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泽辉

作品数:29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基因
  • 7篇副溶血性
  • 7篇副溶血性弧菌
  • 5篇基因组
  • 5篇病毒
  • 4篇毒力
  • 4篇食品
  • 4篇全基因组
  • 4篇分子
  • 4篇测序
  • 3篇电泳
  • 3篇毒力基因
  • 3篇中毒
  • 3篇食物
  • 3篇食物中毒
  • 3篇全基因
  • 3篇消毒
  • 3篇脉冲场
  • 3篇脉冲场凝胶电...
  • 3篇监测分析

机构

  • 26篇厦门市疾病预...
  • 5篇福建省疾病预...
  • 3篇厦门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福州市疾病预...
  • 2篇南平市疾病预...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集美大学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成都市疾病预...
  • 1篇莆田市疾病预...
  • 1篇三明市疾病预...
  • 1篇厦门市儿童医...

作者

  • 26篇陈泽辉
  • 13篇张建梅
  • 9篇黄建炜
  • 8篇翁琴云
  • 6篇游小伟
  • 5篇朱滏
  • 5篇张荣秋
  • 3篇李莉
  • 2篇陈伟伟
  • 2篇张建兰
  • 2篇温慧欣
  • 2篇洪锦春
  • 2篇徐雪荣
  • 2篇翁育伟
  • 2篇叶素贞
  • 2篇蒋丽娜
  • 2篇林琦
  • 1篇郑建东
  • 1篇陈炜
  • 1篇詹钦勇

