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泽生

作品数:131 被引量:273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1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2篇细胞
  • 46篇白血
  • 44篇白血病
  • 35篇基因
  • 35篇骨髓
  • 31篇干细胞
  • 27篇造血
  • 26篇造血干
  • 26篇造血干细胞
  • 26篇急性
  • 22篇异基因
  • 20篇移植物抗宿主
  • 20篇移植物抗宿主...
  • 20篇增生
  • 20篇植物抗宿主病
  • 19篇异基因造血干...
  • 19篇综合征
  • 18篇造血干细胞移...
  • 17篇异常综合征
  • 16篇增生异常综合...

机构

  • 119篇广东省人民医...
  • 12篇广东省医学科...
  • 11篇暨南大学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广东省人民医...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苏州大学
  • 2篇河南省肿瘤医...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31篇陆泽生
  • 121篇杜欣
  • 104篇翁建宇
  • 61篇吴穗晶
  • 54篇林伟
  • 45篇黄梓伦
  • 39篇罗成伟
  • 35篇邓程新
  • 31篇郭荣
  • 29篇耿素霞
  • 24篇钟立业
  • 22篇凌伟
  • 16篇吴萍
  • 14篇黄欣
  • 12篇赖沛龙
  • 12篇李敏明
  • 11篇李扬秋
  • 11篇廖鹏军
  • 10篇邹小立
  • 7篇谢蓉

