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陈士芳

陈士芳

作品数:42 被引量:295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洛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动脉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10篇介入
  • 10篇康复
  • 10篇冠状动脉介入
  • 9篇经皮冠状动脉...
  • 8篇心脏
  • 7篇心肌
  • 7篇血管
  • 6篇动脉介入
  • 6篇心病
  • 6篇心肌梗死
  • 6篇心血管
  • 6篇心脏康复
  • 6篇急性心肌梗死
  • 6篇梗死
  • 6篇冠心病
  • 4篇衰竭
  • 4篇介入术

机构

  • 35篇河南科技大学...
  • 10篇河南科技大学
  • 5篇辽宁医学院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曼尼托巴大学

作者

  • 39篇陈士芳
  • 13篇李转珍
  • 6篇尤炎丽
  • 5篇赵杰刚
  • 5篇赵毅
  • 5篇董平栓
  • 5篇王可
  • 5篇贾竹敏
  • 5篇张会君
  • 4篇汪砚雨
  • 4篇蔡丹霞
  • 4篇孟雅丽
  • 4篇郭燕
  • 3篇刘涛
  • 3篇王绍欣
  • 3篇王宏运
  • 3篇梁春光
  • 3篇袁红霞
  • 3篇尚喜艳
  • 3篇刘影

