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为华
- 作品数:21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网络历史小说:传统、现代欲说何?被引量:1
- 2008年
- 一、小引
网络小说的兴起和繁荣已然成为一个事实,然而评论界目前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多数还处于一种众声喧哗的命名焦虑或者自说自话的理论游戏当中,有的人压根不承认有什么网络文学,或者认为网络文学是厕所文学,正面的评价则偏向于从游戏精神,草根民主或者超文本等理论视角观照网络文学。有意无意间,研究者们不约而同地忽略了网络小说文本本身。
- 马为华
- 关键词:网络小说历史小说游戏精神众声喧哗草根民主小说文本
- 中国西部文学论
- 整个论文主要包括上下两编以及一个简单的余论.上编考察了西部进入文学的过程和方式.西部,在新时期初期得到了来自诗歌、小说、电影等各方面的关注,各有不同,但又有着共性,应和了特殊时代氛围下的情感心理需要和审美需求,再加上特定...
- 马为华
- 关键词:西部文学地域性他者
- 文献传递
- 金钱人生真相的独特揭示——评肖进军的中篇小说《娱乐总监》
- 2013年
- 湖南作家肖进军的中篇小说缬乐总监》开篇援引了《海南日报》1988年9月8日的一段话,似乎要把读者带回到二十多年前那似乎已经过去了的某个历史场景。但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却会产生非常强烈的类似“现在进行时”的现实感和现场感。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对父女到海南娱乐城“淘金”的都市故事。
- 马为华
- 关键词:中篇小说娱乐城总监《海南日报》金钱湖南作家
- 乡土、革命与“大地”的芬芳——评陶少鸿长篇小说《大地芬芳》
- 2012年
- 《大地芬芳》是湖南作家陶少鸿背离了潮流性的写作方式而成就的一部大作品。作品抛弃了各种理念的束缚和缠绕,也没有采用过多繁复的技巧,以最接近小说原初本质的方式书写了一系列好看的人生故事;在这些故事的铺陈与展开中,土地与革命,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道路,带着他们各自的丰富性甚至是矛盾性,如其所是地存在着,一个坚实的非常富有质感的大地也就在文本中铺展了开来。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当下乡土小说中非常稀缺的乡土风景的描写,这些风景中蕴含的饱满生命气息和宁静动感,构成了坚实大地上流转不息的芬芳,整部小说具有了一种既厚重又灵动的奇妙韵味。
- 马为华
- 关键词:乡土写作
- 一代人的爱与恐惧——《甄嬛传》论析兼及网络小说文学性的思考被引量:1
- 2017年
- 《甄嬛传》是宫斗类小说的经典之作,作品以甄嬛这个人物形象及与当下相似的生存境遇营造了真实感和代入感,进而以爱情为拯救者,吸引读者读得如痴如醉。第一人称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使用,掩盖了意识形态性,回避了暧昧与丰富,本质上是非常自恋的一种创作。最后,质疑了网络文学流行的文化研究的方法,呼吁网络文学的文学性。
- 马为华
- 关键词:网络小说
- 关于西部文学地域性的思考被引量:3
- 2006年
- 西部文学的地域性更多地表现为异域性,作家往往借这样一种特殊化了的地域,来表现某种理念、价值、精神或者是关于人性的寓言化思考。作家往往是在营造一种真实的谎言:西部在这样的营造中,通常都会变成一个神奇而又圣洁的精神家园或乌托邦。作家借用异域来克服人们包括自己对虚构真实性和价值的质疑。因此西部文学具有非常鲜明的神话性特点,这一特点既是优长,又是局限。西部文学发展的真正关键是在如何扬长避短。
- 马为华
- 关键词:西部文学地域性异域性神话性
- 社会关怀与人性良知的交融——论邓宏顺长篇小说《贫富天平》
- 2014年
- 邓宏顺是一个具有深厚生活基础和强烈现实关怀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贫富天平》的根本审美优势在于以一种切实的感性力量显示深刻的思想主旨;宏大叙事和生活氛围的结合,使得小说的人物形象在具有充分理想性的同时也显得非常真实可信,这样既彰显了时代精神,又充满着审美的亲和力。
- 马为华
- 关键词:社会关怀宏大叙事生活氛围
- 神话的消解与超越-论《故事新编》
- 《故事新编》是鲁迅研究中争议较大、最为褒贬不一的一部集子.这些争论主要集中在《故事新编》的体裁、创作方法及油滑的性质等几个方面,多侧重于从社会价值评判的角度去研究和理解《故事新编》.该文侧力图把《故事新编》置放到鲁迅的创...
- 马为华
- 关键词:《故事新编》神话启蒙英雄情结知识分子
- 文献传递
- 知识分子形象谱系里的变数--评梁振华《我的博士老公》被引量:1
- 2016年
- 梁振华《我的博士老公》以一种清新的笔调塑造了梁鸿名这样一个独特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个形象摆脱了以往知识分子形象谱系的固定化刻板化的印象,展现了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身上的新型要素,开拓和丰富了知识分子小说的审美空间。
- 马为华
- 关键词:知识分子刻板印象
- 生态美的命名与生态美学的建构被引量:9
- 2003年
- 生态美学必须对“生态”进行再定义。不恰当的“生态”阐释会使生态美学重归主体论美学或陷入抽象的一元论美学。“生态”的再阐释应是大道形上学根基上的再阐释,“生”即“大道生生”,“态”即“大化流行”,“生态”即天人一体、万物并作的本源性世界。建立在这一重阐释的“生态”之上的生态美学,将有可能突破主客二元对立、化解唯审美主义的僵化立场,完全地体现美学的人文学科特性。
- 马为华陈立群
- 关键词:生态美生态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