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邸领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29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4篇盆地
  • 14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油气
  • 3篇基底
  • 3篇包裹体
  • 3篇成藏
  • 2篇油气成藏
  • 2篇运移
  • 2篇气藏
  • 2篇气田
  • 2篇青白口系
  • 2篇喜马拉雅运动
  • 2篇基底演化
  • 2篇方解石
  • 2篇方解石脉
  • 2篇盖层
  • 2篇奥陶系
  • 2篇薄皮构造
  • 2篇沉积盖层
  • 2篇储集

机构

  • 13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长安大学
  • 5篇西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6篇邸领军
  • 5篇李荣西
  • 4篇席胜利
  • 1篇包洪平
  • 1篇冀小林
  • 1篇王宏科
  • 1篇杨奕华
  • 1篇张东阳
  • 1篇杨承运
  • 1篇潘勇
  • 1篇谢广成

传媒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勘探家(石油...
  • 1篇录井工程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国际有机裹...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滑北隆起旬探1井寒武-奥陶系试气存疑
2006年
旬探1井是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渭北隆起北坡旬邑断块上的一口区域探井,钻探结果表明:该井区存在张夏组鲕滩型储层、亮甲山组上部溶蚀孔洞型储层、上下马家沟组层间岩溶膏模孔型储层,特别是上马家沟组三-四段中下部和下马家沟组三段的层阃岩溶带等重要勘探层系。同时在平凉组、马家沟组、张夏组都遇到较好的油气显示。但试气结果不佳。通过对旬探1井地质工程资料的研究分析以及所存在问题的揭示,认为试气失利的原因除地质因素外.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的钻井、试气工艺技术条件不足有关。
邸领军
关键词:试气存疑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包裹体与陕北天然气田的破坏
本文在方解石脉天然气包裹体特征研究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特征研究认为,方解石脉天然气包裹体是深部天然气藏受喜马拉雅运动破坏沿构造裂隙逸散的结果.
李荣西邸领军席胜利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文献传递
对贺兰拗拉槽的质疑被引量:16
2008年
自19世纪70年代板块构造理论引入中国后,一些学者把拗拉槽(Aulacogen)一词赋予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并认为贺兰山、秦岭、北祁连中新元古代至早中寒武世为裂谷发育阶段,秦岭、北祁连、贺兰山构成了三叉裂谷系。该论点很快被国内众多学者认同并引用。在一些文献和论著中,一些学者将拗拉槽的概念进一步引伸、发挥。由此,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关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关于拗拉槽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对秦祁贺地区的构造形迹、地层及沉积特征的研究观察,以及对盆地中几条横穿所谓中、下元古界拗拉槽的地震和重、磁、电剖面的仔细核实,深感其证据不足,在沉积、构造上都与国内外定义的拗拉槽存在较大的差别。对此,就关系到大陆动力学、盆地动力学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发展、演化的这一重大地质问题提出了质疑。
邸领军谢广成
关键词:下元古界鄂尔多斯盆地
用储层油气包裹体岩相学确定油气成藏期次——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油田为例被引量:90
2006年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油田长3油层砂岩储层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裂隙作用等,成岩自生矿物以绿泥石、自生石英、方解石和石膏为主。根据油气包裹体寄主成岩矿物的形成时间序列,识别出两期油气包裹体。第一期油气包裹体形成于早成岩阶段晚期埋藏成岩过程中,分布在石英和长石等矿物溶蚀孔隙、次生加大边底部和早期裂隙中,包裹体形态不规则,一般较小(多为3~8μm),为多相烃类包裹体。第二期油气包裹体形成于晚成岩阶段晚期盆地抬升阶段,分布在晚成岩阶段的晚期裂隙、硅质胶结物和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中,油气包裹体普遍含盐水,油、气、水相态边界清楚。研究认为,第一期油气包裹体代表了油气运移充注过程,而第二期油气包裹体代表了油气大规模聚集成藏过程。应用不同期次油气包裹体形成温度与储层沉积热演化史地质分析方法,确定本区油气充注运移时间约为122Ma(早白垩世),而油气大规模聚集成藏时间约为80Ma(晚白垩世晚期)。
李荣西席胜利邸领军
