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妙婵
- 作品数:23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体血液回收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于异体血用量的影响。方法:将46例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按是否使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照组没有使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分别统计两组术中或术后输异体血量、检测术后24小时血常规变化;观察组需统计自体血液回收量和回输量。结果:观察组的输异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24小时血常规较术前均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Hb、Hct、Plt比术前明显降低;比较两组术后24小时血常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应用于心血管外科出血量较大的手术,能明显减少异体血用量,减少输异体血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值得在其它科手术中推广应用。
- 陈妙婵蔡葵邓志柔
- 关键词: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心血管外科手术异体血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血液管理方法及系统
-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血液管理方法及系统,涉及医学设备领域。通过接收配血的请求指令并获取患者的输血指征,判断患者对应的临床科室是否包含前移血库,调取临床科室中的前移血库中的血液信息,并将输血指征与血液信息进行交叉匹...
- 蔡葵吴敏华刘棋枫陈妙婵梁慧晶黄春如
- 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恶性血液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应用R显带技术对63例患者恶性血液病进行骨髓染色体分析。结果 6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染色体异常有29例,阳性率为46%。结论染色体检查对于疾病诊断与鉴别、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
- 吴敏华容伯芬陈妙婵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染色体核型
-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液学指标及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对血液学指标影响、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确诊为TTP的患者采用CS-3000plus细胞分离机进行血浆置换,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病情稳定后改为每周2次,分析置换前后相关血液检验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12例经血浆置换治疗的TTP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复查外周静脉血破碎RBC消失,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间接胆红素(IBIL)、乳酸脱氢酶(LDH)、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均恢复正常。结论血浆置换治疗TTP后相关血液学指标均恢复正常,症状改善,临床效果显著。
- 陈妙婵蔡葵容伯芬
- 关键词:血浆置换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液学指标临床治疗效果
- 意外抗体筛查检出抗“Mur”抗体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Mur"抗原的制备研究,探讨意外抗体筛查检出抗"Mur"抗体的临床意义,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血液,预防输血反应,确保有效输血及输血安全。方法首先用含Mur抗原谱细胞筛查出抗"Mur"抗体,然后用该抗"Mur"抗体制备"Mur"抗原作为4号筛查细胞,用于输血前的意外抗体筛查。结果 8 200例抗体筛查中抗"Mur"抗体阳性68例,阳性率为0.83%。该68例患者中,33例有反复输血史,26例有妊娠史,由于产生意外抗体而引起疑难配血者38例。结论意外抗体筛查检出抗"Mur"抗体能有效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陈妙婵蔡葵
- 关键词:意外抗体
- ABO以外血型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黄疸、贫血患儿中ABO血型以外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统计阳性率及分布情况,探讨不规则抗体、尤其是Rh系统血型抗体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意义,并作为早期诊断、治疗的依据。方法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放散试验检测新生儿黄疸患儿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筛检有黄疸、贫血症状患儿血浆中的不规则抗体并鉴定其抗体特异性,最后检测母体对应的红细胞抗原是否为阴性,以确认所检抗体的准确性。结果 1968例新生儿黄疸、贫血患儿中17例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占0.86%,进一步检测出抗-D 8例,抗5-E例,抗-E、c 2例,抗-c 1例,抗-e 1例。结论被调查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根据不规则抗体特异性的类型,及时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换血和综合治疗,其疗效显著。由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的非ABO-HDN,尤其以Rh-HDN病程重、危害大,推广产前孕期夫妇血型鉴定及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极有必要。
- 陈妙婵李启欣陈活强容伯芬
-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病
- 16例肝脏移植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成分输血治疗
- 2007年
-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肝脏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位肝脏移植术受者的临床资料与检验结果。结果:16例肝脏移植术受者术中输血量RBC平均为20.25U,PLC平均用量为9.38U,FFP平均用量为2781ml,冷沉淀平均用量为9.22U。结论:尽管肝脏移植术中血液制品的用量有很大个体差异,但仍属于大量或超大量用血。应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检验监测,有针对性地补充和输入不同的成分血液。
- 陈妙婵蔡葵
- 关键词:肝脏移植成分输血围手术期
- 临床用血机构输血科的规范建设与培训
- 2018年
- 目的规范全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和管理。方法通过分析佛山市各个医疗单位的输血科(血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开展培训。结果在输血科的培训过程中加入法规普及,输血科建设,急救用血机制的建立等理论学习,以及开展血型、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实践技能学习。结论各医疗机构通过这次培训,对输血科如何建设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思路。
- 吴敏华陈妙婵蔡葵
- 关键词:输血管理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查
- 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分析
- 2015年
- 原位肝移植手术(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作为终末期肝病患者有效治疗措施备受重视,此类疾病患者术前往往合并凝血功能明显改变。围手术期的凝血功能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回顾性分析42例原位肝移植手术不同时间点内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为保障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依据。
- 陈妙婵蔡葵
-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手术凝血功能肝病患者LIVER
- 基于医疗数据信息集成系统输血科信息化对用血管理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评价医疗数据信息集成系统的输血科信息化对临床用血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输血科进入医疗数据信息集成系统的输血患者200例为研究组,2016年7月-2017年6月输血科传统方式输血患者200例为对照组,输血后对临床输血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研究组输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医疗数据信息集成系统的输血科信息化对用血管理具一定价值。
- 刘棋枫蔡葵陈妙婵吴敏华
- 关键词:用血管理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