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珏

作品数:19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市胸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腺癌
  • 5篇肿瘤
  • 4篇细胞
  • 3篇乳腺
  • 3篇腺肿瘤
  • 3篇肺腺癌
  • 3篇标本
  • 2篇蛋白
  • 2篇隐球菌
  • 2篇支气管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上皮
  • 2篇突变
  • 2篇气管
  • 2篇免疫
  • 2篇结节

机构

  • 13篇南京市胸科医...
  • 5篇上海市第七人...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解放军第81...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上海市黄浦区...

作者

  • 18篇邹珏
  • 6篇张倩倩
  • 5篇张元庆
  • 5篇王秀玲
  • 4篇益莉娜
  • 4篇胡慧娣
  • 3篇丁佩芬
  • 2篇郑唯强
  • 2篇万明月
  • 2篇徐春华
  • 2篇洪月琳
  • 2篇邹卫
  • 1篇雷莉莉
  • 1篇谢青
  • 1篇张久荣
  • 1篇张宇
  • 1篇刘光华
  • 1篇王尊乔
  • 1篇殷正进
  • 1篇赵瑞芬

传媒

  • 7篇临床肺科杂志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Ak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本研究试图分析乳腺癌Akt的表达状况,并了解与其它有关生物学标记物的关系,为乳腺癌的治疗探索新的方法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10例有随访资料的浸润性乳腺癌中pAkt和Akt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pAkt和Akt2的阳性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质或胞核。其pAkt和Akt2的阳性率分别为50%(55/110)和35.5%(39/110)。Akt2阳性的患者死亡率高于阴性患者,而pAkt阳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及死亡率均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pAkt和Akt2均与患者的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但二者与乳腺癌的癌基因p53、凋亡相关基因bcl-2、ER及PR的表达和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及患者年龄均无相关性。结论Akt的表达与c-erbB-2的过表达以及与患者较差的预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关联性,提示Akt的表达情况可能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也表明尤其当患者出现对内分泌治疗抵抗时,摧毁PKB/Akt这一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是否将更有利于乳腺癌的治疗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王秀玲益莉娜丁佩芬邹珏洪月琳郑唯强
关键词:乳腺肿瘤AKT免疫组织化学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期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期因子(midkine,MK)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78例NSCLC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MK水平,分析MK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血清MK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Ⅲ-Ⅳ期的病人血清MK水平高于Ⅰ-Ⅱ期病人(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随访病例70例,3年生存率MK阳性者为47.9%,阴性者为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MK水平能够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可用于预测预后。
邹珏胡慧娣张元庆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肺腺癌EGFR突变及与TTF-1、CK7、NapsinA蛋白表达的关系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新分类肺腺癌中EGFR突变情况与TTF-1、CK7、NapsinA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南京市胸科医院2013-2015年外科手术切除标本307例,根据2011年IASLC/ATS/ERS肺腺癌国际多学科新分类进行病理分型,用ARMS法检测EGFR基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TF-1、CK7、NapsinA蛋白的表达。[结果]EGFR在肺腺癌中突变率为51.1%(157/307),19外显子缺失突变(del)和21外显子(L858R)突变率分别为43.9%和51.0%,乳头和实体型腺癌突变率分别为65.4%和 29%。EGFR突变与性别、吸烟及肺腺癌病理分型均有相关性(P<0.001),与TTF-1、CK7蛋白表达有相关性(均P<0.05),与NapsinA相关性(P=0.108)。[结论]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非吸烟患者,较少见于实体为主型肺腺癌,突变以21(L858R)和19外显子缺失突变为主,TTF-1蛋白表达及肺腺癌病理分型对EGFR突变有着较好的提示作用。
邹珏张倩倩沈丽华
关键词:肺腺癌EGFRTTF-1
快速超声组织处理技术在肺结节标本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快速超声组织处理技术在肺结节标本制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80例直径≤2cm肺小结节标本,每例各取两个蜡块,分别进行快速超声和常规石蜡处理,行HE染色。选取其中20例肺腺癌标本,行免疫组化CK7、TTF1、Ki67蛋白标记。结果严格按照质控要求判读。结果两种处理方法所制切片的常规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快速超声技术处理的肺小结节标本,其切片在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等方面制片快、质量稳定,能够更好的为临床肺结节的病理诊断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开展提供优质服务。
沈丽华邹珏张倩倩殷正进张元庆
关键词:肺结节病理制片
雌激素和三苯氧胺对MCF-7乳腺癌细胞Akt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为探讨雌激素和三苯氧胺对乳腺癌细胞Akt表达的影响。作者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两种药物作用下Akt的表达。结果示,三苯氧胺作用后Akt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雌激素组,以后者的表达为最低。提示:Akt的激活状态可能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产生耐受的重要机制之一,其有可能作为治疗的新靶点。
王秀玲益莉娜丁佩芬邹珏洪月琳郑唯强
关键词:AKT信号转导内分泌治疗
