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均龙
- 作品数:10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脐静脉置管术在新生儿输液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技术在新生儿静脉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入院至东华医院新生儿科,因不同疾病需要救治且需要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新生儿(早产儿54例,足月小样儿8例,足月儿合并重症不能进食者18例)80例,在出生〈24h内行脐静脉置管术,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儿中77例置管成功,3例失败,置管成功率为96.3%。导管留置时间为7~21(7.5±2.2)d。其中4例使用1~3d后导管堵塞,1例拆管剪线时误剪断导管,且回缩,后采取手术取出;3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行血培养检查均为阴性,感染率为3.75%。留置导管过程中未发生腹腔感染、心律失常、新生儿坏死性肠炎、肝实质损伤、肝坏死、血栓、空气栓塞及脐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脐静脉置管术是重症新生儿静脉营养支持的一项重要技术,操作相对容易掌握,不良反应少,较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时间早、成功率较高,出生后早期即可以安全使用,尤其是在低体质量、极低体质量患儿的应用中有广泛的前景。
- 夏晓芹卢庆晖阳红华张志刚唐上可赖宝添陈均龙
-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营养
- 脐静脉置管在极低或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在极低或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方法对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进行脐静脉置管术的极低或低出生体重儿置管术后的临床情况进行总结。结果63例患儿均成功置管,其中成功置管于下腔静脉41例(65.1%)。留置时间4—21d,平均12.9d。留置导管期间非计划拔管11例,其中置管于脐静脉非计划拔管8例,不同置管位置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P〈0.01)。本组均在生后36h内插管,插管时间不同的患儿置管于下腔静脉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P〉0.1)。置管期间5例发生疑似导管相关感染,感染率为6.2/1000血管内导管日,63例拔管后同时行导管末端培养和血培养,结果导管末端细菌培养阳性1例(1.6%),酵母样真菌阳性1例(1.6%),导管留置时间不同的患儿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5,P〉0.95)。结论脐静脉置管术可以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早期应用。
- 陈均龙卢庆晖阳红华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
- 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协同非营养吸吮干预治疗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
- 靳铁霞高鹃阳红华王芳黄爱招何丽平丛丽娟卢庆晖陈均龙
- 该项目对90例吸吮吞咽功能障碍的早产儿随机分成3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协同非营养性吸吮组在开始经口吸吮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留置胃管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天数较单独非营养吸吮组和单...
- 关键词:
- 关键词:早产儿治疗
- 不同间断光疗方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比较不同间断光疗方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未达换血标准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次光疗组59例,每次双面蓝光照射6h,间隔6h后重复照射,疗程5d。单次光疗组53例,每天连续双面光疗12h,疗程5d。累计光疗时间均为60h。比较两组的黄疸治疗效果以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两组光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次光疗组t=21.83,P<0.01;单次光疗组t=22.32,P<0.01)。光疗前两组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8,P>0.05),但光疗后两组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P<0.01)。结论两种间断光疗方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均有效。分次光疗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
- 张志刚卢庆晖陈均龙阳红华
- 关键词:ABO溶血病新生儿光疗
- 布洛芬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后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后,预防性应用布洛芬减少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合并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RDS早产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随机分为预防性使用布洛芬组(预防组)和不预防性使用布洛芬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发生PDA比例、辅助通气时间以及肺出血、死亡情况;观察预防性使用布洛芬的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预防组(23例)和对照组(28例)患儿生后7~10天内超声心动图检测出PDA的例数分别为1例(4.3%)和14例(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辅助通气时间分别为(116.0±44.5)h和(114.3±57.7)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肺出血和死亡患儿,未出现出血倾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肠道穿孔破裂等情况。两组少尿、血肌酐>140μmol/L、上消化道出血或出血加重、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RDS后,预防性应用布洛芬可以显著减少PDA发生,安全有效。
- 张志刚卢庆晖陈均龙阳红华聂红莲杨薇斯夏晓芹
- 关键词:布洛芬肺表面活性物质动脉导管未闭
- 染色体核型mos46,XX/46,XY,-14,+rob(13,14),Yqh- 一例
- 2008年
- 患儿男,出生5天,因肺炎、病理性黄疸、气促入院。患儿为第2孕第2产,胎龄40周,足月剖宫产,出生时体重约3.0k,出生约6h后出现气促,出生后3天开始人工混合喂养。入院时查体:肛温35℃,呼吸50次/分,心率144次/分,体重3.05k,身长51cm,头围34cm,反应迟钝,哭声弱,不畅,呼吸急促,肢体冰冷,皮肤黄染,胆红素皮测读数为额31、上腹31,头形正常,
- 刘彦慧高娟黎丽芬陈均龙
-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出生时体重病理性黄疸反应迟钝皮肤黄染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贫血及早产儿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57例胎龄<32周,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治疗组31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出生后第8 d即给rHuEP0 250 U/kg,隔日1次,共4周。并于纠正胎龄40周时做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脑电图(EEG)、自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ABR)及颅脑磁共振扫描(MRI)检查。结果 2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均逐步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轻,在治疗最初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结束后Hb及H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输血例数及多次输血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少(P<0.01)。治疗组纠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得分较对照组高,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纠正胎龄40周时EEG、AABR及颅脑MRI异常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早期应用rHuEP0不仅可防治或减轻早产儿贫血程度,并可减少早产儿脑病的发生。
- 陈均龙卢庆晖阳红华张志刚夏晓芹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促红细胞生成素贫血早产
- 血凝酶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凝酶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新生儿科病房确诊为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儿出凝血功能正常与否分成A、B两组,在予法莫替丁抑酸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的基础上,再按加用血凝酶与否,进一步分为A1、A2组和B1、B2组,对止血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出凝血功能正常的患儿,加用血凝酶治疗与否,出血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凝血功能异常患儿,加用血凝酶治疗者出血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凝血功能异常的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加用血凝酶治疗有效,但对于出凝血功能正常的患儿,加用血凝酶治疗效果不明显。
- 张志刚卢庆晖张松陈均龙
-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血凝酶新生儿
- 极危重新生儿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运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极危重足月新生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足月危重症新生儿,运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监测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糖、血清Na+、K+、Ca2+、pH、碱剩余(BE)、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白细胞介素-1(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变化;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和好转率。结果观察组9例,对照组11例。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a+、K+、pH、BE、PT、APTT、IL-1、IL-6、BUN和Cr水平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前后血糖、血清Ca2+、IL-8、和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6例,病死率66.7%,对照组死亡7例,病死率6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极危重新生儿有助于内环境及凝血功能的稳定,并可致部分炎症因子下降。换血疗法可能是极危重症患儿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 卢庆晖彭爱霞曾丽萍阳红华陈均龙张志刚夏晓芹
- 关键词:危重病换血疗法危重评分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极危重新生儿病例中的应用研究
- 卢庆晖彭爱霞阳红华陈均龙张志刚夏晓芹高鹃何丽平
- 项目对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极危重足月新生儿中的应用进行了临床研究,通过动态监测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包括血生化、凝血功能、炎症因子、肝肾功能、生命体征等)的变化及结合死亡率、好转率等疗效指标与现有常规治疗方法对比,综...
- 关键词:
- 关键词:同步换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