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成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2022年秦皇岛近岸海域赤潮成因初探
- 2024年
- 为探究2022年秦皇岛近岸海域赤潮过程的成因,于2022年4—9月进行了水质和赤潮生物调查,利用因子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主要环境因子与赤潮生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22年秦皇岛近岸海域共发生8次赤潮,累计赤潮面积716.1 km^(2),根据赤潮藻种差异和暴发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夜光藻赤潮、硅藻-裸藻(中肋骨条藻、运动异双鞭藻、伪菱形藻属)赤潮和甲藻(锥状斯克里普藻和叉状角藻)赤潮3种主要的赤潮过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季节因子的主要作用时间为7—9月,氮磷营养盐因子的主要作用时间为4月和7月。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夜光藻喜低温,其赤潮发生时往往伴随有较高浓度的铵氮和活性磷酸盐;中肋骨条藻、运动异双鞭藻和伪菱形藻属对各类环境因子具有广泛的耐受性,但更喜高温和富氮海水;叉状角藻和锥状斯克里普藻在寡磷环境下生存竞争力更强。综合两种方法的结果认为,3种赤潮过程的成因各不相同:充足的饵料藻及适宜的水温是引发和维持夜光藻赤潮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温盐条件和富营养化环境是形成硅藻-裸藻赤潮的主要原因;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海水扰动促进了锥状斯克里普藻孢囊的萌发并引发赤潮;而磷限制是锥状斯克里普藻赤潮向叉状角藻赤潮转变并使之得以维持的主要原因。
- 徐金涛姚远杨雯王众李欣阳谭法启李微微马继成马新
- 关键词:赤潮典范对应分析
- 秦皇岛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6
- 2014年
- 对秦皇岛海域34个表层沉积物中的Hg、As、Cu、Pb、Zn、Cd、Cr的含量进行了分析,Hg含量的最大值位于调查海域的南部远岸处,空间分布东部高于西部。As、Cu、Pb、Zn、Cd、Cr 6种重金属的分布具有相似的规律性,在调查海域近岸和东南部形成两个高值区,大体分布东北部高于西南部。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秦皇岛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秦皇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低,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大到小依次为Hg>Cd>As>Cu>Pb>Cr>Zn。
- 陈燕许自舟胡莹莹张建乐马继成
- 关键词:秦皇岛海域沉积物重金属
- 秦皇岛近岸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6
- 2019年
- 对秦皇岛海域46个站位的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A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海水中Cu、Cd、As含量在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范围内波动,部分站位Pb、Zn、Hg含量超过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调查海域北部海水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略高,各季节综合污染指数比较稳定,海水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全部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高的区域主要位于戴河口以北的近岸海域,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由大到小依次为Hg>Cd>As>Cu>Pb>Zn,调查海区表层沉积物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多种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低。
- 陈燕张勇张勇张彦龙李莉马继成
- 关键词:秦皇岛海域重金属生态风险
- 2009年河北省近岸海域贻贝监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海洋贝类体内及其栖息底质污染物的残留状况可反应海洋生物环境,文中阐述河北省近岸海域贻贝监测的分析及方法,为此处海洋水产养殖及环境提供了依据。
- 马继成
- 关键词:生物环境污染物
-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 2010年
- 文章简要分析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应在思想上树立科学发展观,打造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循序渐进地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
- 张建乐陈武军马继成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环渤海经济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