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弘盈

作品数:27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手术
  • 9篇颅内
  • 9篇出血
  • 8篇血管
  • 6篇动脉瘤
  • 5篇血性
  • 5篇颅脑
  • 5篇脑血
  • 5篇脑血管
  • 4篇栓塞
  • 4篇重型
  • 4篇重型颅脑
  • 4篇蛛网膜
  • 4篇外伤
  • 4篇网膜
  • 4篇显微手术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4篇急性
  • 4篇出血性

机构

  • 17篇贵港市人民医...
  • 14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陆弘盈
  • 19篇覃重桥
  • 18篇谭适
  • 17篇余松祚
  • 13篇陆伟水
  • 8篇周铭臻
  • 7篇边远
  • 6篇张文佳
  • 5篇汤树洪
  • 2篇甘渭河
  • 2篇罗红伟
  • 1篇邱雁飞
  • 1篇冼克聪
  • 1篇郑惠娜
  • 1篇边远
  • 1篇李国平
  • 1篇罗翔
  • 1篇梁曦

传媒

  • 5篇广西医学
  • 2篇华夏医学
  • 2篇微创医学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蛛网膜囊肿45例的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总结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结果神经内镜下囊肿壁部分切除及邻近脑池-蛛网膜下腔-脑室造瘘术34例,显微镜下开颅囊肿壁切除术8例,囊肿-腹腔分流术3例。45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33例,改善10例,无变化2例。术后3~6个月复查CT或MRI,见囊肿消失8例,明显缩小35例,无改变2例。结论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方法应根据囊肿部位、大小、症状、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神经内镜手术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罗红伟陆伟水甘渭河汤树洪覃重桥余松祚谭适陆弘盈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神经内镜显微镜
Onyx胶与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Onyx与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n-butyl-2-cyanoacrylate, NBCA)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脑AVM患者(NBCA组31例,Onyx组22例)的临床资料,比较1年随访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根据AVM大小(直径〈3 cm、3~6 cm和〉6 cm)以及Spetzler-Martin分级进行亚组分析。结果Onyx组和NBCA组基线资料及AVM形态无显著性差异。Onyx组栓塞率显著高于NBCA组(P〈0.05),但术后1年随访期的术后出血(1/31对1/22;P=1.000)和神经功能缺损(1/22对3/31;P=0.633)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亚组分析显示,Onyx组对小型及中型脑AVM的栓塞率均显著高于NBCA组(P均〈0.05),而且对各Spetzler-Martin分级脑AVM的栓塞率均显著高于NBCA组(P均〈0.05)。 结论Onyx相较于NBCA胶的栓塞效果更优,且两者安全性相近。
陆弘盈汤树洪覃重桥谭衍边远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性ONYX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分泌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血浆ET表达、颅内压(ICP)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患者血浆E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患者IC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预后良好7例、轻残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对照组预后良好3例、轻残4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观察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ET分泌,降低ICP有关。
陆弘盈陆伟水覃重桥余松祚谭适张文佳周铭臻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内皮素
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观察及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2例高血压脑出血者给予显微手术且作为观察组,再选取70例予以常规开颅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者作对比研究,即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和数据的有效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4.00±2.00)d、恢复率95.83%、并发症发生率4.17%,对照组(26.50±3.00)d、恢复率65.71%、并发症发生率20.00%,上述三项分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后,显微手术是处理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推广。
谭适陆伟水覃重桥余松祚陆弘盈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42例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主要研究经枕下-乙状窦后路对听神经瘤进行切除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所选的42例患者均经过CT或者MRI证实为桥脑小脑角区的肿瘤,在经过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对肿瘤进行切除后,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对术前、术后的面神经及听神经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有31例患者为肿瘤全切除,占73.8%;11例患者为次全切除,占26.2%。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进行听神经瘤的切除手术效果较为显著,可以使听神经及面神经的功能得到保留,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发生率较低。
陆伟水覃重桥余松祚谭适陆弘盈周铭臻
关键词:听神经瘤显微手术
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并以其独特的安全性、微创性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和肯定,笔者就血管介入术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陆弘盈
关键词: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ONYX胶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分泌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血浆ET表达、颅内压(ICP)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血浆E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IC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7例、轻残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对照组预后良好3例、轻残4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ET分泌、降低ICP有关。
陆弘盈覃重桥余松祚谭适张文佳周铭臻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内皮素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对比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3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其中接受GDC栓塞治疗(栓塞组)14例,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夹闭组)1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动脉瘤闭塞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栓塞组预后良好9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而夹闭组分别为10例、4例、2例、2例、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64.3%(9/14),明显低于夹闭组的94.7%(18/19)(P<0.05)。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1/14),明显低于夹闭组的36.8%(7/19)(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夹闭组(P<0.05)。结论 GDC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相似,但GD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陆弘盈陆伟水覃重桥余松祚谭适张文佳周铭臻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显微手术夹闭疗效并发症
直接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对比
2024年
[目的]对比直接抽吸取栓术(ADAPT)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DAPT组37例和支架组35例。ADAPT组行直接抽吸取栓术,支架组行支架取栓术。对比两组穿刺-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静脉溶栓、一次血管再通率、全部血管再通率、血栓逃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近期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静脉溶栓、全部血管再通率及血栓逃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DAPT组穿刺-血管再通时间短于支架组,取栓次数少于支架组,一次血管再通率高于支架组(P<0.05或P<0.01)。两组术后7 d NIHSS评分、90 d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DAPT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支架组(P<0.05)。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DAPT组(P<0.05)。[结论]相较于支架取栓术,ADAPT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可获得更好的近期预后,并发症风险更低。
陆弘盈谭衍边远李欣明蔡文强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脑外伤术后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被引量:6
2010年
余松祚陆伟水覃重桥谭适陆弘盈
关键词:脑外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