传媒

  • 13篇实用医学杂志
  • 11篇中华血液学杂...
  • 9篇临床血液学杂...
  • 8篇广东省医学会...
  • 7篇广东医学
  • 7篇循证医学
  • 6篇临床内科杂志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临床荟萃
  • 3篇上海免疫学杂...
  • 3篇新医学
  • 3篇免疫学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现代免疫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1篇2015
  • 1篇2014
  • 14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3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9篇2004
  • 3篇2003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致急性肺损伤1例被引量:1
2004年
吴穗晶杜欣陆泽生钟立业龙怡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急性肺损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吡喃阿霉素方案治疗初治年轻患者急性髓性白血病(英文)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与目的:含有蒽环类抗生素的方案已经成为了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标准治疗。本研究以米托蒽醌方案为对照,探讨了含有吡喃阿霉素(perarubicin,THP)的联合化疗方案在年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患者治疗中的疗效与毒性。方法:129例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入组,年龄≥16岁而<60岁,诱导化疗给予常规剂量的阿糖胞苷及THP或米托蒽醌(MIT)。完全缓解(CR)后,患者接受两个疗程的原诱导方案的化疗;此后,交替应用含有THP及MIT的方案进行巩固治疗,三周一个疗程,共四个疗程。在持续缓解的情况下,维持治疗共三年。结果:在42例接受THP诱导缓解治疗的患者中,26例(61.90%)患者达到CR;73例以MIT作为诱导缓解治疗的患者中,有48例(65.75%)达到CR。两者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THP进行诱导治疗的患者中,9例(34.61%)患者在一年内出现复发;而MIT治疗的患者其一年内的复发率为22.92%;但经统计分析后发现,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28)。对诱导化疗中两种方案阿糖胞苷(Ara-C)加THP或Ara-C加MIT的副作用进行比较发现,除脱发发生率THP组(26.19%)低于MIT组(42.47%)外(P<0.01),其它毒副反应如感染、恶心、呕吐及心脏事件,发生率几乎相同(P>0.05)。结论:THP加Ara-C的方案能够用于年轻成人的初治白血病的诱导化疗,但其并不优于含有MIT的方案;在完全缓解后,THP和MIT可用于巩固治疗中。
钟立业李群华黄梓伦林伟陆泽生翁建宇吴穗晶杜欣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吡喃阿霉素米托蒽醌诱导化疗缓解后治疗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P15甲基化变化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并探讨治疗后P15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变化。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31例MDS患者[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RCMD)9例,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I(RAEB-Ⅰ)11例,RAEB-Ⅱ7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8例接受5 d方案,3例接受3 d方案。从中抽取7例RAEB-Ⅰ及RAEB-Ⅱ患者,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连续监测其P15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可评估的2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骨髓完全缓解伴血液学改善(m CR+HI)5例,骨髓完全缓解(m CR)7例,单纯血液学改善(HI)3例,疾病稳定(SD)9例,疾病进展1例,CR率10.7%,总有效率(CR+m CR+HI)64.3%,2年生存率为46.4%。经地西他滨治疗后,患者P15基因明显降低,且用药后第1周下降幅度最大,达20%~60%。结论地西他滨治疗MDS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不良事件具有可控性,且治疗后P15基因明显下降。
邓程新吴萍翁建宇王玉春耿素霞陆泽生廖鹏军邹小立杜欣
关键词: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甲基化P15基因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嗜酸细胞增高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7月至2010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资料齐全的161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的变化,旨在探讨移植后嗜酸细胞增高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的数量,超过0.5×109/L者定义为嗜酸细胞增高。结果:移植后有57例患者出现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HLA不全相合是发生嗜酸细胞增高的危险因素(P=0.001)。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P=0.012)、慢性GVHD(P=0.001)是引起嗜酸细胞增高的高危因素。发生嗜酸细胞增高的患者移植后2年总生存率为85.9%,明显高于未发生嗜酸细胞增高患者(44.2%,P<0.001)。结论: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Ⅱ-Ⅳ度急性GVHD及慢性GVHD有关,是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罗成伟翁建宇吴穗晶陆泽生钟立业杜欣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伴t(8;21)异常白血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粒细胞肉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1例15岁伴有t(8;21)异常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缓解情况。方法:患者经TA方案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继续强化巩固治疗3个疗程后行同胞HLA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结果:患者移植后7个月因左膝关节疼痛再次入院,局部髂骨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粒细胞肉瘤的诊断。骨髓涂片及原位杂交术检测AML1/ETO基因证实骨髓仍然缓解。予以中剂量A-rac化疗后出院,在院外随访过程中死亡。结论:此为首例伴有t(8;21)异常白血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髓外粒细胞肉瘤的报道。
郭荣杜欣翁建宇陆泽生罗成伟吴穗晶邓程新
关键词:粒细胞肉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G-CSF对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健康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机制及其对供者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5名健康供者在接受G-CSF10μg.kg-1.d-1动员前(Pre-G)、动员d4和停止动员后7d(Pro-G)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及其表面黏附分子非常延迟抗原-5(VLA-5,CD49e)和L-选择素(CD62L)的表达情况。结果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较动员前增高5-10倍,停止动员后恢复至动员前水平。G-CSF动员后CD34+CD49e+细胞比例(97.74%)明显高于动员前(79.95%),停止动员后7d CD34+CD49e+细胞比例基本恢复至动员前水平;CD34+CD62L+细胞比例在G-CSF动员过程中无明显改变;CD34+细胞表面CD49e与CD62L的平均荧光强度于动员后呈减弱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G-CSF动员后d4可显著增加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可致CD34+CD49e+细胞比例一过性增加,但不影响CD34+CD62L+细胞群的比例。
翁建宇杜欣张建军周茂华吴穗晶陆泽生林伟黄梓伦
关键词:细胞黏附分子CD34^+细胞外周血供者
骨髓活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诊断意义──附61例骨髓病理分析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了61例MDS的骨髓病理特征。结果:发现病态造血、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在各型MDS中无明显差异。而细胞增生度在各型MDS中有显著性差异,尚发现3例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MDS。
杜欣王若洁陆泽生黄梓伦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霉酚酸酯联合环孢素A治疗GVHD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被引量:3
2001年
为了解霉酚酸酯 (MMF )联合环孢素A (CsA )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我们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 ,分析了 6例GVHD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活化T细胞标志。发现在MMF治疗后患者的CD3+ CD4+ T细胞明显降低 ,CD3+ CD8+ T细胞明显增高 ,CD4/CD8比值下降 ;CD2 5 + CD4+ 和CD6 9+ CD8+ T细胞均升高。结果初步显示 ,MMF可能主要作用于CD3+ CD4+ T细胞 ,并与CsA在治疗GVHD方面有协同作用。
杜欣张建军翁建宇陆泽生吴穗晶林伟黄梓伦
关键词:霉酚酸酯移植物抗宿主病活化T细胞环孢素A
CLAT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CLAT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CLAT方案治疗R-AML患者18例,中位年龄37岁(18-58)岁;男性16例,女性2例。CLAT方案:克拉屈滨(Cla)5 mg/(m^2·d),d 1-5;阿糖胞苷(Ara-C)1.0 g/(m^2·d),d 1-5;拓扑替康(Top)1.25 mg/(m^2·d),d 1-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G-CSF)300μg/d,第6天直至中性粒细胞(ANC)>1.0×10~9/L。结果:18例患者中2例因早期死亡未进行疗效评估,可评估疗效的16例患者。10例(55.6%)获得完全缓解(CR),2例(11.1%)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OR)66.7%(12/18),4例(22.2%)未缓解(NR)。CLAT化疗后,所有患者均出现重度骨髓抑制,ANC<0.5×10~9/L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3(2-21)d,血小板<20×10~9/L中位持续时间为12(2-21)d,感染发生率为100%,2例因感染早期死亡,16例患者发生Ⅱ-Ⅳ级感染,均能获得有效控制。主要非血液学毒性为Ⅰ-Ⅱ度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CR患者预期平均OS为11.6±2.5个月(95%CI:6.7-16.64),中位OS为9.5个月;预期平均DFS为11.4±2.7个月(95%CI:6.1-16.7),中位DFS为9.5个月;CR患者预期1年OS和DFS分别为45%和46.9%。结论:CLAT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有效,患者耐受性良好,可作为桥接移植的挽救治疗方案,并为不适合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难治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陈晓梅翁建宇邓程新王玉连晁志赖沛龙李敏明廖鹏军黄欣凌伟万长春吴穗晶钟立业陆泽生邹小立杜欣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
2005年ASCO精粹
2005年
王坤马冬杜欣张华陆泽生翁建宇周清徐崇锐王震张国淳吴一龙
关键词:肿瘤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