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培革
- 作品数:8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 疲劳裂纹萌生的微细观过程与内部疲劳极限理论被引量:46
- 1995年
- 通过对现有的各种疲劳裂纹萌生(形核)模型的分析以及对表面形变强化材料疲劳裂纹萌生现象的大量观察与分析,发现现有形核理论有若干不足。为此,提出了新的“疲劳裂纹萌生微细观过程理论”,并进而提出了表征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的又一个新的特征参量——“内部疲劳极限”。根据提出的新理论,可对目前许多难以理解的疲劳现象,给出较圆满的解释。
- 王仁智汝继来李向斌姚枚李金魁王声平邵培革
- 关键词:残余应力金属材料
- 4Cr3Mo3W4VNb钢热疲劳抗力与机理的研究
- 利用自制的Coffin型和自约束型热疲劳试验机研究了经不同热处理后的4Cr3W4VNb(简称GR钢)钢的热疲劳抗力。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GR钢 的热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研究结果表明,经1160℃淬火的试样比1100...
- 何世禹刘剑虹邵培革
- 关键词:模具钢热疲劳
- 金属疲劳极限与静强度的相关性被引量:27
- 2001年
- 研究了 2 0Cr、40Cr、30CrMo、GC4、30 0M等钢在应力比r =-1或r =0 .0 5条件下 ,金属内部疲劳极限与静强度的关系 ,建立了便于工程应用的实用性规律。根据金属疲劳裂纹萌生的微细观过程理论 ,以及金属表面和内部疲劳极限的概念 ,对上述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 高玉魁姚枚邵培革王仁智
- 关键词:金属
- 金属疲劳裂纹萌生微细观过程理论的研究
- 该文在前人及本校有关研究工作(特别是已提出的表面/内部疲劳极限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试图建立一个能将微观机理与宏观现象和规律联系在一起的、物理图象清晰的金属疲劳裂纹萌生理论——微细观过程理论,并对与疲劳极限(...
- 邵培革
- 关键词:疲劳裂纹萌生应力比
- 疲劳裂纹萌生的细观效应被引量:14
- 1997年
-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疲劳极限载荷下循环加载10^7次事,退火态16Mn在厚度约3个铁素体晶粒大小的表层内,300M钢在厚度经15个原奥氏体晶粒大小的表层内,喷丸强化300M钢在距表面200-320μm的亚表层内发生XRD效应的明显变化。
- 邵培革刘英秋姚枚王仁智
- 关键词:疲劳裂纹萌生
- 热处理制度对GR钢热疲劳抗力的影响被引量:3
- 1991年
- 用自制Coffin型和自约束型热疲劳试验机研究了淬火温度、回火温度对4Cr3Mo3W4VNb(简称GR钢)钢热疲劳裂纹萌生抗力及扩展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1160℃淬火的试样的疲劳抗力比1100℃和1220℃淬火的均高;而经1160℃淬火,630℃回火,试样的热疲劳抗力比经1160℃淬火,500℃、750℃回火的均高。还对这些结果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 何世禹邵培革刘剑虹
- 关键词:模具钢热疲劳抗力
- 碳氮共渗及渗后喷丸对低碳钢疲劳极限的影响被引量:9
- 1996年
- 用内部疲劳极限概念,定量分析了碳氮共渗及渗后喷丸对低碳钢疲劳极限的影响,提出了预测疲劳极限和优化工艺准则。
- 邵培革王声平姚枚王仁智
- 关键词:碳氮共渗喷丸低碳钢
- 喷丸强化对材料旋转弯曲疲劳强度影响的定量研究被引量:12
- 1995年
- 以往的工作已经提出了金属表面及内部疲劳极限的新概念,成功地分析了喷丸对三点弯曲(应力比R=0.05)条件下材料疲劳强度的影响。本文采用300M钢研究了喷丸强化对旋转弯曲疲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适当表面强化后,疲劳裂纹萌生于试样的次表层,萌生疲劳裂纹的;陆界应力(称内部疲劳极限)为未经喷丸强化试样疲劳极限(称表面疲劳极限)的1.39倍,表明内部疲劳极限理论在旋转弯曲条件下仍然有效。
- 李向斌王仁智邵培革姚枚
- 关键词:喷丸强化残余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