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凯文

作品数:153 被引量:877H指数:20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16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2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4篇中药
  • 27篇分子
  • 26篇指纹
  • 26篇指纹图
  • 26篇指纹图谱
  • 26篇总量统计
  • 24篇超分子
  • 22篇药理
  • 22篇总量统计矩
  • 22篇补阳还五
  • 20篇补阳还五汤
  • 19篇中医
  • 17篇数学模型
  • 16篇中医药
  • 15篇中药复方
  • 13篇药理学
  • 13篇药物
  • 12篇动力学
  • 12篇注射剂
  • 10篇鱼腥草

机构

  • 134篇湖南中医药大...
  • 100篇湖南中医药大...
  • 27篇中南大学
  • 13篇湖南中医学院
  • 6篇成都中医药大...
  • 6篇湖南中医学院...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303...

作者

  • 152篇邓凯文
  • 122篇贺福元
  • 63篇刘文龙
  • 45篇石继连
  • 26篇杨岩涛
  • 23篇罗杰英
  • 20篇周宏灏
  • 15篇唐昱
  • 15篇周逸群
  • 13篇邹欢
  • 12篇陈锋
  • 12篇肖美凤
  • 11篇周晋
  • 11篇戴儒文
  • 10篇邱云
  • 10篇黄胜
  • 9篇潘雪
  • 8篇刘平安
  • 8篇唐宇
  • 5篇王志琪

传媒

  • 19篇中国中药杂志
  • 13篇湖南中医药大...
  • 10篇中草药
  • 8篇中国实验方剂...
  • 7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药学学报
  • 3篇中成药
  • 3篇湖南中医杂志
  • 3篇中药材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中国针灸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第二届中医药...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第四届中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山西中医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

