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优优
- 作品数:11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法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现状与创新路径——以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视角被引量:5
- 2018年
- 学生申诉权是公民行政申诉权在高校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高校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颁布实施后,修订、完善高校内部的申诉办法,使其更具有正当性、有效性和及时性,更好地保障学生权益,是摆在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课题。高校可以在申诉处理委员会组织架构、申诉程序和申诉委员会处理权方面进一步探索创新,完善相关制度。
- 陆优优
- 关键词: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权利权益
- 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与应对——基于复旦大学本科生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公民意识的增强,网络日渐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意见集散地,高校学生也越来越热衷于通过网络表达对学校各类事件的评价、意见和态度。在这种趋势下,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呈上升趋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面对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首先要引入优质、多元的公共事件参与主体;其次应畅通舆论渠道,构建高校舆论平台;再次要重视校园议题,为高校学生利益救济提供现实基础;最后必须注意紧扣舆论发展规律,通过线上线下的综合措施形成应对策略,努力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陆优优杨军
- 关键词:高校舆论引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挑战与应对被引量:19
- 2015年
- 网络舆情应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在网络、主体、客体、信息和传播等五个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即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和演变规律发生变化,高校管理者的舆论主导权有所削弱,学生意见表达存在"群体极化"现象,舆情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更加复杂,这些都加深了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难度。当前,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首先要提高管理者的舆论引导能力,其次要做好线下工作化解舆论根源,再次要努力提高党政干部和辅导员的新媒体素养,最后还需强化网络道德建设,提升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水平。
- 陆优优
-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移动互联网舆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挑战与应对被引量:11
- 2016年
- 随着4G时代的到来和校园内高速无线网的不断普及,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已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方式。移动互联网在为师生学习生活带来便利,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便捷、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要重视队伍建设,尝试组建"四位一体"的扁平式治理结构;推进新媒体平台建设,建好网络文化育人新阵地;加强内容建设,丰富高校"移动互联网+"的深刻内涵;重视信息监控及舆情分析,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氛围。
- 陆优优
-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网络文化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正当程序原则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适用
- 2019年
-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正当程序既是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现阶段良性运转学生管理权的切实需要。从现有法律规定来看,正当程序原则的框架已基本具备,但存在法律层级尚显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各高校可尝试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制度构建,完善告知、听证、送达、回避等程序环节,以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惩戒措施实现学校利益与学生利益的平衡。
- 陆优优
- 关键词:正当程序高校学生管理处分
- 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被引量:15
- 2019年
- 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是推进高校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善治"的内在要求。学生参与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获得广泛的思想认同,并在实体法层面具有现实依据。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学生参与普遍存在制度保障不健全、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参与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高校在治校理念上应着力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并从制度构建、主体塑造、边界明晰、组织培育等方面进行探索。
- 陆优优
- 关键词:高校治理学生权利
- 证券交易所的自律机制与今后的选择方向——公司制抑或会员制?
- 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市场的中枢组织和一线监管机构在证券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立足我国证券交易所发展的实际,以证券交易所自律机制和法律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传统和国际趋势的分析,理清对我国证券交易所法律形态的模糊认识...
- 陆优优
- 关键词:证券交易所自律机制公司制会员制
- 文献传递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以“成长力”提升为视角被引量:2
- 2014年
-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受综合素质、经济条件、社会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就业道路更加艰难。高校应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有针对性的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实行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并设置绿色通道,以激发学生自身"成长力"为立足点,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职业发展教育模式。此外,还应从政策落实、组织架构和经济支持等方面全方位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顺利实施,促进其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 陆优优
-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发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