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卉

作品数:31 被引量:139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资助项目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综合征
  • 5篇血清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4篇细胞
  • 4篇病毒
  • 3篇代谢
  • 3篇代谢综合
  • 3篇代谢综合征
  • 3篇一级亲属
  • 3篇乙型
  • 3篇游离钙
  • 3篇游离钙含量
  • 3篇细胞内
  • 3篇肝炎
  • 3篇胞内
  • 3篇苯海索
  • 3篇病患

机构

  • 30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柳州市工人医...
  • 2篇郑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1篇韦卉
  • 6篇胡海滨
  • 5篇李湧
  • 5篇蒋利君
  • 5篇韦柳华
  • 4篇戴盛明
  • 4篇李锦华
  • 4篇周慧
  • 4篇韦晓谋
  • 3篇李钰
  • 3篇莫善颖
  • 3篇贾丹辉
  • 3篇程红革
  • 3篇邓婷婷
  • 3篇刘萍
  • 3篇李金万
  • 3篇许勇
  • 3篇周素娴
  • 3篇唐琳
  • 3篇高远

传媒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吉林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柳州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CU病房87例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医院ICU病房真菌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87份临床各种标本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培养,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做菌株鉴定,ATBFUNGUS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真菌87株,其中热带念珠菌43株(49.43%),白色念珠菌31株(35.63%),克柔念珠菌6株(6.89%),光滑念珠菌3株(3.45%)。分离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7.70%、96.55%和91.95%。对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7.24%、14.95%和12.65%。结论综合ICU真菌感染中以热带念珠菌为主,真菌感染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蒋利君韦卉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设备污染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为消化系统疾病致病因素的寻找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2例有消化系统症状患者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结果:消化系统症状患者有食物IgG升高者39例,占75.00%。四种消化系统疾病类型中,以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生率最高,达82.35%;其后依次为炎性反应性肠病(IBD)、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所吃食物中以蟹的IgG阳性率最高,占38.46%。结论:检测食物IgG对了解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耐受食物及指导相应饮食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韦卉胡海滨莫善颖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肠易激综合征食物不耐受
肝硬化与瘦素相关性临床研究
易平陈刚韦卉易宏黎丽许捷鸿胡华华
课题来源:该课题《肝硬化与瘦素相关性临床研究》是柳州市科学技术局柳科综字[2005]第22号文下达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20050438。课题背景:中国有着大量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其中的3%可发展为肝硬...
关键词:
关键词:肝硬化瘦素肝脏疾病
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6例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前4位病原菌依次是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1种细菌感染占68.0%,≥2种细菌混合感染占32.0%。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对丁胺卡那耐药率<10%。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产ESBL s阳性率分别为45.8%、31.3%。结论: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韦卉蒋利君李钰彭华李梦薇莫善颖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ACO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中毒的程度设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和健康对照组。ACOP中毒患者入院第 1、3、5天抽静脉血检测。结果 入院第 1天、第 3天 ,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和P <0 0 1) ,轻度中毒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第 5天中度中毒组CRP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第 5天重度中毒组CRP水平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第 1、3、5天中度中毒组CRP水平与轻度中毒组比较 ,相对应第 1天、第 3天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和P <0 0 5 ) ,第 5天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重度中毒组第 1、3、5天CRP水平与中度中毒组相对应各天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ACOP患者血清CRP水平与中毒的程度及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相一致 ,可作为ACOP患者诊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阮海林杨春旭陈彦华何嗣华李钰申香远黄福文陈文震韦卉冯小梅
关键词:中毒一氧化碳C反应蛋白
高通量血液透析临床研究
黄向阳黄培山韦卉宋雪霞张敏陈卉胡海滨蒋耀平韦真理
采用高通透膜血滤器直接在普通容量超滤透析机上进行血液透析称高通量血液透析(HPD),是一种新的透析治疗方法。将该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24例采用F60血滤器进行HPD治疗、对照组15例...
关键词: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
胃十二指肠病变与胃液血清胃泌素比值关系探讨
1996年
易小敏唐慧强杜凌余腊英胡海滨韦卉
关键词:血清胃泌素胃十二指肠病变胃镜检查胃液放射免疫测定
苯海索对谷氨酸引起的神经细胞内游离钙含量的影响
2002年
目的:观察苯海索对谷氨酸引起的神经细胞内游离钙含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加入谷氨酸观察细胞内[Ca^2+]i,培养液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及苯海索的干预作用。结果:加入谷氨酸后细胞内[Ca^2+]i、细胞死亡数、一氧化氮含量显著升高,苯海索各浓度显著抑制[Ca^2+]i及一氧化氮的升高,减少细胞死亡。结论:苯海索对谷氨酸引起的神经细胞内[Ca^2+]i、一氧化氮含量的升高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钙桔抗作用有关。
刘萍姬汴生丁爱国许勇刘滨高远史清秀唐琳韦卉贾丹辉
关键词:谷氨酸神经细胞游离钙THP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 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中毒的程度设轻度中毒组 1 7例、中度中毒组 1 5例、重度中毒组 1 3例 ,并设健康对照组 4 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入院的第 1天 (治疗前 )、第 3天、第 7天抽静脉血进行血清 CRP检测。结果 :入院第 1天 (治疗前 )、第 3天 ,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和 P <0 .0 1 ) ;轻度中毒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第 7天 ,中度中毒组 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第 7天重度中毒组 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 ;中度中毒组第 1天、第 3天、第 7天血清 CRP水平与轻度中毒组相对应入院天数比较 ,除第 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外 ,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重度中毒组第 1天 (治疗前 )、第 3天、第 7天 CRP水平与中度中毒组相对应入院天数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中 CRP水平与中毒的程度有关 ,CRP可作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诊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阮海林杨春旭陈彦华何嗣华李钰申香远黄福文陈文震韦卉冯小梅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C反应蛋白
测定低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了解低水平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分布状态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750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分析浓度在5ng/mL以下的HBsAg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结果7500例受检者中HBsAg阳性共698例,其中HBsAg在5ng/mL以下者共136例。在136例HBsAg低水平患者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中,以HBsAg、抗-HBe、抗-HBc阳性为主,占77.94%。结论在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HBsAg的含量呈低水平状态,提高HBsAg检测的灵敏度有很重要的意义。结合其相关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对确定上述人群有一定帮助。
韦卉韦柳华
关键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