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益就

作品数:19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5篇疗效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急性
  • 5篇梗死
  • 4篇动脉
  • 4篇急性脑梗死
  • 3篇动脉狭窄
  • 3篇溶栓
  • 3篇溶栓治疗
  • 3篇取栓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颈动脉
  • 2篇血管内支架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支架成形术
  • 2篇数字减影

机构

  • 13篇玉林市第一人...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陆益就
  • 8篇朱健清
  • 8篇刘一尔
  • 7篇林燕妮
  • 5篇秦超
  • 4篇陈渊
  • 2篇莫雪安
  • 2篇马朝桂
  • 2篇林洪全
  • 1篇伍龙
  • 1篇苏善英
  • 1篇宋仕芬
  • 1篇吴婉秋
  • 1篇邓海波
  • 1篇梁小玲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第三届全国少...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医学文选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北方药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九次全国神...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06
  • 2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治疗高危颈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颈动脉慢性闭塞为常见脑血管疾病,占缺血性卒中的15%〜25%,多为动脉狭窄基础上粥样斑块或血栓形成所致,患者多数无症状,少数为症状性颈动脉闭塞。高危颈动脉慢性闭塞患者因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同侧脑缺血事件和认识障碍,因此对高危颈动脉慢性闭塞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方式的研究便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主要从高危颈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特点分析入手,同时对各种治疗方式进行总结分析,重点分析高危颈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为之后颈动脉慢性闭塞的治疗、干预提供参考。
陆益就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安全性并发症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后焦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5周,分别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抑郁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的损伤,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的首选药物。
林燕妮朱健清陆益就刘一尔
关键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焦虑脑卒中
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使用脑保护装置(Cerebral Protection of Devices,CPD)的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秦超李晓鹏陆益就陈渊
文献传递
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使用脑保护装置(CPD)的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研究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狭窄率50%~94%,平均68.7%,其中4例狭窄率<70%,拟...
陆益就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脑保护装置
文献传递
介入机械取栓和药物保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比较介入机械取栓和药物保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78例,采用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n=73)和研究组(n=105),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进行介入机械取栓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改善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周、1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12.46±2.11)分、(10.01±1.93)分和(2.35±0.21)分、(2.04±0.23)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1周和治疗1月BI评分为(64.67±5.25)分、(68.34±5.18)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不良预后总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31.51%(P<0.05)。结论:与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介入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预后较好,治疗时间窗延长。
陈泽文陆益就梁威林梁森黄瑜庞家容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预后
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100万U尿激酶+100 ml生理盐水,30 min内滴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时间段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选用。
陆益就林燕妮朱健清刘一尔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脑静脉畸形8例报告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脑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原则。方法8例脑静脉畸形病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CT扫描,7例保守治疗,1例手术治疗。结果出血7例次,癫痫4例次,出血并癫痫4例次,头痛3例次,偏瘫2例次;DSA表现为典型“水母头”征7例,1例呈“漫云状”;所有病例随访3~24个月,平均7.5个月,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结论脑静脉畸形多有其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除大量脑出血或海绵状血管瘤者外宜予以保守治疗。
陆益就秦超
关键词:脑静脉畸形出血癫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脑血管狭窄2例报告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例颅内动脉狭窄1例和椎动脉狭窄患者,使用美国EV3生产的血管内支架,在spider保护伞作用下,经右侧股动脉路径进入血管狭窄部位,先进行球囊扩张,然后再植...
秦超陆益就陈渊莫雪安马朝桂
文献传递
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联合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以期为临床联合用药治疗难治性癫痫提供参考。方法观察组应用氟桂利嗪联合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进行治疗,对照组维持原有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结果、脑电图异常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脑电图改善情况不明显,无显著差异;2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且体格检查、血常规、心脏、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正常,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氟桂利嗪联合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治疗难治性癫痫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较为可靠的联合用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朱健清陆益就刘一尔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氟桂利嗪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联合用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动脉狭窄13例
目的:初步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7月间,选择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51-73岁,平均66岁。临床症状:头昏、眩晕发作者10例...
秦超李晓鹏陆益就陈渊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