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亮

作品数:80 被引量:51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学位论文
  • 7篇专利

领域

  • 39篇天文地球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水利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2篇组构
  • 12篇磁组构
  • 11篇组构特征
  • 11篇磁组构特征
  • 10篇沉积物
  • 7篇长江
  • 6篇图像
  • 6篇粒度
  • 6篇长江中游
  • 5篇地质
  • 5篇环境意义
  • 5篇江汉平原
  • 5篇海区
  • 5篇沉积环境
  • 4篇地质灾害
  • 4篇地质灾害调查
  • 4篇地质灾害调查...
  • 4篇油气
  • 4篇灾害调查
  • 4篇去噪

机构

  • 46篇中国地质大学
  • 2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6篇国家海洋局
  • 8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铁道第二勘察...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广东省海洋与...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浙江省水利河...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许昌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包钢集团勘察...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79篇陈亮
  • 16篇张玉芬
  • 13篇李团结
  • 10篇李长安
  • 10篇李杏梅
  • 7篇王华
  • 7篇许冬
  • 5篇严德天
  • 4篇李梅
  • 4篇严国萍
  • 4篇孟高头
  • 4篇曹恺
  • 4篇康春国
  • 4篇魏嵬
  • 3篇刘菲
  • 3篇甘华军
  • 3篇张发勇
  • 3篇汪伶俐
  • 3篇陈静
  • 3篇李一保

