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亮

作品数:16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石油羧酸盐
  • 6篇磺酸盐
  • 5篇界面活性
  • 5篇复配
  • 5篇复配体系
  • 4篇驱油
  • 3篇石油磺酸盐
  • 3篇驱油剂
  • 3篇化学驱油
  • 3篇活性剂
  • 3篇凹陷
  • 3篇表面活性
  • 3篇表面活性剂
  • 3篇采油
  • 2篇低界面张力
  • 2篇地层
  • 2篇地层分析
  • 2篇旋回
  • 2篇油剂
  • 2篇中短期

机构

  • 9篇长江大学
  • 7篇江汉石油学院

作者

  • 16篇陈亮
  • 8篇黄宏度
  • 8篇吴一慧
  • 5篇程艳
  • 4篇王尤富
  • 4篇胡婷
  • 3篇董先智
  • 2篇刘德新
  • 2篇陈恭洋
  • 2篇张群
  • 2篇郑为
  • 1篇付美龙
  • 1篇何涛
  • 1篇何涛
  • 1篇周克厚
  • 1篇赵林
  • 1篇罗顺社
  • 1篇黄书先
  • 1篇姬中复
  • 1篇陈友猛

传媒

  • 2篇油田化学
  • 2篇江汉石油学院...
  • 2篇油气地球物理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石油知识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决策与信息(...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第九届全国工...
  • 1篇第十届全国工...
  • 1篇全国工业表面...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页岩气资源量分类评价方法探讨被引量:18
2011年
油气资源量通常采用容积法进行评价,但由于页岩气的赋存方式与常规天然气有很大不同,则需采用分类的方法进行评价。页岩气的赋存方式分为吸附态和游离态两大类型,通过兰格缪尔等温吸附模拟试验,对实测样品的吸附气含量与压力值进行拟合,建立起两者关系的计算模型来实现对吸附气量的估算;利用游离气量与有效含气孔隙度之间的密切关系,拟合有效含气孔隙度和地层体积密度的关系来估算页岩的游离气量;最后通过将两者相加来得到页岩气的总量。采用该方法对四川盆地南部某页岩气井区的资源量进行了评价,效果较好。
潘仁芳陈亮刘朋丞
关键词:页岩气容积法
石油羧酸盐及其复配体系中混合胶束对界面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揭示石油羧酸盐界面活性的结构成因,深入研究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的复配规律,选取了平均碳数分别为23.16、26.01、28.70的大庆原油馏分作原料制备石油羧酸盐,优选了一种平均碳数和油酸钠碳数相近的石油羧酸盐并将其界面活性与油酸钠进行了比较研究。此外,针对矿化度较高(矿化度11948.4 mg/L)、石油羧酸盐可以在低碱甚至无碱条件下单独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红岗油田,考察了石油羧酸盐和石油磺酸盐形成的混合胶束对复配体系界面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碳数和油酸钠碳数相近的石油羧酸盐的界面活性远优于油酸钠,其原因是石油羧酸盐由不同碳链长度的分子组成,由于亲水亲油性(HLB值)的差别,长链分子和短链分子在油水界面上插入深度不同,混合胶束的极性基团之间的斥力较单一分子组成的油酸钠极性基团间斥力小,分子间排列较紧密,界面吸附量较大。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的复配体系在矿化度较高的红岗油田具有很好的复配效果,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比单剂好,达到初始界面张力的时间明显比单剂的短。石油羧酸盐单剂体系及复配体系中的混合胶束均使界面活性显著提高。
黄宏度郑为吴一慧王健张群陈亮李红英何涛
关键词:石油羧酸盐石油磺酸盐混合胶束界面活性
碳链结构与表面活性剂之间协同效应的关系
分别研究了直链和支链的石油磺酸盐与石油羧酸盐的复配体系,发现直链石油磺酸盐的复配体系界面活性优于支链磺酸盐的复配体系,并讨论了复配效果和石油磺酸盐、石油羧酸盐分子结构及亲水亲油性的关系.
黄宏度陈亮吴一慧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石油羧酸盐石油磺酸盐复配体系
文献传递
SAP—低成本化学驱油新途径
2000年
程艳陈亮
关键词:SAP化学驱油
石油羧酸盐与烷基苯磺酸盐的复配效果及其结构成因被引量:10
2016年