传媒

  • 3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2篇护理学杂志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5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元应对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配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综述二元应对的概念、相关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阐述二元应对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配偶中的应用现状,为构建基于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配偶的二元应对理论模型及实践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王远鹏牛少琼李转珍陈士芳贾竹敏田恬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配偶
闭胸式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病理切片的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封堵法建立中华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观察中华小型猪存活不同天数后梗死心肌的病理变化,为AMI后何时开通冠脉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5头实验用中华小型猪全麻后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行冠脉造影后经微导管注入明胶海绵封堵钝缘支(OM支),AMI模型建立成功后,分别取AMI后1、3、5、7、10d的梗死心肌行HE染色,观察梗死心肌的病理变化。结果 5头中华小型猪均栓塞OM支成功造模。AMI后1d坏死心肌细胞胞质嗜酸性增强,部分胞质呈粗颗粒状;AMI后3d坏死心肌细胞边缘大量炎性细胞浸润;AMI后5d坏死心肌细胞核逐渐碎裂,可见少量炎性细胞;AMI后7d坏死心肌边缘大量肉芽组织生成;AMI后10d坏死心肌边缘大量纤维瘢痕组织形成取代肉芽组织。结论经皮冠脉封堵法建立中华小型猪AMI模型科学、实用、成功率高;AMI后7-10d坏死心肌修复较为完全,血运重建相对安全。
段娜娜王宏运王丽平王绍欣董平栓汪砚雨王可李转珍魏丽娟陈士芳孟雅丽闫鹏刘向勇程建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经皮冠状动脉封堵法制备中华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及血清H-FABP动态变化的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封堵法建立中华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16头中华小型猪全麻后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后经微导管注入明胶海绵封堵钝缘(OM)支。分别检测术前,术后0.5、1.0、2.0、3.0、4.0、6.0、8.0、10.0、12.0、24.0和48.0 h等时间点血清H-FABP水平。结果:15头中华小型猪均成功栓塞OM支,AMI后心电图呈ST段弓背向上抬高表现,说明造模成功。血清H-FABP水平于AMI后0.5 h开始升高,8.0 h达到峰值,24.0 h后逐渐回落至正常(F=4.460,P<0.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明胶海绵封堵法制备中华小型猪AMI模型实用性强;通过监测AMI后H-FABP的血清浓度动态变化,可为AMI患者的极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段娜娜王绍欣王丽平王宏运董平栓汪砚雨王可李转珍魏丽娟陈士芳孟雅丽闫鹏刘向勇程建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动物模型
医学教育中隐性课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近年来,隐性课程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从教育界对隐性课程的研究角度(隐性课程的概念、特征、功能、建设与管理几个方面)切入,对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陈士芳曹欣祥马阿海张会君
关键词:医学教育隐性课程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总结对76例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积极做好鼻胃管护理,严格掌握营养液的输入量、速度和温度,切实加强腹泻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结果 76例患者中2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其余71例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预后良好,少数病人出现腹泻、便秘、高血糖症、低血糖症、误吸、堵管等并发症,经处理顺利出院。结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对维持患者生命和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是一种经济、简便、实用的营养疗法。
张姗姗陈士芳
关键词:重症肠内营养护理
基于HAPA理论的阶段性干预在冠心病PCI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理论的阶段性干预在中青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干预组和HAPA干预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手术治疗,常规干预组患者PCI术后采取常规干预,HAPA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基于HAPA理论的阶段性干预。干预前、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CSMS)、健康行为,术后24 h内、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左室收缩末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运动耐力[无氧阈耗氧量(VO_(2)AT)、峰值耗氧量(VO_(2)peak)、6 min步行试验(6 MWT)]、日常生活能力(ADL),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HAPA干预组患者的CSMS评分、健康行为评分分别为(83.16±10.48)分、(87.04±4.96)分和(54.98±7.98)分、(60.75±6.45)分,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的(73.72±11.25)分、(75.10±6.74)分和(50.80±6.79)分、(56.79±7.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HAPA干预组患者的LVEF水平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LVEDD、LVESD水平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HAPA干预组患者的VO2AT、VO2peak、6MWT明显高(长)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HAPA干预组患者的ADL评分分别为(30.48±3.75)分、(23.84±3.37)分,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的(35.64±4.03)分、(29.87±3.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A干预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5.88%,略低于常规干预组的15.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HAPA理论的阶段性干预能提高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使患者形成健康行为,改善�
赵毅蔡丹霞郭燕陈士芳
关键词:冠心病中青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功能自我管理
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心脏病患者害怕运动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对运动存在过度惧怕,继而回避运动,最终导致身体机能状态失衡,不利于其康复。本文对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评具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医护人员评估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的发生率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从而提高心脏病患者运动康复的参与率,帮助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虎银凤陈士芳胡娜妞李转珍
关键词:心脏病冠心病
临床护理老师对隐性课程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老师对隐性课程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983名临床护理老师进行隐性课程认知状况调查。结果 780人(79.35%)从未听说过隐性课程,对此一无所知;127人(12.92%)听说过,但不知道其涵义;63人(6.41%)对其涵义有所了解,但未有意识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13人(1.32%)了解其涵义,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学历与临床护理老师对隐性课程认知程度呈正相关性(r=0.310,P<0.01)。结论临床护理老师对隐性课程的认知程度较低,不同学历临床护理老师对隐性课程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需加强对临床护理老师进行隐性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宣传与普及,让带教老师认识到隐性课程的重要性,充分发挥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陈士芳张会君刘岩
关键词:临床教学隐性课程
心血管内科夜班护士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1年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之一,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急诊多,护士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夜班护士,因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睡眠障碍等易导致工作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增加[1],已成为护士离职的重要因素之一[2]。因此,了解夜班护士的经历和感受,采取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夜班护士的心理体验,从而达到稳定护士队伍、促进专业发展的目的。
陈士芳陈素芳钟文杰
关键词:夜班护士心理体验
小剂量利伐沙班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后Lp-PLA2及Apelin-1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伐沙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体内脂蛋白磷脂酶A2抗体(Lp-PLA2)及血管活性物质12(Apelin-12)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PCI合并房颤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华法林钠片,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利伐沙班片,均连续治疗4周。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中Lp-PLA2及Apelin-12浓度水平,比较组间变化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中53例患者症状减轻,综合疗效有效率为84.12%,对照组中40例患者症状减轻,综合疗效有效率为6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Lp-PLA2水平明显下降,Apelin-12水平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内血清炎症因子hs-CRP及IL-6水平均明显增加,且治疗前后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症状(恶心,呕吐,胃肠道出血,疼痛等),研究组6例(9.52%),对照组17例(2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伐沙班有效改善PCI后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综合疗效,Lp-PLA2浓度水平明显下降,Apelin-12浓度水平明显上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杨新利尚喜艳汪砚雨陈士芳郭晓凯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