传媒

  • 5篇地球科学(中...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现代计算机
  • 3篇热带地理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电子测量技术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新疆石油学院...
  • 2篇工程地球物理...
  • 2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4
  • 6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7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部湾东北部沉积物运移趋势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选取北部湾东北部约450个表层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并采用矩法计算各粒度参数(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利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模型模拟出海底表层沉积物净输运趋势,发现北部湾东部底质沉积物运移规律:总体上是由陆地向海洋输送,靠近雷州半岛一侧主要为由南向北输送,输运过程中部分沉积,部分转向东南沉积,在该调查区域大体存在8个较为明显的沉积汇聚区;同时对约230个站位利用LISST激光粒度仪进行悬浮体粒级现场测量,选取各站位底层体积总浓度作图分析,发现该海区底层悬浮体体积总浓度快速变化区与底质泥沙汇聚区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为在该海区研究沉积物运移趋势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陈亮李团结许冬
关键词:泥沙运移粒径趋势分析
基于微信平台的农业大棚监控系统
目前国内的农业自动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提高农产品种植与运营效率,产业的结构比较单一,不能更好的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面对当前农业大棚的实际运作情况,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智能农业大棚监控系统。此系统能够通过实...
陈亮
关键词:农业大棚ZIGBEEWEB服务器远程监测
信息量模型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以浙江省仙居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为例 ,在分析当地实际地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信息论原理 ,对仙居县进行了基于多因素分析的地质灾害预测区划。经分析计算 ,得出的区划结果基本符合仙居县的实际情况。
曹恺李春贵陈亮刘文
关键词:信息量模型地质灾害区划
琼州海峡及周边海域沉积环境及近万年以来沉积演化被引量:17
2014年
对琼州海峡及周边海域约600个表层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后发现,琼州海峡内沉积物以粗粒的含砾砂及砂为主,白海峡内向口外则由砂向粉砂过渡,最外侧分布有更细粒的粘土质粉砂,东口砂质沉积物边缘以弧形分布为主,西口呈指状分布.按峰态类型可将粒度频率曲线分布划分为海峡东单峰态、海峡东双峰态、海峡内单双峰态、海峡西单峰态及海峡西双峰态5个区域.采用GSTA模型对沉积物运移趋势分析后发现,沉积物在海峡内主要由南北两侧向中间运移,海峡东口沉积物具有比较明显的由口内向口外输运的趋势,海峡西部沉积物出海峡口后显示了向北输运的趋势,沉积物粒度特征分布及运移趋势说明海峡内及两侧三角洲内沉积物主要来自于海峡底部及南北两岸的潮流冲刷物.根据琼州海峡现代沉积环境,结合周边4个柱状沉积物粒度及14^C测年分析,发现琼州海峡的最终形成大约开始在距今8000a前,由于海平面的上升,潮流作用塑造了海峡初期的地貌,直到距今约5000~4600a前,琼州海峡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潮流三角洲发育也最广,之后由于暖期的结束,海平面下降,随着潮流作用的减弱,琼州海峡趋于稳定状态,逐渐形成今天的海峡及口外水下三角洲地貌.
陈亮张玉芬李团结杨文丰陈静
关键词:粒度沉积物琼州海峡海洋学
信息量模型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应用研究——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被引量:32
2003年
本文以浙江省仙居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为例,在信息论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灾害区划的信息分析系统,从而建立了多因素分析的地质灾害预测区划方法。结果表明,用信息量模型对仙居县地质灾害进行的空间区划,比较准确地反映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及危害情况,与调查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故该模型在县市地质灾害空间区划中的应用是可靠的。
陈亮孟高头张文杰王保欣
关键词:信息量模型地质灾害调查区划
一种基于GPRS通信的泥石流次声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GPRS通信的泥石流次声监测系统,包括:现场子系统以及PC上位机模块;所述现场子系统包括:STM32F407主控模块、GPRS通信模块、状态采集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外部存储模块;以及外部IO模块。该...
李梅陈亮魏高荣魏嵬
堤防溃口沉积物磁组构与粒度参数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从沉积物的粒度参数特征和磁组构参数特征入手,建立现代溃口(扇)沉积物的识别标志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通过对98年长江簰洲湾溃口扇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和磁组构参数的测量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溃口沉积物粒级组分主要由砂粒级组...
张玉芬李长安陈亮李一保
关键词:粒度特征磁组构特征
重复利用噪声信息的图像去噪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该文主要考虑利用图像噪声再生技术来提取图像细节。其思想是利用被滤除的噪声信号进行回收再利用,通过对噪声信号和初步去噪信号进行小波变换,比较它们的小波系数,当噪声信号的小波系数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将噪声信号的小波系数保留叠加至初步去噪信号的小波系数,然后利用传统的软阈值去噪的方法来进行图像的去噪,从而达到既能够去除噪声,又能保留图像细节的目的。实验证明,该方法较传统的方法在去噪和细节保持上有改进。
李杏梅严国萍陈亮张仲文
关键词:噪声信号平稳小波变换
束鹿地区地下水咸化机理分析被引量:4
1997年
地下水咸化是束鹿地区地下水环境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物质来源和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分析了地下水咸化形成条件,指出淡水咸化主要是由于开采导致上部咸水下移的结果;
王东胜吴玉成陈亮
关键词:地下水水岩作用
粤西琼东海域表层孢粉沉积的形成环境被引量:6
2014年
研究区位于珠江口以西至琼州海峡及琼东海域,是一个开放的海湾.在本海域共采集了40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孢粉分析,所有样品孢粉丰富.根据孢粉总浓度(重量浓度)及木本植物、陆生草本植物和蕨类植物孢粉浓度的分异程度,可将本海域的孢粉散布划分为10个孢粉区域.此外,根据局部孢粉浓度出现极高值与极低值的现象划分了3个孢粉浓度高值区和3个孢粉浓度低值区.根据海底形态及动力情况,可将10个孢粉区域归纳为4种孢粉沉积环境:临岸带、近岸带、远岸带及海岛陡坡带.研究表明,临岸带(区域Ⅰ,Ⅵ,Ⅸ及Ⅹ)沉积环境较为复杂,存在孢粉高值区与孢粉低值区的分化,该带草本植物花粉含量高,达全区之冠.近岸带(区域Ⅱ,Ⅲ,Ⅴ,Ⅶ)孢粉浓度中等,木本植物花粉及蕨类植物孢子含量略有增多,尤以松属花粉显著.远岸带(区域Ⅳ)孢粉浓度低,组合中以蕨类植物孢子含量较多而突出.海岛陡坡带(区域Ⅷ)孢粉组合中各组分含量中等,具有各带混合的特性.孢粉高值的产生与多水团的活动有关,如:高值区A,位于珠江冲淡水向西扩散过程中与陆架水混合锋面带处;高值区B和C,在雷州半岛以东海域的逆时针环流(低速带)处.孢粉浓度低值区与波浪、潮流活跃有关,如:雷州半岛沿岸波浪强烈冲刷区(区D),琼州海峡东口强潮区(区E),及陆坡内潮、内波高发区(区F).
童国榜龙江平李团结肖霞云许冬陈亮童松梅
关键词:海洋沉积沉积动力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