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联坵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一八零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细胞癌
  • 3篇疗效
  • 3篇肝细胞
  • 3篇肝细胞癌
  • 3篇肝硬化
  • 3篇META分析
  • 2篇蛋白
  • 2篇自体
  • 2篇甲胎
  • 2篇甲胎蛋白
  • 2篇骨髓
  • 2篇肝炎
  • 1篇代偿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栓塞化疗
  • 1篇药性分析
  • 1篇医学教育
  • 1篇乙醇注射
  • 1篇乙肝

机构

  • 5篇解放军第18...
  • 2篇南昌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一八...

作者

  • 8篇郑联坵
  • 5篇潘兴南
  • 1篇魏开鹏
  • 1篇刘理冠
  • 1篇谢显慈
  • 1篇张小曼
  • 1篇赖江琼
  • 1篇王崇国
  • 1篇沈建坤
  • 1篇魏梅娟
  • 1篇徐涛
  • 1篇黄瑜萍
  • 1篇戴爱玲
  • 1篇陈先礼
  • 1篇陈艳

传媒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肝脏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的疗效。方法2007年至2012年在我院行BMSCs移植治疗的失代偿期ALC患者28例,给予基础治疗联合BMSCs移植治疗;按照性别、年龄和并发症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选择另28例患者为对照,只接受基础治疗。常规检测血肝功能指标,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和DSA造影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接受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在移植后谷丙转氨酶下降,总胆红素降低,白蛋白逐渐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及Child-Pugh评分逐渐下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于移植后第4周降至(20.6±5.2)分,显著低于移植前的(26.4±5.1)分(P<0.0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7±5.1)分(P=0.009),但至第72周时移植组为(17.5±4.1)分,与对照组的(18.9±6.9)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536);两组144周生存率分别为32.1%和25.6%,无显著性差异(P=0.125);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 B级患者在细胞移植144周生存率为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4%(P=0.046),而两组Child-Pugh C级患者生存率分别为12.5%和17.6%,无显著性差异(P=0.788)。结论 BMSCs移植治疗失代偿期ALC患者的近期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不显著。移植前患者病情可能影响移植后疗效,但此结论有待更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沈建坤郑联坵潘兴南赖江琼
关键词:酒精性肝硬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疗效
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或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细胞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至2012年12月的最新数据,收集所有TACE联合无水乙醇注射与单纯TACE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13个RCT共962例患者,显示TACE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均较单纯TACE更优,其OR值分别为3.78(95%CI为2.79-5.12)、3.07(95%CI为2.27-4.17)和5.84(95%CI为2.86-11.93);在其中6个RCT共294例患者,联合治疗患者血清甲胎蛋白下降至正常者显著优于单纯TACE治疗组(OR=4.0,95%CI为2.24-7.15),但两组间AFP下降(≥25%)而未达正常者无明显差异(OR=1.24,95%CI为0.68-2.27);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TACE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患者生存率及AFP下降至正常均优于单纯TACE治疗,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潘兴南郑联坵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无水乙醇注射META分析疗效
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及浅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为了解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状况,为健全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及规划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2009年10-12月,采用普查、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南昌市五大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进行调查。结论:南昌市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框架,但社区卫生服务相对较弱,医护比率失调,社区医疗分布不够完善,全科医师培养不足。应该提高市民素质及社区医疗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社区医疗可持续发展。
谢显慈陈艳郑联坵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医学教育
利用“微信”对乙肝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利用"微信"平台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肝病科门诊慢性乙肝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微信"平台发给健康教育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普通方式发给同样内容的健康教育材料。比较两组掌握乙肝知识及行为方式改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合理饮食、规律生活、遵医用药、遵医复查、戒烟、禁酒的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的相关知识,改变行为方式,提高医嘱依从性。
戴爱玲黄瑜萍郑联坵
关键词:健康教育乙型肝炎遵医行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因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癌、肝肾综合征等一个或多个并发症而死亡。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有超过数百万人因LC而...
郑联坵
关键词:肝硬化骨髓移植疗效评价META分析
文献传递
高尔基蛋白73及联合甲胎蛋白对肝细胞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GP73及联合AFP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检索了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从2005年1至2013年1月所有关于GP73和AFP对肝细胞癌(HCC)诊断的所有诊断性试验论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Meta 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 9个研究共纳入5 884例患者,显示GP73对HC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4(95%CI为0.72、0.77)和0.90(95%CI为0.89、0.91),高于AFP的0.63(95%CI为0.60、0.65)和0.81(95%CI为0.80、0.83),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可达0.86(95%CI为0.84、0.88);GP73的SROC曲线Q*值为0.7820,与AFP的0.7553相比(Z=0.49,P=0.62>0.05)无明显差异;两者联合的Q*值为0.8252,与AFP相比(Z=1.50,P=0.13>0.05)无明显差异。结论 GP73对HCC诊断的敏感度高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但联合检测及GP73对HCC的综合诊断性能与AFP无差异。此进一步结论尚有待更高质量Meta分析或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来证实。
潘兴南郑联坵
关键词:肝细胞癌甲胎蛋白META分析
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诊断肝细胞癌价值探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00例HCC、100例肝硬化(LC)、1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者(HC),分别采用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GP73和甲胎蛋白(AF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估两者对HCC的诊断效能。结果 HCC、CHB和LC患者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243.6±163.1ng/ml、85.6±35.3ng/ml和81.9±36.4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8.2±33.9ng/ml,P<0.05),但在CHB和LC组及HC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GP73和AFP的最佳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50.7ng/ml和19.7ng/ml,GP73的AUROC为0.846,灵敏性为69.2%,特异度为90.5%,均显著优于AFP(AUROC为0.828,灵敏性为57.6%,特异度为88.1%,P<0.05);GP73与AFP两者联合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对HCC的诊断准确性(AUROC为0.887,灵敏性为73.5%,特异度为88.0%);在AFP阴性与阳性的两组HCC患者中,GP73灵敏性和特异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GP73对HCC的诊断效能高于AFP,两者联合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郑联坵魏开鹏潘兴南魏梅娟张小曼王崇国
关键词:肝细胞癌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
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耐药性,以期为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住院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2510例的临床资料,选取发生感染者感染部位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系统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产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法。分析患者感染发生率与年龄、住院时间、病程、基础疾病、并发症、侵入性操作和使用抗菌药物间的关系。结果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2510例中发生感染122例,感染率为4.86%;重型肝炎与肝硬化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与年龄、住院时间、病程、基础疾病、并发症、侵入性操作和使用抗菌药物等密切相关,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27.05%(33/122)。122例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3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5株,占68.35%;革兰阳性球菌30株,占21.58%;真菌14株,占10.07%,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较敏感,对氨苄西林、派拉西林及诺氟沙星有较高的耐药率;克雷伯杆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也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无耐药菌株出现,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病程、基础疾病、并发症、侵入性操作及使用抗菌药物等是影响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广泛,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
刘理冠徐涛郑联坵陈先礼潘兴南
关键词:重型肝炎肝硬化病原菌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