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荣蓉

作品数:24 被引量:384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土地利用
  • 5篇农村
  • 3篇生态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农村居民
  • 3篇农村居民点
  • 3篇农地
  • 3篇驱动力
  • 3篇经济区
  • 3篇居民点
  • 3篇村居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土地利用规划
  • 2篇土地利用结构
  • 2篇土地流转
  • 2篇农村集体土地
  • 2篇农村集体土地...
  • 2篇农地流转
  • 2篇丘陵
  • 2篇乡村

机构

  • 19篇西南大学
  • 5篇西南农业大学
  • 4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四川省土地统...

作者

  • 24篇陈荣蓉
  • 18篇杨朝现
  • 6篇信桂新
  • 4篇谢德体
  • 4篇宋光煜
  • 2篇付凯
  • 2篇刘秀华
  • 2篇魏朝富
  • 2篇程飞
  • 2篇李承桧
  • 2篇叶公强
  • 2篇刘鹏
  • 1篇侯俊国
  • 1篇周佳松
  • 1篇陈晓燕
  • 1篇刘勇
  • 1篇邵丽亚
  • 1篇王辉
  • 1篇孙小峰
  • 1篇杨和平

传媒

  • 4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资源...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农业教育研究...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市不同类型经济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分析被引量:16
2002年
对所选 3样点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进行了深度分析 ,并揭示了三者之间变化差异的原因 。
杨朝现陈荣蓉刘勇刘秀华
关键词:经济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应用统计学教学内容选择策略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教学内容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综合、动态的概念,大纲、教材和教学实际是构成教学内容的三个基本要素。要解决高校课程设置教学时数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已成必然。基于此,本文笔者根据近几年应用统计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选取的实践经验表明:教学的内容选取首先应在选择适合授课对象的教材的基础进行上,教学内容的选取需综合考虑授课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安排以及教学实际环境和生产应用等因素的影响。
陈荣蓉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实际高校
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以重庆市为例,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模型计算了2002-2011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并分析了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度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1)2002-2011年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从恶劣级、风险级、敏感级到良好级的转变,土地生态安全在波动中呈现转好趋势.2)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的良好状态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其中,2002-2004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处于恶劣级,系统内部虽较为协调,其本质却是一种不良的反映;2005年虽处于恶劣级,但系统协调度大幅下降,处于不协调状态;2006-2009年土地生态安全转好,处于风险级,系统处于协调状态,这为土地生态状况转好提供了保障;2010-2011年土地生态安全由敏感级上升到良好级,系统协调度下降明显,不过与恶劣级的协调本质不同的是,这是一种良性的转机.研究认为,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计算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监督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李迎迎杨朝现信桂新陈荣蓉孙小峰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度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重庆市荣昌县为例被引量:24
2013年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县域尺度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情况,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以重庆市荣昌县为例,采用AHP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选择了地形、社会条件和生态安全3大类8个指标,建立了适用于浅丘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荣昌县中心城区生态景观格局和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布。结果表明:荣昌县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生态景观指数差异较大,但各种景观类型分布比较均匀。荣昌县中心城区适宜分布建设用地的面积大,未来城镇建设开发潜力大,其中最适宜和适宜开发的面积为1.288 55万hm2,占中心城区面积的34.85%;可适度开发的土地面积为1.0 59 878万hm2,占中心城区面积的28.67%。因此,今后荣昌县应在生态环境许可的条件下,采取差别化政策对待不同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更加充分合理利用每一寸建设用地。
邵丽亚陈荣蓉侯俊国程飞付凯
关键词:生态适宜性评价城镇建设用地GIS
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与实践被引量:57
2015年
为丰富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的理论与实践,该文综合论述了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理念、模式与技术途径,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作为人地关系系统正向反馈的土地利用调控路径,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需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的结构优化与功能整合,积极响应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需求。在转型期,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应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支撑新农村建设、优化城乡发展空间,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景观服务功能为导向,在整治目标、整治重点、运作模式上与乡村地域空间结构与功能相匹配,在行为理性上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在技术上强调生产空间农用地整合技术、生活空间农村建设用地盘活技术和生态空间生态景观提升技术三者的智能融合。通过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实践,研究区生产空间的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例由整治前的18.00%增至整治后的30.53%,户均耕地地块数降低1.6块,耕地灌溉保证率由29.68%增至51.22%,综合机械化率由42.50%增至61.80%,特色优势产业壮大;生活空间24个片块的闲置废弃农村居民点被复垦再利用,乡村景观协调性、田块连片性及聚落的风貌形象得到提升;生态空间形成了以生态节点修复与完善、生态廊道连通、核心生态用地保护为主导,"点—线—面"一体化的生态景观格局。因此,在中国高度紧张的人地关系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路应由不同整治类型的组合转向整治内容的融合,从人地关系调控入手确立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是应对人地关系、城乡关系矛盾和转型发展需求的理性选择。
