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雁斌

作品数:35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5篇增殖
  • 5篇急性
  • 5篇教学
  • 4篇动脉
  • 4篇血清
  • 4篇急性脑梗死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炎症
  • 3篇他汀
  • 3篇伐他汀
  • 2篇带教
  • 2篇蛋白
  • 2篇学法
  • 2篇移植瘤
  • 2篇抑制增殖
  • 2篇脂质

机构

  • 18篇湘南学院附属...
  • 14篇湘南学院
  • 8篇南华大学
  • 3篇榆林市第二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3篇陈雁斌
  • 6篇颜建辉
  • 5篇黄丽娟
  • 4篇华力明
  • 3篇曹明艳
  • 3篇袁中华
  • 3篇吕新华
  • 3篇廖昆
  • 3篇杨柳
  • 2篇刘剑萍
  • 2篇何正初
  • 2篇王文婷
  • 1篇王成宏
  • 1篇沈向前
  • 1篇王娟
  • 1篇李纯伟
  • 1篇杨丽
  • 1篇梁攀
  • 1篇雷勇前
  • 1篇刘煜

传媒

  • 3篇湘南学院学报...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郴州医学高等...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营养及免疫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中添加谷氨酰胺对重型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混悬液,对照组仅用常规肠内营养混悬液。检测入院时和治疗后第15 d的IgA、IgG、CD4、CD8及CD4/CD8比值,同时监测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及氮平衡(NB)等营养代谢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IgA、IgG、CD4、CD8及CD4/CD8比值、ALB和T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第15 d实验组IgA、IgG、CD4、CD8及CD4/CD8比值、ALB和T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重症脑梗死患者的免疫功能、蛋白质营养代谢。
陈雁斌华力明李纯伟
关键词:谷氨酰胺重症脑梗死免疫功能肠内营养
一种神经内科感觉检查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感觉检查器,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盒体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的一侧设置有相对平行的第一固定夹,所述隔板顶部的另一...
颜建辉黄丽娟陈雁斌梁攀王志刘禄清王文婷黄克敏罗高梅
文献传递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ET1及MMP-9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素1(ET1)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治疗采用血栓通静脉注射,辛伐他汀、阿斯匹林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2次/d;2组疗程均为14 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4 d及28 d后对其欧州卒中评分量表(ESS)、ET1、MMP-9水平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MMP-9及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28 d两组比较差异MMP-9及ET1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28 d两组相应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T1、MMP-9下降水平及ESS评分随时间推移改善更加明显。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ET1水平并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陈雁斌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内皮素1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TNF-α和NDS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戊乙奎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患者的TNF-α水平和NDS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显效率为88.24%(30/34),高于对照组的67.65%(2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和NDS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为(20.78±2.3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1±2.4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DS为(15.02±3.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7±2.8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水平和NDS,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雁斌何正初雷勇前
关键词:戊乙奎醚急性脑梗塞
晚期神经梅毒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晚期神经梅毒的临床以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3例晚期神经梅毒患者与同期25名正常人的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结果,对比其差异及特点。结果:对照组无明显临床症状,观察组患者认知程度较低,均未见阿-罗氏瞳孔,多数出现明显双下肢疼痛(12例,52.2%)、大小便失禁(19例,82.6%)等病理体征;观察组脑脊液白细胞、葡萄糖、蛋白质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麻痹性痴呆、脊髓痨及混合型晚期神经梅毒患者均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表现,视神经萎缩和无明显神经疾病症状的患者MRI扫描无明显异常表现。结论:晚期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易与病毒性脑炎、老年痴呆等疾病混淆,误诊率高,而MRI扫描对晚期神经梅毒导致的视神经萎缩或无明显病理体征检测特异性较差。实验室脑脊液检查显示其白细胞、葡萄糖、蛋白质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联合分析临床体征、MRI扫描和实验室脑脊液检查,对诊断晚期神经梅毒有较大指导意义。
陈雁斌刘煜杨存军
关键词:晚期神经梅毒影像学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同期选择无脑血管病患者40例为正常组,比较观察组与正常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探讨该指标对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行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观察组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内脂素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清内脂素水平,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陈雁斌冯丙东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
以临床基本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以临床基本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方法通过对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建立以临床基本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模式,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2012-2015届800例临床医学生的实践教学中,比较该教学模式开展前后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情况。结果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后,医学生沟通能力、体格检查能力、病史采集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合理运用辅助检查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均较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以临床基本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可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能力。
陈雁斌
关键词: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临床技能培养
神经病学临床带教改革方法与体会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究不同带教方法在神经病学临床带教中产生的效果和体会。方法采用三种方式院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以及启发式教学法对2013年1月~12月在我科实习的30名实习生进行临床带教实习,在实习生出科时进行出科考试(百分制),对其产生的效果以及体会进行分析探讨。结果30名实习生实习前对神经病学知识掌握程度优0(0.0%)例,良3(10.0%)例,中5(16.7%)例,差22(73.3%)例,实习后的掌握程度优18(60.0%)例,良7(23.3%)例,中4(13.3%)例,差1(3.3%)例,经过三种方法的临床带教实习生对神经病学知识的掌握明显提高,总体掌握程度比较字2=30.5746(=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方法在神经病学临床带教使用中效果显著,实习生对神经病学的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技能也相对提升,为以后在临床的工作打好了基础。
陈雁斌
关键词:神经病学临床带教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白介素1β浓度的变化及洛伐他汀治疗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他汀类药物在ACS治疗中的抗炎作用。方法:75名ACS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人。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为常规治疗+洛伐他汀20mg/d,C组为常规治疗+洛伐他汀40mg/d。均随访2周。以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n=25)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IL-1β,并分析IL-1β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TG、LDL-C)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IL-1β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01),B、C组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后血清IL-1β水平明显下降(P< 0.01),且呈剂量依赖性,而与TG、LDL-C下降无相关性。A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炎症反应是导致ACS 发生的原因之一,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ACS患者IL-1β水平,且与血脂的下降不相关,说明具有独立于降脂的抗炎作用。
吕新华曹明艳陈雁斌廖昆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白细胞介素类炎症洛伐他汀
低分子肝素钙配伍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9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王成宏陈雁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