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克学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链霉菌
  • 2篇酶学性质
  • 1篇单胞菌
  • 1篇乙醇
  • 1篇荧光假单胞菌
  • 1篇原核表达
  • 1篇生物酶
  • 1篇嗜冷菌
  • 1篇纤维乙醇
  • 1篇酶学性质研究
  • 1篇目的蛋白
  • 1篇耐热
  • 1篇内切纤维素酶
  • 1篇混合发酵
  • 1篇发酵
  • 1篇RRNA

机构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高克学
  • 2篇贾英民
  • 2篇于宏伟
  • 2篇郭润芳
  • 2篇马雯
  • 1篇亢春雨
  • 1篇李宁
  • 1篇王雪静
  • 1篇周硕
  • 1篇白玉
  • 1篇石兰会
  • 1篇林杨
  • 1篇韩军
  • 1篇赵男
  • 1篇冯大龄
  • 1篇史宝胜
  • 1篇柯晓静
  • 1篇展海宁
  • 1篇赵宏飞
  • 1篇张柏林

传媒

  • 1篇中国乳品工业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原料乳中嗜冷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从来自河北保定一牛场的原料乳中筛选出12株嗜冷菌,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数据,其中8株嗜冷菌被确定为荧光假单胞杆菌,1株嗜冷菌被鉴定为食醇鞘氨醇杆菌,3株嗜冷菌被鉴定为短黄杆菌。对不同季节的原料乳采样表明,按数量统计,荧光假单胞菌在嗜冷菌中占的比重大于40%。生长性状研究表明,荧光假单胞菌菌株PF5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7时能促进其生长;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培养介质的pH值逐渐上升到8.3,并长时间保持稳定和产生蛋白酶。
石兰会高克学赵宏飞展海宁张柏林
关键词:嗜冷菌荧光假单胞菌
蚀木链霉菌KX6耐热内切葡聚糖酶的产生及酶学性质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从堆肥中筛选到一株产耐热内切葡聚糖酶的放线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蚀木链霉菌(Streptomyces Xylophagus)。实验中对其产酶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碳源为1%(w/v)羧甲基纤维素钠,氮源为1%(w/v)豆粕粉,250ml三角瓶30%装液量,接种量为2%,培养基初始pH为8.0,培养温度为40℃,200r/min培养48h后,发酵液中内切葡聚糖酶活达到0.538IU/ml。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7.0,50℃下酶活保持1h不变,60℃保温1h,仍有60%的原酶活性,pH为6.0~7.0酶活稳定,该酶属于一种耐热的中性内切葡聚糖酶。
高克学郭润芳于宏伟贾英民马雯林杨周硕
关键词:RRNA酶学性质
麦秸纤维质的生物酶糖化技术
郭润芳贾英民于宏伟史宝胜柯晓静李宁韩军马雯裴家伟亢春雨王雪静冯大龄高克学赵男白玉
该研究首次成功分离到3个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基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构建出3个基因工程菌株,高效表达耐热纤维素酶的工程菌株R63E,该菌株经IPTG诱导18h后内切纤维素酶活力达到3.12IU/Ml;分泌外切纤维素酶的工...
关键词:
关键词:纤维乙醇混合发酵
蚀木链霉菌耐热内切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的自然生物资源,而来源于低成本的可再生性纤维素资源的生物制品和生物能源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又是非常重要的,利用纤维素酶的降解作用进行纤维素的生物转化有着广阔的前景。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利用...
高克学
关键词:原核表达酶学性质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