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湘粦

作品数:40 被引量:284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生物学
  • 18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彭泽鲫
  • 12篇雌核
  • 12篇雌核发育
  • 10篇鱼类
  • 7篇同工酶
  • 6篇胚胎
  • 6篇胚胎发育
  • 6篇种群
  • 5篇鲤科
  • 5篇丰产鲫
  • 4篇野生种群
  • 4篇制种
  • 3篇异精雌核发育
  • 3篇双亲
  • 3篇染色体
  • 3篇人工催产
  • 3篇子代
  • 3篇鲤科鱼
  • 3篇鲤科鱼类
  • 3篇鲤形目

机构

  • 39篇华南师范大学
  • 5篇广州大学
  • 4篇暨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广东省渔政总...
  • 2篇嘉道理农场暨...
  • 1篇湖南文理学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韩山师范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40篇陈湘粦
  • 26篇赵俊
  • 8篇崔淼
  • 7篇刘良国
  • 5篇庆宁
  • 5篇易祖盛
  • 4篇董成稳
  • 3篇舒琥
  • 3篇王春
  • 2篇张海发
  • 2篇林小涛
  • 2篇梁庚顺
  • 2篇梁正芳
  • 2篇马广智
  • 1篇王祖熊
  • 1篇黄伟平
  • 1篇巫锦雄
  • 1篇蓝昭军
  • 1篇陈学年
  • 1篇陈龙秀

