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敏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与大动脉僵硬度的关系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细胞外液(ECW)与总体水(TBW)的比率(E/T)与脉搏波速度(PWV)的关系。方法选取56例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自动PWV分析仪测定PWV。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对患者的容量状态进行评估。对相应指标进行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PWV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果显示E/T(β=0.472.P=0.001)、脉压(β=0.442,P=0.001)、C反应蛋白(β=0.246,P=0.05)是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3者一起决定了PWV变化的58.1%,其中E/T决定37.8%。结论在透析患者中容量超负荷可能是通过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的。
- 唐利军陈慧敏程李涛顾玥汪涛
- 关键词:血浆容量脉搏波速度细胞外液
- 腹膜透析患者的总外周阻力对血压与容量关系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PD)患者中高血压与正常血压患者容量状态发生重叠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选取51例PD患者,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评估患者的细胞外液(ECW)、细胞内液(ICW)、总体水(TBW)水平,并通过身高标化后得出NECW。根据不同性别组NECW的平均水平定义为正常容量状态组(NV组,NECW≤平均水平)及高容量状态组(HV组,NECW〉平均水平)。再根据容量和血压将患者分成4组:正常血压合并正常容量组(NT-NV)、正常血压合并高容量组(NT-HV)、高血压合并正常容量组(HT-NV)和高血压合并高容量组(HT-HV)。超声心动图观测患者的每博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及总外周阻力(TPR),并以体表面积校正,计算出相对应的指数SI、CI和TPRI。结果高容量状态组的ECW、ICW、TBW均明显高于正常容量组。HT-NV组TPR、TPRI水平明显高于NT-HV组[分别为(219,4±47.4)比(168.8+54.6)Pa·s·cm^-3;(148.8±29.5)比(99,1±36.2)Pa·s·cm^-1,均P〈0.01],同时也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而NT-HV组SV、SI、CO及CI与NT-NV组、HT-N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T-NV组SV及CO明显低于HT-HV组[SV:(58.3±8.4)ml比(75.6±21.9)ml;CO2(4.03±0.70)ml/m^2比(5.18±1.46)ml/m^2;均P〈0.05]。结论PD患者中高血压与正常血压患者容量状况的重叠与TPR及TPRI的差异有关。正常血压合并高容量状态的患者存在低TPR和TPRI,而高血压合并正常容量状态的患者则存在高TPR和TPRI。
- 陈慧敏程李涛田俊萍唐利军顾玥杜凤和汪涛
- 关键词:腹膜透析血管阻力血压血容量
- 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转运功能与大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 2008年
- 腹膜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替代治疗的一种方式,是通过腹膜对溶质和液体的转运实现的。因此,腹膜转运功能对溶质和液体的清除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腹膜高转运的患者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主动脉硬化是已知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反映主动脉硬化程度的脉搏波速度是终末期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腹膜透析患者作为高危人群,伴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大动脉僵硬度与腹膜转运功能之间的关系。
- 秦超者星炜胡昭程李涛陈慧敏顾玥汪涛
- 关键词:腹膜转运功能动脉僵硬度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主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患者
- 冠心病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通过研究冠心病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冠心病的症候实质。方法:对61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证候分型,判别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的气虚证、血瘀证及痰浊证非常普遍,但均未表现出随冠脉病变程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气虚证和血瘀证的冠脉病变支数及程度显著高于非气虚证及非血瘀证(P<0.01);而痰浊证同非痰浊证的冠脉病变支数及程度比较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血瘀在冠心病发生发展及冠脉病变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表现出随冠脉病变程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 潘宗奇陈伯钧冯靖禧陈慧敏李志尚高彦利孟丽琴
- 腹膜透析患者外周动脉疾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了解我国腹膜透析患者中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发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腹膜透析中心150名临床情况稳定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踝臂指数(ABI),ABI≤0.9诊断为PAD。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以鉴别腹膜透析患者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PAD与非PAD腹膜透析患者分组比较显示在糖尿病状态、心脑血管病史、舒张压、脉压、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血糖、C-反应蛋白(CRP)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血清白蛋白、CRP水平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而成为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外周动脉疾病的主要因素。结论血清白蛋白、CRP水平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AD的决定因素,临床上营养状况较差和(或)有炎症的腹膜透析患者要注意预防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贾婷陈慧敏程李涛汪涛
- 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踝臂指数腹膜透析
-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病人血清白蛋白与脉搏波速度的关系
- 目的在透析病人中,低白蛋白血症已被证实为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危险因子,但是,其内在机制尚不清楚。当前的研究以一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 病人为研究对象.揭示血清白蛋白与大动脉僵硬度的金指标——脉搏波传播速...
- 程李涛唐利军陈慧敏唐雯汪涛
- 文献传递
- 血液透析患者中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对脉搏波速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中透析间期体重增加(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对脉搏波速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透析患者27例,在血液透析结束后以及下一次透析前,分别测量其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water,ECW)和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以评估IDWG及大动脉僵硬度的变化。结果研究人群中,男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为15例,平均年龄为(61±12)岁。透析间期体重由(62.5±11.2)kg增长至(64.1±11.9)kg(P<0.001)。ECW由(14.0±2.5)L增长至(15.5±3.1)L(P<0.001)。PWV(11.8±1.8)m/s至(10.4±2.0)m/s,(P>0.05)、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未见明显改变。根据IDWG的中位值,患者被分为低IDWG组(n=14)和高IDWG组(n=13),与低IDWG组相比,高IDWG组有较高的体重、ECW和收缩压增长,但PWV的改变(△PWV)仍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的升高与PWV的增长呈正相关(r=0.554,P<0.01和r=0.537,P<0.01)。以PWV升高或下降为标准,将患者分为PWV下降组(△PWV<0,n=18)和PWV升高组(△PWV≥0,n=9),发现PWV升高组收缩压增加较大(P<0.05),其余指标未见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仅有收缩压为PWV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39,P<0.005,调整R2=0.268)。分类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同样显示仅有△SBP为PW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β=0.055,P<0.05),年龄、糖尿病状态和IDWG均被排除在外。结论在透析过程中,IDWG不会导致明显的PWV改变。与年龄、糖尿病状态和IDWG相比,PWV的改变主要受收缩压的影响为主。
- 程李涛冯靖禧陈慧敏顾玥田顺立田俊萍汪涛陈伯钧
- 关键词:血压脉搏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