物学过程( P <0.05)。 KEGG pathway分析提示,TM6SF2表达相关基因主要参与了丙氨酸代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胆汁分泌等信号通路过程( P <0.05)。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提示,SERPINC1、NR1I2、SERPINA10、SLC10A1等基因与TM6SF2有明显或潜在的相互作用( P <0.01)。结论 肿瘤数据挖掘能迅速获取HCC组织中 TM6SF2表达的相关信息,为探索 TM6SF2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生物信息学理论基础。
- 肖剑寒刘守胜赵真真辛永宁宣世英
- 一种黑海参糖胺聚糖的提取方法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天然活性物质提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海参糖胺聚糖的提取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黑海参欲处理;步骤二:碱解黑海参体壁;步骤三:双酶酶解黑海参体壁;步骤四:酶解完毕后,用三氯乙酸去除双酶酶解液中的蛋白...
- 辛永宁林中华宣世英姜相君姜曼李雪洁
- 文献传递
- 青岛地区汉族人群PNPLA3基因rs738409(C—G)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PNPLA3基因rs 738409(C—G)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人群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8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164名正常人的血液标本,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及DNA测序法分析PNPLA3基因型。计数资料比较进行爿。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CHB组rs738409G等位基因占31.9%,正常对照组为21.90%,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CHB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7倍(OR=1.67,95%CI为1.18~2.34,P=0.003)。经混杂因素校正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CC纯合子携带者相比,携带危险等位基因G的GG+AG基因型增加CHB的发生风险,OR=1.76,95%CI为1.14~2.71。结论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PNPLA3基因rs738409G等位基因者患CHB的风险性增加。
- 姜曼辛永宁王卫滨林中华张丁丁李长严姜相君宣世英
-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炎病毒乙型多态性单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