关键词:油气包裹体岩相学陇东油田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米脂气田天然气逸散:流体包裹体证据被引量:14
2007年
鄂尔多斯盆地米脂气田南侧断裂带充填的方解石脉富含天然气包裹体.应用流体包裹体测试、稳定同位素分析和热释光年龄测定等手段,研究了方解石脉和天然气包裹体成因特征及其形成时间.分析表明,天然气包裹体形成温度在130~140℃之间,盐度为5.5(质量百分比)NaCl~6.0(质量百分比)NaCl,表明天然气包裹体属于盆地内热成因烃类流体.热爆法分析方解石脉包裹体烃类气体含量最高达2.4219m3/t,C1/ΣCi比值最高为91%.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的单个包裹体中烃类气体最高含量为91.6%.方解石脉δ13CPDB为-5.75‰~-15.23‰,δ18OSMOW为21.33‰~21.67‰,表明断裂带中含天然气包裹体方解石脉属于淡水成因方解石.天然气包裹体δ13C1PDB为-21.36‰~-29.06‰,δDSMOW为-70.89‰~-111.03‰,其与米脂气田同属于煤成天然气.含天然气包裹体的方解石脉热释光年龄为32.4±34.2万年.综合研究认为,晚期断裂构造活动对天然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米脂气田南侧断裂带方解石脉天然气包裹体是米脂气藏受喜马拉雅构造活动影响,天然气沿断裂发生逸散的证据.
李荣西邸领军席胜利
关键词:天然气成藏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演化及沉积盖层相关问题的控究
论文以板块构造研究的最新地体拼贴理论为指导,以岩系、地层为基础,将沉积与构造分析相结合,并以地层学、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地构造学等多学科入手,在充分整理现有资料及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利...
邸领军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基底青白口系滹沱群薄皮构造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成因新解
2007年
20世纪80年代初,地震勘探在盆地中发现了中央古隆起,它的确定对长庆油田天然气勘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围绕中央古隆起的形成开展了诸多方面的研究,学者们站在不同角度对中央古隆起成因提出了早古生代为贺兰裂谷肩引起的均衡翘升以及晚古生代为碰撞谷所致的观点。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基底各岩系的对比及其基底形成、发展、后期盖层演化的研究后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应由北东向兴和——平凉微陆核两侧多次的翘倾作用.以及蓟县系官道口群厚层碳酸盐岩深入盆地西南部叠加引起的沉积差异所形成的观点似乎更具有说服力。
邸领军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气藏低压成因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钻探中普遍存在储集层流体呈现出的低压异常现象,开展了岩石的加卸载应力试验以及通过地层降温、区域裂缝、天然气动静平衡等原理分析研究,对气藏低压成因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期鄂尔多斯盆地经过强烈、持续不断地整体抬升后,由于风化剥蚀作用导致了地层的卸载、差异回弹、区域裂缝、地温降低而形成的孔隙扩容,由此造成的天然气大面积、分散式的低效充注和缺乏有效聚集是导致地层流体压力降低、能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安文武邸领军邓建华何月慧齐振琴潘勇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断裂带方解石脉天然气包裹体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喜马拉雅运动对鄂尔多斯盆地断裂构造演化和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断裂带穿过米脂气田南侧,在断裂带中三叠系野外露头发育有一组“X”型构造裂隙或节理,充填有含大量天然气包裹体的方解石脉。分析表明天然气包裹体形成温度在130~140℃之间,气态总烃含量为78.9%.其中CH4为51.8%。并含21.1%的H2S气体。天然气包裹体中有机质以中等碳数C19 C27正构烷烃和偶碳数优势为特征,其来源与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藏源岩一致。研究认为方解石脉天然气包裹体是深部天然气藏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沿构造裂隙发生运移的结果。
李荣西席胜利邸领军
关键词:天然气运移喜马拉雅运动鄂尔多斯盆地
克服油气勘探中的惯性思维被引量:4
2001年
油气勘探中存在实践障碍与思维障碍 ,前者为客观地质纪录的不完整性与地质过程的难以模拟性所决定 ;后者为研究者主观惯性思维所制约 ,这就对真实揭示地下油气的赋存规律与推动油气勘探进程产生影响。油气勘探的每一次突破 ,都伴以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这就要求石油地质工作者不断克服思维惯性 ,实现思维的超越 。
邸领军
关键词:油气勘探惯性思维创新思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