57例免疫功能正常肺隐球菌病临床特征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57例免疫功能正常肺隐球菌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市胸科医院诊断为肺隐球菌病的57例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病史和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治疗过程。结果肺隐球菌病患者年龄分布21-75岁,男女比例为1.85∶1,感染部位分布左肺15例,右肺21例,两肺均存在21例(其中合并脑膜炎者3例,血液感染1例)。临床病史:体检中发现22例;主诉咳嗽25例,其中包括咳嗽伴胸痛5例;发热6例;头晕呕吐、头痛2例;痰血1例;气喘1例。43例作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乳胶凝集试验(LA)患者中阳性30例,阴性13例。经病理诊断共37例:其中15例经手术明确诊断,22例经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影像以肺结节为主26例,以肺斑片影为主16例,以占位性病灶为主8例,空洞影7例。治疗大部分应用氟康唑0.4 g, 1/d,外科术后多用0.2 g, 1/d,病情稳定。结论对于免疫功能正常、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异常患者,需警惕肺隐球菌病,尽早获取组织病理明确诊断,并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血清LA试验综合判定以制定治疗方案。
雷莉莉张宇邹珏徐春华李春梅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免疫功能正常
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并进行分析。方法检测90例肺癌患者、6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102名健康体检者血清Ang-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清Ang-2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随病程进展肺癌患者Ang-2的阳性率逐步升高,肺癌Ⅲ、Ⅳ期患者Ang-2阳性率(82.8%、87.5%)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46.2%、56.5%)(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Ang-2阳性率(79.2%)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38.9%)(P<0.05)。Ang-2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71.0%,特异性为97.5%,准确性为88.1%。结论 Ang-2对肺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一项新的肺癌标志物应用。
胡慧娣邹珏张元庆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2肺癌肿瘤标记
荧光定量PCR在石蜡标本中检测新型隐球菌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索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法(Reverse-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在石蜡包埋肺组织中检出新型隐球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传统染色方法(HE染色、六胺银染色、PAS染色)和RT-qPCR法对我院30例疑似新型隐球菌病病例进行检测,记录检测结果,用Kappa法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四种方法都可以检出新型隐球菌,RT-qPCR法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确诊率(96.2%/100.0%/100.0%/80.0%/96.7%)均高于传统染色方法,HE染色(34.6%/75.0%/90.0%/15.0%/40.0%)、六胺银染色法(88.4%/50.0%/92.0%/40.0%/83.3%)和PAS染色法(80.7%/50.0%/91.3%/28.6%/76.7%),且与临床最终确诊的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70),而传统染色方法Kappa值均小于0.4。结论RT-qPCR法检测肺组织石蜡标本中新型隐球菌的敏感度高、特异度好,有望成为新型隐球菌快捷、稳定的检测手段之一。
金晓燕邹珏张倩倩董燕胡慧娣沈丽华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
caveolin-1蛋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骨折愈合不同时期骨折部位caveolin-1蛋白的表达规律。方法 S-D大鼠40只,建立骨缺损模型。于术后1、2、3、4周随机选取10只大鼠,测定骨折处骨痂骨密度值。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及caveolin-1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随着骨折愈合时间延长,骨折部位骨痂骨密度逐渐增加,于术后第4周达最大。组织学结果显示,第1周,间充质细胞及软骨细胞膜上开始有caveolin-1蛋白表达;第2周,软骨细胞大量增殖,其膜上caveolin-1蛋白表达增加;第3周,软骨细胞退变、凋亡,其细胞膜上caveolin-1蛋白表达开始减少;第4周,软骨细胞被成骨细胞取代,caveolin-1蛋白表达基本消失。结论骨折后caveolin-1蛋白表达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与软骨细胞出现、消失有关,推测caveolin-1蛋白与软骨细胞分化、增殖有关,而与骨折后骨矿化过程无关。
肖峰刘光华刘邦忠益莉娜邹珏张金宇薛宴旻王秀玲
关键词:骨折愈合小凹蛋白-1骨密度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基底型细胞角蛋白(CK5/6、34βE12)在周围型乳头状肿瘤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并结合CK8和肌上皮标记(p63、SMA)对乳头状肿瘤中的增生细胞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参照2003年WHO乳腺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筛选出乳头状瘤伴普通型增生(UH)10例,伴不典型增生(AH)10例,导管内乳头状癌(IDPC)8例。所有病例均进行CK5/6、CK8、34βE12、p63和SM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乳头状瘤伴UH、AH及IDPC时,CK5/6在增生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0、3/10、0/8;34βE1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0、4/10、1/8。CK8在增生细胞中均为阳性,在乳头基底部和导管周围细胞中均为阴性。p63和SMA在增生细胞中均为阴性,在乳头基底部和导管周围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结论基底型CK结合CK8和肌上皮标记有助于乳头状瘤是否伴UH、AH或IDPC的鉴别诊断。乳头状瘤伴上皮增生时有多种细胞成分参与,包括定向干细胞、腺中间细胞和腺终端细胞等,但未发现具有肌上皮特点的细胞参与其中。
王秀玲益丽娜邹珏袁亚王雪玲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头状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