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慧敏

作品数:40 被引量:197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杨森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2篇内镜
  • 11篇肠道
  • 10篇血管
  • 9篇胃肠
  • 7篇血管发育
  • 7篇血管发育不良
  • 7篇发育不良
  • 6篇直肠
  • 6篇沙利度胺
  • 6篇肿瘤
  • 6篇消化道
  • 6篇结直肠
  • 6篇化道
  • 6篇胶囊内镜
  • 6篇肠癌
  • 6篇出血
  • 6篇大肠
  • 5篇小肠
  • 5篇大肠癌
  • 4篇直肠肿瘤

机构

  • 39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消化疾...

作者

  • 40篇陈慧敏
  • 26篇戈之铮
  • 17篇房静远
  • 14篇李晓波
  • 12篇高云杰
  • 8篇萧树东
  • 5篇刘文忠
  • 4篇王吉林
  • 4篇谭红红
  • 3篇胡运彪
  • 3篇徐春红
  • 3篇戴军
  • 3篇陈晓宇
  • 3篇冯倩
  • 3篇高琴琰
  • 3篇陈萦晅
  • 3篇赵韫嘉
  • 2篇陆红
  • 2篇林艳伟
  • 2篇薛寒冰

传媒

  • 8篇胃肠病学
  • 8篇中华消化杂志
  • 4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肿瘤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07全国炎症...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利度胺治疗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观察和研究沙利度胺治疗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04年11月2006年12月血管发育不良所致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8例,给予沙利度胺片100mg/d口服,疗程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7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患者临床疗效总评分由治疗前的(15.000±3.630)分降至治疗后的(5.330±3.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18例患者平均出血次数为(1.000±1.237)次,输血量为(100.000±240.098)ml,均比治疗前显著减少[(11.220±6.404)次和(1422.220±1556.601)ml,P值均〈0.01];血红蛋白含量为(9.533±2.278)g/ml,比治疗前显著上升[(5.950±1.656)g/ml,P〈0.01]。5例患者服药前血清中VEGF浓度为180pg/ml、TNF-α浓度为58Pg/ml,治疗后VEGF和TNF-α浓度明显降低(116和34pg/ml,P值均〈0.01)。结论 沙利度胺能明显抑制血管发育不良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清VEGF、TNF-α水平,对血管发育不良所致的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
徐春红戈之铮刘文忠陈海英高云杰陈慧敏胡运彪萧树东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沙利度胺血管发育不良
放大色素内镜在结直肠肿瘤内镜黏膜切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估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结合放大色素内镜诊治结直肠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结肠镜检查患者中符合EMR指征的无蒂型或平坦、凹陷型病灶。观察病灶形态学与EMR术后组织学结果的相关性,评估放大色素内镜判断病灶浸润深度的准确性。结果81例患者经EMR切除病灶90个(无蒂型25个,平坦、凹陷型65个)。组织学显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D)58个,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D)20个,腺癌12个。其中HGD和癌变病灶直径大于LGD病灶[(1.4±0.5)cm和(1.6±0.5)cm比(1.0±0.4)cm],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坦、凹陷型病灶较无蒂型病灶更易出现HGD或癌,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41.5%(27/65)比20.0%(5/25),P=0.084]。病灶表面有凹陷者出现HGD或癌的比例显著高于无凹陷者[51.0%(25/49)比17.1%(7/41),P〈0.01)]。放大色素内镜判断病灶浸润深度的准确性为97.8%(88/90)。完整的组织学切除占所有病灶的95.6%(86/90)。结论凹陷型和平坦型伴中央凹陷的结直肠病变的恶性倾向高。应用放大色素内镜能准确判断病灶浸润深度,从而使EMR治疗更安全有效。
李晓波陈慧敏高云杰沈镭薛寒冰赵韫嘉陈晓宇戈之铮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内镜黏膜切除术放大色素内镜
胶囊内镜上消化道转运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和临床处理
2022年
胶囊内镜是现阶段小肠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影响小肠胶囊内镜疾病诊断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消化道检查完成率和肠道准备情况等,而上消化道转运时间则是消化道检查完成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就胶囊内镜上消化道转运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和相应的临床处理作一综述。
何新龙陈慧敏龚帅高志芳薛寒冰
关键词:胶囊内镜
一种用于白念珠菌检测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白念珠菌的方法及其应用,涉及肠道真菌检测技术领域,检测步骤为:1)提取DNA:选取样品、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样本量、设置对照;2)定量检测;将纯菌DNA通过qPCR检测方法,进行绝对定量。3...
房静远陈萦晅李佳璐谢元鸿张宸已冷晓旭陈慧敏周澄蓓
肠道菌群与膳食纤维:影响结直肠肿瘤发生的环境因素被引量:5
2013年
最新资料显示,2008年全球因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而病死者达60.8万,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4位[1]。中国目前CRC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排名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5位,且有明显增高趋势[2]。散发性CRC的最主要的癌前疾病是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CRC和CRA并称为结直肠肿瘤。大致而言,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房静远陈慧敏于亚男