传媒

  • 5篇中国卫生检验...
  • 4篇海峡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城乡企业...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0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毒力基因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应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113株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多种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用水煮法提取菌株DNA后,利用四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对DNA同时进行4种基因的检测。结果所有的菌株均携带tlh基因,96株菌株(84.96%)携带tdh基因,9株菌株(7.96%)携带trh基因及62株菌株(54.87%)携带orf8基因的菌株同时tdh基因检测为阳性,无同时携带trh基因和orf8基因的菌株。trh、tdh基因和orf8基因阳性的菌株分布在O1-O4血清群。结论本市大部分食物中毒菌株携带除tlh基因外的1种或1种以上的毒力基因,一半以上的菌株为大流行株;四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可以同时鉴定和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及毒力基因,建议作为食源性暴发事件的常规检测方法,获得更快速、准确、完整的结果。
林雪陈泽辉翁琴云张建梅
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2013年厦门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厦门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3年食源性致病菌工作手册》的要求,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共监测样品408份,检出致病菌22株,总检出率为5.3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0%(4/20),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12.5%(4/32),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6.67%(5/75)。结论饮用水、婴幼儿食品、地方特色食品、餐饮食品和水产品是厦门市食品的主要污染品种,应加强监督管理,减少由此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陈泽辉翁琴云张建梅朱滏汪家旭黄建炜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病原菌
厦门市实施“14+7隔离”与“核酸+总抗体筛查”策略对发现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作用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评估厦门市实施入境人员“14+7隔离”与“核酸+总抗体筛查”策略(联合筛查策略)对发现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17日至12月31日厦门市入境人员、7月18日至12月31日外地隔离不足21 d的入境人员。收集和分析实施联合筛查策略后的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发现时间、路径和检测情况。结果在174628名入境人员和943名外地入境人员中,共发现304例境外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163例(53.6%)为总抗体阳性后经多次及多部位核酸检测确诊,27例(8.9%)在入境14 d后首次核酸阳性,136例入境“14 d”隔离期间首次核酸检测阳性,仅8例在总抗体阳性后首次核酸检测阳性,128例在平均2.3次(最高6次)核酸检测阴性后转为阳性。联合筛查策略比“14 d隔离+核酸筛查”策略估算多检出155例,占入境感染者总数的51.0%,提高检出率约1倍。截至2021年2月26日尚未发现厦门市入境人员引起的续发感染。结论厦门市对入境人员实施联合筛查策略,可有效筛查入境14 d后转为核酸阳性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与“14 d隔离+核酸筛查”策略相比,有效提高检出率,降低境外输入引起续发传播的风险。
沈理通段振华陈泽辉杨天赐林涛张荣秋蒋丽娜曾小红温慧欣詹钦勇苏迎盈张雅丽彭质斌郑建东郑蓉蓉秦颖袁权陈长荣
关键词:抗体
2005~2011年厦门市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2005~2011年25起食物中毒标本中分离的108株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分布、tdh基因携带情况和PFGE分型特征。方法血清学实验检测菌株的血清型别;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BioNumerics软件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108株菌分为7个血清群、15个血清型,主要血清型是O3∶K6;所有菌株分成65个PFGE types(PT),相似度为34.1%~100.0%;92株菌携带tdh基因,阳性率为85.2%。结论引起厦门市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优势血清型为O3∶K6,且大部分菌株具有tdh基因;同一克隆的菌株血清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翁琴云张建梅朱滏游小伟陈泽辉黄建炜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TDHPFGE
福建省2014—2021年淡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淡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P)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全国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和检测方法,2014—2021年按季度采集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淡水产品及其制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并对全国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数据平台上的上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福建省淡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率为35.2%(266/755)。以第2季度样品检出率最高(39.9%,69/173),第1季度最低(21.7%,13/60,χ^(2)=10.59,P<0.05)。9个设区市中,莆田市检出率最高(71.6%,63/88),宁德市最低(13.2%,5/38,χ^(2)=95.59,P<0.01);沿海地区检出率(42.1%,188/447)高于内陆地区(25.3%,78/308,χ^(2)=22.38,P<0.01);农村地区(46.1%,88/191)高于城市地区(31.6%,178/564,χ^(2)=13.17,P<0.01)。采样环节中,以零售环节的农贸市场样品检出率最高(47.7%,χ^(2)=50.48,P<0.01);散装样品(包括自行简易包装)检出率(37.5%,265/709)高于预包装/定型包装(2.2%,1/46,χ^(2)=23.46,P<0.01)。结论福建省2014—2021年淡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率较高,应加强淡水产品卫生监测与监管,开展淡水产品养殖专项监测、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及主要致病流行株研究等,以降低食源性疾病风险。
洪锦春陈伟伟肖晓琳黄智瑜陈泽辉刘秀峰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淡水产品食品污染检出率
沙门氏菌REP-PCR与PFGE分子分型研究
:分析比较REP-PCR和PFGE方法对45株沙门氏菌的分型能力.方法:应用REP-PCR和PFGE方法对45株沙门氏菌进行分型,并对两种分型方法的分辨力及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45株沙门氏菌经REP-PCR分析,可分为...
张建梅翁琴云游小伟陈泽辉黄建炜
关键词:沙门氏菌分子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和溯源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对一起旅行团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检测和溯源分析。方法按照《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标本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和毒力基因检测,分离株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全团有42例发病(24.9%),临床表现相似。共采集标本42份(患者呕吐物、肛拭子23份、餐馆员工肛拭子6份、可疑食品9份、可疑食品制作工具涂抹标本4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5株(35.7%),其中14株血清型别、毒力基因和PFGE带型完全一致,C酒店虽检出与病例同型别菌株,但从病例开始出现到发病高峰期推测,可疑中毒餐次为B餐馆的晚餐。结论经综合分析,该起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菌株病原学和同源性分析结果,可为感染性疾病的溯源提供重要证据,但确定感染来源须结合流行病学规律进行准确溯源。
陈泽辉蔡薇李莉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PFGE
沙门菌Rep-PCR与PFGE分子分型研究
2015年
目的分析比较Rep-PCR和PFGE方法对45株沙门菌的分型能力。方法应用Rep-PCR和PFGE方法对45株沙门菌(其中日常监测菌株29株,食物中毒分离菌株16株)进行分型,并对2种分型方法的分辨力及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45株沙门菌经Rep-PCR分析,可分为27个型,D值为91.1%;经PFGE方法分析,可分为29个型,D值为93.2%;2种方法的D值均高于血清学分型方法(85.9%)。Rep-PCR和PFGE分型结果表明,大多数菌株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尤其是从食物中毒事件分离得到的菌株PFEG和Rep-PCR带型高度一致,也有部分菌株未显示出明显的对应关系。结论沙门菌Rep-PCR和PFGE方法分型结果相关性较强,但Rep-PCR的分辨力略低于PFGE,二者均可用于疫情溯源研究。
张建梅翁琴云游小伟陈泽辉黄建炜
关键词: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
厦门市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调查
2014年
目的了解厦门市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状况及危险性,为消费安全指导及预警预报系统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2010年8—9月、2011年3—11月对采集的贝类活体、环境标本和贝类加工产品进行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定量检测。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0—2011年共采集207份样品。贝类活体123份,检出VP 95株,检出率为77.24%。贝类活体中益蛏的VP检出率较高为84.2%,海蛎中的VP检出率最低,为63.3%,11个海域均检出VP。84份贝类加工产品均未检出。结论厦门市贝类活体中VP的污染率较高,必须持续地进行贝类活体的主动监测。
陈泽辉张建梅翁琴云朱滏游小伟黄建炜
关键词:贝类副溶血弧菌食品安全
2012-2016年厦门市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监测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了解厦门市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方法收集厦门市2012-2016年的监测资料,描述厦门市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结果共采集408份海产品,其中165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40.44%。各类海产品中贝类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率最高,为66.06%;9-10月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率最高,为61.43%;农贸市场副溶血性弧菌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66.67%。结论食用贝类海产品是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高风险行为,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贝类海产品的监管,同时应加强夏秋季的海产品监管,提倡低温储存。
李月好林修羽陈泽辉洪华荣刘烈刚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海产品风险评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