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知华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兵器工业第59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军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军事

主题

  • 3篇隐身
  • 3篇隐身技术
  • 3篇雷达
  • 2篇伪装
  • 1篇信息化战争
  • 1篇隐身设计
  • 1篇战争
  • 1篇侦察
  • 1篇弱小目标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伪装技术
  • 1篇模拟数据
  • 1篇雷达测试
  • 1篇雷达侦察
  • 1篇环境适应性
  • 1篇服役寿命
  • 1篇测试技术

机构

  • 5篇中国兵器工业...

作者

  • 5篇陈知华
  • 2篇牛飞龙
  • 2篇刘增灿
  • 1篇张天才
  • 1篇邓爱明
  • 1篇周学梅
  • 1篇李忠盛
  • 1篇李兵
  • 1篇李兵
  • 1篇罗中华
  • 1篇李海涛
  • 1篇王森

传媒

  • 2篇计算机测量与...
  • 1篇四川兵工学报
  • 1篇2007年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深层融合神经网络的温度、亮度特征提取方法
一种基于深层融合神经网络的温度、亮度特征提取方法,具体方法为:1)采集样本数据;2)生成模拟数据;3)提取目标外形轮廓;4)构建深层融合神经网络特征模型;5)提取试验样件温度、亮度特征。本发明可以高效率的构建复杂自然环境...
邓贤明张天才李忠盛刘增灿陈知华罗中华吴非吴法霖徐塱王森朱凡汪家辉张翼翔刘朋浩代欣位
文献传递
雷达隐身测试的发展与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现代武器由于结构复杂,理论分析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只能在设计过程中起指导作用,要想精确获取武器装备的隐身特性,必须进行雷达目标特性测量;目前,雷达目标特性测量存在缩比模型测量、目标动态测量和全尺寸目标静态测量等三种方式;文中首先简要地介绍了雷达目标特性研究以及获取方法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了隐身技术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雷达隐身测试,重点分析了国内外测试场地、设备和技术发展状况,并通过针对国内某装备的实测分析归纳了雷达隐身测试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各测试场地和方法适用对象。
陈知华李兵牛飞龙李海涛
关键词:雷达
雷达隐身测试的发展与应用
本文介绍了雷达目标特性研究以及获取方法的发展历程,介绍了隐身技术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最为重要的雷达隐身测试,分析了国内外测试场地,设备和技术发展状况,并通过针对国内某装备的实测分析归纳了雷达隐身测试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各测试场...
陈知华李兵牛飞龙
关键词:雷达测试隐身技术
文献传递
目标侦测与伪装技术被引量:6
2011年
介绍了当今先进的雷达侦测技术和隐身伪装技术的发展状况,结合兵器装备某所在地面陆装武器目标特征信号测试及在伪装隐身技术方面科研试验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雷达侦测技术与隐身技术的矛盾及其对武器装备及现代军事的影响,展望了未来隐身伪装技术的发展动向。
刘增灿邓爱明周学梅陈知华
关键词:伪装隐身技术雷达侦察
隐身测试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2010年
测试水平发展落后于隐身水平发展,成为隐身技术发展的瓶颈和制约,随着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隐身技术已经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所有的新研制型号无一例外的都有隐身要求,以前的装备也提出了隐身改造要求,因此国内也相当重视隐身技术的研究,从事的单位在各个军工行业都有涵盖,从总体隐身设计、结构材料应用、隐身涂料的应用以及隐身遮障材料的应用等都有许多相关单位在进行研究开发。在研究开发过程中,隐身测试的重要性以及发展不够以致成为制约整个隐身技术发展的瓶颈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如在整车、整机外形隐身设计缺乏大量的测试数据做支撑;整车、整机的隐身性能评估手段不够完善;隐身材料的研发过程中各种情况下大量参数的获取手段缺乏以及工程化应用后实际效果与试验室测试情况的差距等.所以,在隐身技术重要性和地位不断提升的现在,必须加大力度发展其关键技术——隐身测试。
陈知华
关键词:隐身技术测试技术隐身设计信息化战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