关键词:环境因素肿瘤发生膳食纤维肠道菌群结直肠肿瘤结直肠腺瘤
沙立度胺抑制缺氧所致胃肠道血管发育不良的机制初探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沙立度胺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胃肠道血管发育不良患者手术切除的肠段标本,免疫组化检测病变肠段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体外缺氧条件下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随机分为6组,同步化后用不同浓度沙立度胺(40、60、80、100μg/ml)刺激72h。ELISA和实时定量PCR法测定VEGF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低氧诱导因子1d(HIF-Is)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病变肠段血管扩张、扭曲,VEGF的表达明显增强。EHSA检测表明,缺氧培养条件下细胞上清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状态[(1199.3±61.4)ng/L比(864.7±41.2)ng/L,P〈0.05];沙立度胺可有效抑制缺氧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VEGF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结果亦提示沙立度胺能明显抑制缺氧状态下VEGFmRNA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沙立度胺可抑制缺氧状态下VEGF的上游调节因子HIF-1α的表达,且这一抑制作用呈剂量相关性。结论初步体外研究表明,沙立度胺通过抑制缺氧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IF-1α及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血管生成,是其有效治疗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机制之一。
陈慧敏戈之铮刘文忠陆红徐春红房静远萧树东
关键词:沙立度胺缺氧血管发育不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家族性胃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胃癌家族的临床病例报道证实,部分胃癌患者呈现明显家族聚集现象,有胃癌家族史者的患病危险是无家族史者的1.6倍,胃癌患者第一代亲属患胃癌的危险率增加2~3倍,充分说明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家族性胃癌(familial gastric cancer)具有明显家族聚集现象,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外显率高达70%~80%,肿瘤分化差,患者发病年龄早,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早期诊断、
陈慧敏房静远
关键词:家族性胃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聚集现象胃癌患者癌家族史胃癌发生
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小肠克罗恩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2009年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病变,可侵及全消化道各部位,约70%的病变累及小肠,诊断需联合其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实验室检生化查等。新型检查技术如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评估小肠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在小肠CD中的诊断率作一综述,以进一步明确两者的诊断价值。
陈慧敏戈之铮
关键词:胶囊内镜双气囊内镜CROHN病
结直肠肿瘤样病变内镜活检与黏膜切除术后病理诊断比较被引量:7
2009年
背景:结直肠肿瘤样病变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后病理诊断与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的差异未明。目的:评估放大色素内镜指导下EMR获得的结直肠肿瘤样病变标本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接受EMR治疗的直径≤2 cm的无蒂型或平坦、凹陷型结直肠肿瘤样病变纳入研究,分析EMR病理诊断与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共纳入EMR切除病灶90个,无蒂型25个,平坦、凹陷型65个,后者为高度异型增生(HGD)或腺癌的可能性略高于前者(41.5%对20.0%,P>0.05)。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的总体准确性为68.9%,28个(31.1%)病灶的诊断于术后发生改变,其中4个增生性病变术后均诊断为低度异型增生(LGD),14个LGD诊断为HGD,5个LGD诊断为腺癌,5个HGD诊断为腺癌。病灶形态学表现及其浸润深度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改变无关。结论:放大色素内镜指导下的EMR病理诊断纠正了本组近1/3结直肠肿瘤样病变的术前活检病理诊断,具有完善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李晓波陈慧敏高云杰陈晓宇戈之铮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内镜黏膜切除术病理学
猴头菌片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根治术后消化不良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猴头菌片结合西药对胃癌根治术后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胃癌术后(远端胃切除术1年以上)因消化不良症状接受内镜随访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予铝碳酸镁,治疗组予铝碳酸镁和猴头菌片。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治疗后上腹痛、腹胀、嗳气、烧心、口苦、间歇性吞咽困难和体质量减轻等消化不良症状改善程度和组织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3例、61例完成研究,总有效率分别为84.13%和83.61%,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腹胀、嗳气、间歇性吞咽困难、体质量减轻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织学检查炎症及活动性均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猴头菌片结合铝碳酸镁对胃癌术后消化不良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陈慧敏李晓波
关键词:胃癌术后中西医结合疗法猴头菌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