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若平

作品数:69 被引量:22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5篇政治法律
  • 21篇历史地理
  • 12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1篇中共
  • 17篇党史
  • 12篇党史研究
  • 11篇文化
  • 9篇中共党史
  • 9篇国共
  • 8篇学术
  • 8篇中国共产党
  • 8篇主义
  • 8篇共产党
  • 7篇中共党史研究
  • 5篇政治
  • 4篇学科
  • 4篇社会
  • 4篇五四运动
  • 4篇先进文化
  • 4篇民族
  • 4篇范式
  • 3篇党建
  • 3篇党史党建

机构

  • 49篇中共福建省委...
  • 16篇福建省委党校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党史研究与...

作者

  • 68篇郭若平
  • 2篇徐文彬
  • 1篇凌承纬
  • 1篇栗荣

传媒

  • 2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2篇党史研究与教...
  • 10篇中共福建省委...
  • 3篇东南学术
  • 3篇福建论坛(人...
  • 3篇党的文献
  • 3篇北京党史
  • 2篇毛泽东思想研...
  • 2篇当代中国史研...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学术界
  • 1篇安徽史学
  • 1篇历史研究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党建研究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党史文苑(下...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与想象:民族主义的言说被引量:1
2007年
文章认为民族主义是困扰当今世界的一种普遍性社会思潮,西方社会对其解释的思想维度始终是多元的。但无论视角如何,有一点却是一致性的,即民族主义只是近两个世纪以来的产物。民族主义兴起的“现代性”基础无疑是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但这并不构成解释民族主义基本元素——民族形成的唯一理由,因而有关民族自决、民族共同体、民族工业主义特征、民族文化性等等,都成为西方学者用来论证民族主义存在的原始资源,而这些正是中国相关理论所缺少的。故此,借他者之镜,照自身衣冠,或许有点意思。
郭若平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民族共同体
“五四时期”的涵盖及其时限
1994年
从整体的历史观看,“五四时期”无疑集合了它那个时代中国社会所有令人焦虑的问题:从民族生存的命运,到社会文化的震荡,乃至个人的遭遇与前途等各方面.所有这些所掀起的不安而又极为敏感的波动,都是这一时期历史潮流或明或暗的表征.近代以来,古老中国文明,在列强的刀光剑影之下,暴露了它的被动与怯懦,于是有了变革现实政治以及重建文化的要求和呼声.戊戌时期的变法思潮、辛亥时期的共和思潮,正是对当时政治矛盾和文化矛盾的一种适时回应.这种回应,在政治上凭借了辛亥革命的结果—中华民国的建立,似乎有了圆满的结局;许多革命党人也自认为“排满”之志已伸,甚至连孙中山先生也认为自己的革命生涯可转向实业建设了.然而,很快地。
郭若平朱金先
关键词:戊戌时期文化矛盾排满中国文明反帝反封建政治矛盾
中央苏区时期,张闻天摆脱“左”倾樊篱的心路历程被引量:2
1997年
郭若平
关键词:苏区时期中央苏区政权建设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阶级"概念的演变被引量:5
2012年
在20世纪20年代,"阶级"概念已被中国共产党大量用于分析中国社会。后来扩大到以"阶级意识"来分析问题,如反对"非无产阶级意识"。到了三四十年代,特别是由于抗日战争中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复杂交织的局势,为适应中国革命发展和党的革命理论发展的需要,"阶级"概念被扩大到分析中国社会的各个具体阶层,及其在中国革命运动不同阶段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和判断,因时局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多次改变。由此中共逐渐建构起一套针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同时,"阶级"概念扩展到党内,成为思想斗争的理论武器。这样,"阶级"概念不但包含了实体性"阶级"本身,而且包含了"意识"意义上的"阶级"。以"阶级"概念为分析起点的阶级理论,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栗荣郭若平
关键词:意识形态
概念史与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视野被引量:37
2013年
作为一种史学研究方法,概念史研究逐步引入中共党史研究领域,但大都不是在严格意义上运用概念史研究规则。这与党史学界对概念史研究的理论认知有关,也与概念史研究和中共党史研究关系的认知有关。因此,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加强概念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引介,显然有助于在中共党史研究中拓展新的领域。
郭若平
关键词:概念史中共党史研究方法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小报”文献及其研究价值被引量:4
2007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各个地区都出现过大量的由群众组织创办的各色小报,简称"文革小报"。"文革小报"是研究"文化大革命"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尤其是在研究地方"文革史"上,"文革小报"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通过"文革小报"的分析与研究,可以触摸到"文革史"中的"地方感觉",既可探究"文革史"中下层历史叙事与上层历史叙事的互动性,也可探究"文革"地方史的分层结构,从而在以地方史的基础上把握"文革"的总体史样态,使人们在认知历史的基础上,达到最终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目的。
郭若平
关键词:历史叙事
“中央苏区”概念的地域指涉变迁考被引量:6
2017年
"中央苏区"是中共党史领域的重要历史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在一般情况下,这一概念的地域指涉包括赣南和闽西两地,但实际上,"中央苏区"由提出到成型,其核心地域指涉因历史语境的变化而曾有过多次调整。本文从"中央苏区"概念研究出发,回归历史语境,考察其地域指涉的变化过程,以期还原"中央苏区"概念的真实历史面貌。
郭若平袁超乘
关键词:历史概念
史事与文化:中共精神史研究再思被引量:6
2016年
中共精神史研究是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关这项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中共精神史首先是一种历史形式,它由历史的史事叙事来体现,但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中共精神史又必须要由各种文化载体来表征它的历史存在,史事与文化共同构成中共精神史的存在方式。中共精神史的研究不同于中共精神现象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它应当纳入历史研究的范畴。中共精神史研究要获得学术进步,就必须解决不得不面对的各种学理难题。
郭若平
关键词:文化载体历史方法
投石问路:中共党史研究与新文化史的邂逅被引量:16
2014年
中共党史研究在理论与方式上寻求研究范式的更新有益于其学术进步。对于当代国际史学界极受关注的"新文化史"研究,党史研究完全可以投石问路,从中寻求适合自身学术特性的研究路径。从文化视角观察党史问题,既可以拓展党史研究的分析领域,也可以完善党史研究的知识结构。
郭若平
关键词:中共党史研究新文化史
五四精神与文化选择(观点综述)被引量:4
1990年
肇始于八十年代初的“文化热”,有人认为到了八十年代末冷却了下来,今后的文化研究将进入一个冷静的深层思考时期。恰逢此时,“五四”迎来了它的七十古稀之年,又有人认为这是八十年代“文化热”走向它的最后高峰,或许还可以成为“文化热”重新勃兴的机会。于是,在去年五四时,知识界、各科研机构、各高等院校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许多报刊杂志出了专号,从多层次、多角度对五四历史进行了探讨:或回顾历史、多层审视,或立足当今、沉思探幽,或批判反省、肯定否定,或寻找契机、以求创新,各种论点蔚为大观。本文仅就学者专家对五四时期及当代的文化选择等问题的探讨作个综述,以示在这些问题上当前研究的脉络和轨迹。
郭若平
关键词:文化热文化选择五四精神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