传媒

  • 6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淡水渔业
  • 4篇Zoolog...
  • 4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动物分类学报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水产科技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Curren...
  • 1篇Journa...
  • 1篇水产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水产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渔业科技产业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8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精激发彭泽鲫雌核发育后代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比较不同精子刺激彭泽鲫所产生的子代生长效应:看到异源精子刺激产生的后代生 长快。其中,尖鳍鲤精子刺激产生的后代生长显著地快于白鲫精子刺激产生的后代。证实了 异精雌核发育存在,发育的子代应称为“异育彭泽鲫”,具有潜在的推广前景。
舒琥张海发陈湘粦赵俊
关键词:雌核发育异精雌核发育彭泽卿
华南西部及海南岛美丽小条鳅种群遗传变异与亲缘地理被引量:7
2008年
通过分析108尾采自华南西部12条水系的美丽小条鳅(Micronemacheilus pulcher)mt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全序列,研究其种群遗传变异和亲缘生物地理格局。美丽小条鳅的cytb序列包含138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占全序列12.11%)。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分子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58.53%)和地理区内种群间(42.84%)。采用邻接法构建的39个单倍型的NJ系统树显示,12条水系的美丽小条鳅聚成两支。其中,广西沿海诸独立水系(防城河、峒中河、北仑河、南流江)和横穿广东和广西的西江水系与广东漠阳江和潭江水系关系密切;而海南岛万泉河和南渡江与广东鉴江水系关系密切。根据嵌套进化枝系地理分析(NCPA)推测,与越南毗邻的防城河周边地区可能是美丽小条鳅的扩散中心,该物种可由此区域通过两条途径扩散:1)沿西江水系向广西沿海独立水系至广东漠阳江和潭江水系扩散;2)向海南岛诸水系再至雷州半岛的鉴江水系扩散。在演化过程中,曾发生片断化事件、长距离建群和持续的分布区扩张。
丘城锋林岳光庆宁赵俊陈湘粦
关键词:种群遗传亲缘地理华南西部
海南森林溪流淡水鱼类区系及动物地理初报被引量:3
2002年
从 1998年 5目至 2 0 0 1年 10月 ,在海南岛森林溪流中实际采集到 4 0种淡水鱼 ,分别隶属于 5目 15科34属 ,分属五个区系复合体 ,其中热带平原鱼类复合体有 2 3种 ,占 5 7 5 % ,中印山区鱼类区系复合体 10种 ,占 2 5 % ,分布于昌化江水系 2 3种 ,万泉河水系 2 9种 ,南渡江水系 2 0种 ,分别占总数的 5 7 5 %、 72 5 %、 5 0 %。
李红敬候智恒陈辈乐陈湘粦
关键词:溪流淡水鱼类区系
丰产鲫的人工制种方法
一种丰产鲫的人工制种方法,包括选择雌:雄>=10∶1的彭泽鲫群体中的雌性个体作为母本,选择野生尖鳍鲤或养殖的野生种群的子一代尖鳍鲤中的雄性个体为父本,通过人工催产、受精、孵化生产出丰产鲫鱼苗;本发明从野生种类提供外源精子...
陈湘粦赵俊
文献传递
中国麦穗鱼属一新种(鲤形目,鲤科)被引量:5
2007年
作者于2001年在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天池采到鲤科鱼类8尾,经鉴定为1新种,定名为断线麦穗鱼Pseudorasbora interrupta sp.nov.。新种口上位、无口须,归入麦穗鱼属。新种与同属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Temmincket Schlegel)相似,但有如下鉴别特征:侧线不完全,侧线鳞仅7-15枚;体较低,不及头长;上颌骨侧突和下颌骨冠状突较不发达。
肖智蓝宗辉陈湘粦
关键词:鲤科麦穗鱼
丰产鲫及其双亲肌蛋白和同工酶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采用7 5%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研究了丰产鲫及其母本彭泽鲫和父本海鲤的肌肉蛋白以及心、肝、肾、脑、眼等五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结果发现:丰产鲫的肌肉蛋白和同工酶的电泳图谱与母本彭泽鲫相同而与父本海鲤显著不同,因而认为丰产鲫是彭泽鲫雌核发育的产物,父本基因对子代成体同工酶表型基本无影响。
崔淼赵俊刘良国陈湘粦
关键词:丰产鲫肌蛋白同工酶雄核发育彭泽鲫
广东地区宽鳍鱲种群遗传变异和亲缘地理被引量:10
2010年