  • 11篇2024
  • 8篇2023
  • 11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16篇2013
  • 16篇2012
  • 16篇2011
  • 6篇2010
  • 10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0篇2005
1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及“以穴定经”法的提出
:分析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并阐明“以穴定经”的中药归经研究法。方 法:对中药有效成分群(物)的归经及与经络脏腑功能(象)的互应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其不足与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特定的中药成分群对特定的经络脏腑...
邓凯文贺福元
关键词:MERIDIANCHINESEMEDICAVISCERAMERIDIANNETWORKNETWORKNETWORKCHINESE
基于超分子化学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法探讨(1)中药归经被引量:31
2015年
在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基本理论特殊影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归经的历史沿革、中药生物体的自然本源,阐述中药成分群与人体经络脏腑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空穴通道结构自主作用的普遍规律:作为天然超分子"印迹模板"聚集体的中药,进入人体后,必然寻找到与自身"印迹模板"相吻合的人体经络脏腑的超分子主体发生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与自复制作用,从而产生针对经络脏腑的特异性药效,宏观上表现出中药归经现象。这种作用规律可采用体外、体内实验方法进行研究,体外方法主要采用超分子化学结构分析、动力学与热力学参数测算方法;体内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客体成分分布、谱效动力学参数、网络谱效动力学参数分析方法,其中穴药法能化简超分子主客体关系的研究。因此,中药归经是揭示自然界生物体主客体大小分子按"印迹模板"相互交流的普遍规律,是阐明中医药理论物质基础的第一道屏障,是实现中医药基础理论现代化的突破口,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贺福元邓凯文杨岩涛周逸群石继连刘文龙唐宇
关键词:中药超分子化学归经中医药基础理论分子连接性指数
一种整体释放的补阳还五控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使补阳还五控缓释制剂多成分整体受控释放的制备方法。该控缓释制剂利用渗透压、膜控释原理制成各种类型的控缓释制剂。采用补阳还五全方提取物加入淀粉、糊精、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高渗物等辅料制成片芯,外面用含有致孔...
贺福元杨岩涛罗堃刘文龙石继连吴春英邓凯文罗杰英
文献传递
基于中医药超分子“气析”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致疫病的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策略被引量:18
2020年
运用中医药超分子“气析”理论,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的特点,回顾性分析中医治疗疫病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源流、特点,提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科学问题,阐明其解决对策。中医疫病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对戾气致病的生物超分子化学的科学认识史,由“非时之气”到戾气的病因探求,由六经辨证论治发展到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论治,逐渐接近现代传染病学和免疫学理论体系,均具有中医药超分子“气析”理论的印迹。将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戾气),人体与中药置于自然界生物演化的历程中,三者都是自然界中处于特定进化阶段的生物超分子体,均受到逐级生物超分子的“分子社会”按“印迹模板”管控;彼此进化、突变、适应、制约的规律一直未变。通过对隐藏在中医药疫病防治理法方药的超分子作用规律进行分析,探讨其现代化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既可阐明中医药疫病防治的科学原理,研制出组分中药,加速疫情控制,还可带动中医药经络脏腑与证候物质基础、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等原创性关键前沿科学问题的解决。
邓凯文刘文龙樊启猛潘雪周逸群李海英贺鹏贺玉婷贺福元
关键词:中医药现代化超分子
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被引量:6
2024年
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BHD)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和抗血栓、抗神经损伤、抑制细胞凋亡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通过对BHD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系统总结与梳理,依照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念,从传递与溯源、特有、有效、复方配伍、可测和超分子“印迹性”6个方面对BHD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提示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芒柄花苷、阿魏酸、川芎嗪、藁本内酯、芍药苷、苦杏仁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作为该复方的Q-Marker,后续可选择这些Q-Marker为指标,根据药材、饮片、制剂的量值传递规律建立并控制BHD全过程质量可溯源体系。
李海英贺鹏李文姣杨磊杨磊唐林邓凯文邓凯文贺福元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藁本内酯苦杏仁苷
动态中药提取的溶出稳态性规律研究与科研产业化应用
贺福元刘文龙谷陟欣石继连周晋黄胜杨岩涛邓凯文徐向平罗杰英陈珍贵唐昱
该成果针对中药制剂提取过程所存在的思路、理论、方法与技术问题,遵循中药材群体质量的Hardy-Weinberg平衡、提取动力学与溶解规律原理,展开了中药制剂提取过程多因素受控体系的中药材一次投料量、提取动力学和以溶度参数...
关键词:
关键词:中药制剂中药材
生物遗传多态性规律揭示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的探讨被引量:31
2008年
根据遗传学、遗传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原理,结合中医药学科属性与中药药效物质作用的本质,分析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应遵循生物多态性规律的科学内涵;同时根据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了中药材质控的现代化模式及其研究方法。与西药相比,中药为自然界的产物,多由动植物组成,其有效成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初生、次生代谢酶系,特别是CYP450酶系的作用下合成,进入人体内能被人体的代谢酶系代谢并与原植物代谢酶相似的人体内受体酶靶点产生诱导、抑制和不可逆等反应。按质量作用定律,人体必然向与中药药性相同的方向移动,达到中医学的反治互补的效应作用,体现"网通虹势"现象,中药与人体的作用本质是双重遗传药理学的作用。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研究首先应遵循中药材自身的生物多态性规律,其次应受人体遗传药理学个性化用药原理指导。中药及人体的遗传多态性是客观存在,不同地域的植株成分信息熵变频率的正态概率分布曲线的均值与方差不同,在满足各品种单次投药量的前提下,中药材的质量是稳定的,体现Hardy-Weinberg平衡时的群体质量。
贺福元周宏灏罗杰英刘塔斯邓凯文
关键词:中药材信息熵
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理论的特殊影响被引量:74
2014年
该文归纳总结超分子化学研究的现状,分析中医药可能的超分子形式,结合中医药现代化所存在问题,旨在阐述超分子化学对诠释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特殊作用。与传统的由原子间化学键构成化学相比,超分子化学是以多种弱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非共价键化学,体现出分子间宏观作用的表观化学属性,可诠释中医药理论的微观物质基础。人体及中药成分可以自身或相互络合、复合、螯合、包合、中和,以自组装、自组织、自识别及自复制的形式形成超分子物质;中医的经络脏腑结构可能是基于细胞内外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特有分子空间的孔穴通道结构;机体内及中药成分与中医经络脏腑是通过超分子孔穴通道的"印迹模板"而产生相互作用。当小分子与经络脏腑产生印迹作用时,相当于人体在心脏搏血推动下,客体小分子物质在经络脏腑主体大分子的印迹模板通道按"气析"进行迁移,宏观表现出中医所述经络脏腑对小分子作用的各向异性,亦脏象;当中药成分与经络脏腑"印迹模板"通道产生作用时,宏观上表现出中药药性与药效规律。因此,中医药基础理论特殊的表达形式正是基于机体内各种分子群与经络脏腑孔穴的"印迹模板"能否匹配性地产生"气析"作用的规律宏观表达,宜用超分子化学进行诠释。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是基于包括单分子在内的超分子群混合物;中药复方配伍能显著性地改变这一"印迹模板"作用规律。在进行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时,应特别重视超分子的作用规律,这是中医药理论区别于基于单分子特征作用规律所建立的现代医学最为本质的地方。
贺福元周逸群邓凯文邓俊林石继连刘文龙杨岩涛唐宇刘志刚
关键词:中医药基础理论脏象中药药性超分子中药中医
中药多成分体系宏观质量表征的数学模型建立及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建立宏观状态数学模型与微观成分浓度相统一的中药材成分质量表征体系。方法:根据生物热力学定律建立中药材成分宏观状态函数关系式,并以大黄药材醇浸出物为对象,先测定燃烧焓,再建立指纹图谱,测定信息熵与信息量,再计算生物熵和表观平衡常数。结果:建立了中药成分的表观平衡常数、生物热焓、Gibbs自由能与生物熵等中药成分质量宏观状态函数模型。10批大黄的总摩尔浓度为0.153 4 mmol.g-1,RSD 28.26%;平均表观平衡常数为0.039 65,RSD6.020%;标准自由能为8 005 J.mol-1,RSD 1.860%;生物热焓为-2.408×107 J.mol-1,RSD 42.32%;生物熵为-8.078×104 J.K-1,RSD 42.31%。结论:中药宏观质量表征数学模型能表征中药多成分动态体系的内在质量,可达到远如森林近似树的综合作用结果。
贺福元邓凯文石继连刘文龙皮风娟
关键词:中药质量燃烧焓信息熵
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及其动力学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从多成分网络药理学及动力学研究现状探讨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及其动力学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方法。方法:分析中医药学科与网络药理学科研究的特点,根据中药复方药效物质作用的本源,结合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总体思路与方法。结果:与单成分有效性研究相比,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问题分静态与动态两种形式,静态是指中药复方入口前的原成分群与某一时间点固定的网络关系,如中药复方采用指纹图谱表达,亦为网络谱效学问题;动态的网络药理学问题是指入口后中药动态代谢后血样中成分群与各时间点的网络药效动力学问题,与指纹图谱结合后者为网络谱效动力学,后者包括前者,因此中药复方网络谱效动力学问题是量-比、量-时、量-效三者的有机统一整体;结论: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的关键而又基础的科学问题是基于网络平衡常数表征的网络谱效动力学参数测算问题。
贺福元邓凯文刘文龙石继连邹欢唐宇刘平安周宏灏
关键词:中药复方药效动力学药理学拓扑学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