为揭示石油羧酸盐与烷基苯磺酸盐复配体系的性能特征,考察了石油羧酸盐和烷基苯磺酸盐形成的混合胶束(超分子结构)对复配体系界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的差别使石油羧酸盐分子和烷基苯磺酸盐分子在油水界面上插入深度不同,由于距离拉开而减少了极性基团间的斥力,因而混合胶束排列得较紧密,界面吸附增加,界面活性比单剂好。此结构特点对复配体系界面活性的影响体现在:复配体系能在较宽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及矿化度范围产生超低界面张力;在0.6%数1.2%弱碱(Na2CO3)下有优良的界面活性,避免了强碱(Na OH)对地层的伤害;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所需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可以降低驱油剂成本;在和油粒接触后可较快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对驱油过程有利。复配体系在强碱、弱碱、无碱情况下的界面活性均较好。和石油羧酸盐有良好协同效应的烷基苯磺酸盐应是直链分子结构,才能形成较紧密的混合胶束,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
黄宏度陈思雅秦少华吴一慧郑为陈亮陈友猛张群
关键词:石油羧酸盐烷基苯磺酸盐混合胶束界面活性分子结构
泌阳凹陷南部核三段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
2009年
根据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泌阳凹陷南部核三段识别出了两个长期和4个中期旋回,并对工区内长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和结构特征及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高分辨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泌阳凹陷南部核三段高分辨等时地层格架,分析了沉积演化过程和生储盖组合规律。
胡婷陈亮
关键词:高分辨层序地层
高效廉价驱油表面活性剂石油羧酸盐的研究
黄宏度吴一慧王尤富周克厚汪伟英凌建军王贯中程艳黄书先刘德新董先智陈亮赵林付美龙李克华郑延成姬中复李红英
该成果应用原油的链烷烃经气相氧化、液相皂化工艺制备驱油剂石油羧酸盐,并对影响氧化反应结焦现象进行了基础研究,探讨了结焦的成因、规律及防止办法;创造性提出溶剂皂化、分步皂化和二次抽提工艺,这些工艺不仅改善了产品的品质和适应...
关键词:
关键词:驱油剂化学驱油表面活性剂石油羧酸盐
驱油表面活性剂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的协同效应
研究了用石油馏分液相氧化产物制得的石油羧酸盐与不同磺酸盐(ORS-41、B-100、MS-45)的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优于单一的石油羧酸盐或磺酸盐体系.将少量磺酸盐与石油羧酸盐复配,可使用体系...
黄宏度吴一慧王尤富董先智程艳陈亮
关键词:石油羧酸盐磺酸盐超低界面张力化学驱油剂复配体系
文献传递
惠州凹陷韩江组—珠江组的储层特征被引量:1
2009年
在研究区韩江组—珠江组沉积背景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岩石薄片确定了不同类型的储集岩和储集空间,得出本地区的储集空间主要为砂岩孔隙,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偶见有次生的粒间粒内溶孔。构造储层具有岩性单一、胶结疏松、孔隙类型好、孔隙连通性好、储层物性好的特点。在综合研究分析基础上,将该研究区的油田储层进行了分类。
陈亮陈恭洋胡婷
关键词:沉积相储层特征孔隙结构珠江口盆地
测井相在核三段沉积微相分析中的应用
2010年
综合测井曲线等资料对泌阳凹陷南部核三段沉积微相进行研究。泌阳凹陷南部核三段的平原亚相主要由泥石流沉积、水上分流河道及漫流沉积构成,其中水上分流河道沉积发育较好。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由碎屑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河口砂坝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组成。前扇三角泥为深灰色及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见水平层理和植物碎屑。
胡婷罗顺社陈亮叶红霞
关键词:岩相测井相沉积微相泌阳凹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