信桂新杨朝现魏朝富陈荣蓉
关键词:土地利用整治乡村地区
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被引量:52
2017年
开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对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重塑村落景观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典型丘陵区重庆市荣昌区河包镇为研究区,以农村居民点"共生斑块"为研究单元,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理念,研究了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策略和方向。结果表明:(1)基于共生关系建立农村居民点"共生斑块"更加符合丘陵区的实际情况。将研究区相距50m以内的农村居民点斑块进行合并处理后,其数量由2 584个减少到1 047个,实现了具有共生关系的农村居民点斑块一体化。(2)依据"三生空间"协调理念,对农村居民点"共生斑块"等级进行评价,其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内向外的差序格局,根据斑块等级、斑块规模、三生空间协调度、城镇规划,采取"城镇化、重点建设、规模管控、迁移合并"的差异化布局优化策略。(3)将重点建设型居民点中的优势斑块作为发生元,生成加权Voronoi图,可指导全镇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趋于合理化。研究认为,"三生空间"协调理念与空间分析工具的有机结合,既完成了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又维持了其空间结构的稳定,有助于实现乡村转型与乡土文化传承。
刘鹏陈荣蓉杨朝现信桂新王金捷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协调度
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被引量:43
2009年
研究目的:研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问题。研究方法:归纳综合法。研究结果: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有利于村内产业发展、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各类规划的相互协调;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划分土地利用片,为土地灵活经营管理,落实上级规划控制指标,科学形成土地利用分区,解决土地规划中的刚性、弹性问题,实现土地利用精细化管理,有效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研究结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不但是对中国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延伸和完善,而且也是适应村域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要求。
陈荣蓉叶公强杨朝现谢德体宋光煜
关键词:村级土地利用规划
西部平原区生态用地时空动态特征及环境效应被引量:7
2021年
为了探究生态用地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以西部平原区的四川省广汉市为例,基于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和重心迁移模型分析研究区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从承担生态风险、生态服务供给、均衡生态系统的维度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敏感性和生态协调评估分析评价了研究区生态用地演变导致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7年,研究区生态用地流失严重,大量城镇边缘的生态用地被快速转化为建设用地。研究区生态用地总面积减少9769.51 hm^(2),耕地面积减少了10726.91 hm^(2),生态用地重心向北部迁移。(2)生态用地格局受建设用地扩展的扰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和风险,产生了一定的负向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17.11%,生态极敏感和高度敏感区面积分别增加1629.47,4294.40 hm^(2),生态协调度下降了10.36%。西部平原地区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用地流失严重,整体生态环境承受较大压力,应加强生态用地科学管控与修复,提升国土空间环境综合治理能力。
蒋好雨陈荣蓉杨朝现信桂新杨馗
关键词:生态用地生态环境效应
基于重要性和适宜性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研究——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区域土地利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社会状况、规划导向作用的不同,客观上将形成差异化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区域。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以各镇(街)为评价单元,综合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内部土地闲置率法、城镇体系规划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各镇(街)农村居民点整理对区级目标达成的重要性,同时从自然适宜度、经济发展度、社会接受度、规划导向度4个方面选取8个指标,评价各镇(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基于重要性、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叠置分析,划分出优先保障区、重点规划区、逐步推进区、控制发展区4个类型区,并针对不同分区的特征从空间布局、整理方式、政策导向、"增减挂钩"指标分配等方面提出差异化的统筹协调建议。
刘鹏陈荣蓉杨朝现李承桧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适宜性
重庆市荣昌县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分析研究了重庆市荣昌县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基本形式,根据农用地等级的高低由土地的区位条件和收益决定的基本原理,把荣昌县农村集体土地划分为4个等级。采用收益还原法确定各级土地流转价格(安置补偿标准),并依据土地流转的形式确定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的原则,土地流转收益的缴纳标准和土地流转增值收益缴纳标准。结果表明,土地的级别越高,土地流转的价格越高;土地流转的形式不同,土地流转收益分配标准也不同。该结果可为合理的确定土地流转方式和价格提供理论依据。
陈荣蓉杨朝现宋光煜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村区位条件农用地还原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