通过分析88尾采自广东境内9条水系的宽鳍鱲(Zacco platypus)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全序列,初步研究其种群遗传变异和地理格局。所测定的Cytb基因全序列长1140bp,其中变异位点98个,简约信息位点75个。共检测到33个单倍型,除鉴江种群只有1个单倍型外,其余8条水系均有多个单倍型。北江、流溪河、鉴江、北流河和罗定江等5个种群有共享单倍型Hap11,罗定江和北流河之间共享了单倍型Hap4,东江与流溪河共享Hap6,而韩江和榕江共享单倍型Hap29。种群单倍型多样性的平均值(h)为0.908,核苷酸多样性的平均值(π)为0.01961,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NJ树)显示,宽鳍鱲种群33个单倍型可分为2个分支,其中来自珠江水系(北江、东江、流溪河、罗定江和北流河)和广东西部独立入海水系(鉴江和漠阳江)的宽鳍鱲种群聚为一支(分支A),广东东部独立入海水系(韩江和榕江)种群聚为另外一支(分支B)。2分支间的遗传距离和碱基差异率均较高(0.0517—0.0549,5.35%—6.49%),明显大于分支A内(0.0012—0.0099,0.26%—2.11%)和分支B内的值(0.0027,1.58%),但远小于宽鳍鱲与外类群间的遗传距离和碱基差异率(0.0945—0.1912,8.77%—17.11%)。这表明分支A与B之间已有明显的遗传分化,但分化程度未达到物种级水平。韩江和榕江的种群相对独立,推测可能与莲花山脉的阻隔有关。根据单倍型网络图推测,流溪河可能是广东中西部地区宽鳍鱲的扩散中心,分别向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和东江扩散,再向鉴江和漠阳江扩散;另外由扩散中心经东江到榕江再向韩江扩散。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38.50%,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66.24%。中性检验和歧点分布分析皆表明广东境内9条水系的宽鳍鱲在整个种群上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明显的种群扩张。
梁晓旭庆宁杨柯林万彩霞赵俊陈湘粦
关键词:宽鳍鱲CYTB种群变异亲缘地理
不同精子激发彭泽鲫卵子产生的子代及其双亲同工酶的比较
2004年
用彭泽鲫和尖鳍鲤的精子分别与彭泽鲫的卵子授精,产生2种子代PP和PS。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子代及父母本3种组织(心脏、肾脏、肝脏)的4种同工酶(LDH,EST,SOD,MDH)以及肌肉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子代的同工酶表型几乎完全一致,且在肝脏LDH、肾脏EST和SOD以及肌肉蛋白表型上与母本彭泽鲫存在差异,说明精子来源的不同对子代成体的同工酶和肌肉蛋白表型没有影响。暗示在正常情况下,无论与同源精子还是异源精子授精,彭泽鲫都行雌核发育生殖方式。而子代与母本存在差异的事实又意味着彭泽鲫的雌核发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单性型雌核发育鱼类不同,可能属于非典型的雌核发育。
董成稳赵俊刘良国陈湘粦崔淼
关键词:雌核发育彭泽鲫同工酶肌肉蛋白
倒刺鲃生活史各阶段的食性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对分布在西江水系中上游广西柳江段龙江中的一种名贵经济鱼类——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生活史各发育阶段的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测定了倒刺鲃生活史各发育阶段的消化道指数、肠长指数、食物充塞度、肥满度等生物学参数。通过其食物组成、出现率和饵料类群变动或更替的数量特征,细分出倒刺鲃各发育阶段的食性特点:仔鱼和稚鱼阶段为杂食性偏动物食性;早期幼鱼为明显的杂食性;青年鱼则趋向于杂食偏植物食性;成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草食性鱼类。倒刺鲃幼龄及青年个体在周年中保持2·0~5·0的食物充塞度,而成鱼的摄食强度则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在1月的平均充塞度只有0·3,在10月则为5·0。倒刺鲃幼龄个体周年中肥满度变化不明显,条件系数全年维持在2·201~2·406;青年个体周年中的肥满度5~8月间维持相对稳定,平均条件系数的变幅为2·337~2·365,但从9~12月,条件系数逐渐从2·451逐渐增大到2·852,在1~4月,条件系数逐渐从2·693减小到2·306;成鱼的肥满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7月的条件系数为1·775,12月的则高达2·894。在倒刺鲃的整个生活史中,藻类在消化道中的出现率均达100%,平均湿重百分比在25·0%以上,可能是其重要的食物类群。
王春易祖盛林小涛陈湘粦
关键词:倒刺鲃生活史食性杂食性草食性
唐鱼野生种群在海南岛的新发现及其生态资料(英文)被引量:7
2009年
于2007年在海南岛发现了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 Lin)的野生种群,属种均为海南新记录。该属全球只有两种,种与种群间都呈间断分布,对研究鲤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及古地理等均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由于早年过度采集作观赏鱼,加上珠三角地区的急速都市化发展,唐鱼曾被认为是野外已灭绝种。近年被重新发现后,迄今只知分布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零散地点和越南广宁省下龙湾附近。海南岛是这个珍稀种首次在亚洲大陆以外被发现的地点,亦是唐鱼野生种群已知纬度最低的分布点。发现海南唐鱼的地点是一条低地小河,水质清澈,水流缓慢,水生植物茂盛,与广东省报道的唐鱼生境类似。发现海南种群的小河鱼类丰富,至今记录有共生鱼类20种,包括大量掠食性物种,但唐鱼是该地的优势种之一。在不同月份都可以发现体长10mm以下的仔鱼,显示海南岛的唐鱼无明显的繁殖季节。海南岛跟亚洲大陆隔离历史长,其唐鱼与亚洲大陆种群在形态、分子水平上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种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如何,海南唐鱼的保护重要性是否更为突出,是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
陈辈乐陈湘粦
关键词:唐鱼淡水鱼生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