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闻高

作品数:181 被引量:274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警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1篇政治法律
  • 7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9篇侦查
  • 44篇侦讯
  • 23篇法律
  • 17篇司法
  • 17篇犯罪
  • 15篇心理
  • 13篇刑事
  • 9篇口供
  • 8篇讯问
  • 8篇公正
  • 7篇诉讼
  • 7篇情境
  • 7篇取证
  • 6篇审讯
  • 6篇强制性
  • 5篇刑事诉讼
  • 5篇审查
  • 5篇逻辑
  • 5篇逼供
  • 4篇刑讯

机构

  • 131篇四川警察学院
  • 32篇四川警官高等...
  • 9篇《预审探索》...
  • 7篇四川省人民警...
  • 1篇中国人民公安...
  • 1篇合肥市公安局
  • 1篇四川省雅安中...
  • 1篇泸州市公安局

作者

  • 180篇陈闻高
  • 2篇邓翔
  • 2篇王黎明
  • 1篇王黎明
  • 1篇王云刚

传媒

  • 17篇江苏警官学院...
  • 16篇中国人民公安...
  • 10篇山西警官高等...
  • 10篇四川警察学院...
  • 9篇公安理论与实...
  • 9篇山东警察学院...
  • 7篇江西公安专科...
  • 7篇犯罪研究
  • 7篇辽宁警专学报
  • 6篇四川警官高等...
  • 6篇湖北警官学院...
  • 6篇北京警察学院...
  • 6篇江西警察学院...
  • 6篇河南警察学院...
  • 6篇净月学刊
  • 6篇警学研究
  • 5篇政法学刊
  • 4篇吉林公安高等...
  • 3篇湖南公安高等...
  • 3篇福建警察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16篇2016
  • 16篇2015
  • 18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10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1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侦讯的非言语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侦讯中的非言语交流是侦讯双方发出的可能在对方那里产生意义的行为暗示语的加工过程,一般有副言语、体态语、界域语、环境语、物体语五类。侦讯交流中,言语和非言语相互渗透。非言语的信息量大,利用价值大,具有证据价值。非言语在侦讯中的运用,需要正确理解疑犯的非言语线索。非言语行为的影响,有双方和环境三大因素,其表征具有相对性。用其识别谎言时,需要从非言语群的角度分析,还可运用监控、测谎、录音录像等记录、分析非言语行为,其科技含量高,证明效果也好。侦查人员对自身非言语的运用,配合侦讯手段和对话内容,可以营造侦讯气氛等。
陈闻高
关键词:非言语交流讯问侦查
谈供述临界点——基于“3·26”案的实证分析
2014年
犯罪嫌疑人不供心理防线的突破存在一个临界点。侦讯要突破临界点获得口供绝非易事,需要分析具体案情和嫌疑人孤独和压抑、畏罪和侥幸等心理,同时,要采取恰当的侦讯策略。
陈闻高
关键词:心理分析
谋略的天然法则与侦查的制度规范被引量:2
2015年
谋略是动物在生存冲突中激发出来的本能智慧,侦察性与隐蔽性是其一大特征。人谋具有目的性和技巧性、计划性和预见性、互含性和互引性,并有其价值选择和评判。从自然侦察到司法侦查,都会有谋略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它们会不时地与现代法律相冲突。对侦查谋略,这就有了价值标准和道德约束。侦查用谋应针对特定犯罪对象适可而止,不得损害司法诚信,不得冤枉无辜。司法对侦查用谋的制约,可从限制密侦措施、加强嫌疑人诉权、强化证据审查等着手,以求侦查本质和法律属性的平衡。侦查谋略服从于查清案情、控制犯罪的需要,更需考量司法的公平正义。
陈闻高
关键词:隐蔽性
侦讯对策实施论
1999年
侦讯对策实施分为无确证和有确证两大类情况。无确证的侦讯内容,主要是查证取证以确定嫌疑人为案犯;有确证的侦讯内容,主要是突破口供,审查判断证据,组织完善证据。
陈闻高
关键词:侦讯确证
论中国预审的现状与革新被引量:2
2020年
对中国预审改革的现实走向,要从其现状和公检法司的整体功能调整去考察,成立相对独立设置的预审机关。在司法审查中,预审可排除非法证据,批准刑事强制措施。在组织证据中,预审可通过退侦补侦,引导侦查完善证据,提高侦破效率。在预审结案后,或撤销案件,或移送处理,或终止诉讼;符合起诉条件的,可程序分流,或附条件不起诉,或刑事和解等,落实从宽政策,促使经济诉讼。这就应使预审具有中立性,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都能有聘请律师、从事取证和用证以及同步参与诉讼的权利。这样,提起公诉后,才能很快与审判对接起来,抓住案件要害,充分使用证据,经受庭审的检验,从而实质性地提升案件质量,提高审判效益。
陈闻高
关键词:独立性中立性引导侦查提起公诉
论证据体系的组织及其逻辑特征被引量:8
2016年
证据体系是有序组合零散证据形成特定结构的系统,具有闭合性和动态性,其内在本质是证据的相关性。证据体系的组织类型,有混合型和单一型。其组织方法要求:对每一待证事实的证明不能是孤证,它们或是"V"字型微结构的组合,或是梅花状微结构的组合。整个体系需要有机连缀各组证据形成证明方向。确实性、完整性、一致性与唯一性,是证据体系的逻辑特征。组织活动的核心是证据的相互印证与动态调整。
陈闻高
关键词:逻辑特征
公安理论期刊编者意识简论
<正>公安理论期刊具有自己的特点,它的编者们,也该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主体意识。一、导向与主动意识编辑工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编辑活动不是消极、被动、简单地将来稿汇集在一起。编者在组稿、选稿、改稿、发排
陈闻高
文献传递
论刑讯逼供及其遏制
2002年
刑讯逼供是产生错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其司法价值取向的历史变化,考查了产生与控制它的客观条件、主体因素、立法系统、侦办机制,论述了它与科教和法治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综合遏制刑讯逼供、防止错案的思路。
陈闻高
关键词:刑讯逼供错案刑事诉讼侦查人员
论行为、环境、情境的证据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证据材料是案件信息的载体,可用之推测案犯的行为活动,激活静态材料。在证据动态化中,其会表现出证明案件事实的属性。案发周围的材料,借助取证活动都可能形成物证、人证、书证、监控视频等环境证据。这些材料一般多是孤证,需要借助能动之力进行整合,才能重现案件的具体情境。犯罪行为与之结合,就会形成情境证据。而情境材料仍有待证性,需要组织到证据体系中,才能认定犯罪人及其行为方式,从而使之表现出更大的证明力。
陈闻高
关键词:犯罪行为情境再现
侦讯语特点探被引量:1
1997年
侦讯是侦查阶段的讯问。侦讯语要研究讯问的用语、语境和犯罪嫌疑人的反应等,它是侦讯策略实施与反馈中最主要的内外连接点。侦讯语有三大特点:依法对话的强制性是其与一般讯问共同的特点。而证据心理场的形成是实现心理强制的基础,语境的可操作性是强制性所提供的一种条件,它需要充分发挥侦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策略之可能转变为实施之现实,从而成为区别于法庭讯问语的特点。策略对话的多样性,则是侦讯语实现言语目的最具个性的特点。
陈闻高
关键词:语境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