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惠
- 作品数:15 被引量:71H指数:6
-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海洋灾害地质风险评价在辽东湾浅海油气开发区的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基于在辽东湾浅海油田多年调查获取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构建以油气开发区潜在灾害地质类型为基础的灾害地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潮流冲刷槽、浅滩、埋藏古河道、易液化砂层、软弱地层和浅层气等6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采用模糊数学评判法对海区灾害地质风险性作定量评价。评价结果划为5级风险区(风险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其中,潮流冲刷槽为本区的高风险区,地势平缓的潮滩为低风险区。评价结果与区内已建海洋工程的评价分析相互印证,对海上工程建设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高小惠亓发庆冯京
- 关键词:灾害地质油气区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浅地层结构探测被引量:16
- 2014年
- 在对2012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实测浅地层剖面资料进行地质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将浅地层剖面与钻孔地层岩性划分进行对比,标定了标准反射界面,通过对浅地层剖面各反射波组、内部反射结构的追踪、对比分析以及测线间的闭合检查,划分出5个主要反射界面和4个声学地层单元,揭示了各地层单元的分布特征。对拟建跨海通道路线选区典型探测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讨论。
- 赵铁虎高小惠齐君
- 关键词:跨海通道渤海海峡
- 渤海湾曹妃甸深槽海区地形地貌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9
- 2016年
- 通过研究浅层地震剖面、侧扫声纳和水深地形等数据资料,得出,曹妃甸沙岛的岬角地貌引起深槽海域局部潮流流速增大,甸头前沿深槽区以冲刷为主,最大水深达42 m,刷新了渤海湾最大水深记录,深槽部位的侵蚀量最大,深槽南坡冲刷幅度大于北坡,工程建设后期深槽区侵蚀冲刷程度有变小变缓趋势。早期深槽的形成是由于浅部断层受深部构造影响发生阶梯状错断沉陷,海底地层形成古凹槽,但深槽海底地层沉陷速率略大于沉积速率,使得深槽海域长期保持了渤海湾最大的水深环境。初步得出在历史时期曹妃甸深槽经过2万a以上长期存在,深槽的走向经历了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的转化过程。认为地质构造、古滦河三角洲演变、海洋水动力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内外营力作用共同控制了曹妃甸海区地貌体系的发育与演化。达到了研究渤海湾曹妃甸深槽海区地形地貌控制因素和深槽的地质演化的目的,为曹妃甸港的规划、运营期维护和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 褚宏宪史慧杰宗欣高小惠方中华刘晓东
- 关键词:深槽冲刷
- 浅海区C-Boom型浅地层剖面地层畸变及校正被引量:6
- 2011年
- 浅地层剖面测量是海洋工程勘察、灾害地质调查和大陆架海洋地质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资料解译的准确程度将对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的可靠性造成直接影响。由于C-Boom型浅地层剖面仪的发射换能器与水听器是分开安置的,当调查区域的水深过浅时,将其近似为自激自收的单道地震系统会导致地层的畸变,水深越浅地层畸变率越大。根据浅地层剖面仪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了C-Boom型浅地层剖面仪地层畸变率的计算公式及地层畸变校正公式,为用C-View软件更准确地解译此类浅地层剖面资料提供了参考。
- 王方旗亓发庆姚菁高小惠赵洪鹏
- 关键词:浅地层剖面畸变率
- 辽东湾浅海油气资源开发区灾害地质环境特征及风险评价
- 辽东湾顶部浅海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针对该区油气资源开发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即灾害地质环境及海底稳定性,选择油气资源开发区作为重点研究区,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 灾害地质类型的形成与发展与其...
- 高小惠
- 关键词:灾害地质环境特征
- 渤海海峡及周边地应力分布规律与应力积累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为研究渤海海峡及周边表层、浅表层地应力分布规律的异同及区域应力积累程度,以通道中轴线上布设的5个浅钻水压致裂数据为基础,结合收集的周边区域深钻数据,建立了海峡处表层、周边区域浅表层应力参数随深度分布的离散点图,计算出了各参数与深度的回归公式,研究表明,Hσ和hσ两个水平主应力与深度符合线性关系式,HK,hK,aK三个侧压系数与深度符合双曲关系式,HhK,Hμ,mμ三个比值参数与深度的双曲线关系不明显,总体上更接近于线性分布。对比研究表层、浅层的回归公式发现,两者的水平主应力回归公式差异显著,侧压系数回归公式差异较小,比值参数的回归公式基本一致,揭示基于工程的表层应力测量数据也可以用于脆性地壳的应力积累与地震活动性分析中。分析区域能量积累状况,提出对于mμ>0.7的浅部逆断点,需结合Hμ的值综合确定其能量积累程度;测点的Hμ,mμ值综合研究后认为渤海海峡19个表层测点及周边86%的浅层测点处于中低水平的应力积累中,地壳稳定性高;京津唐地区的部分测点应力积累水平较高,地壳稳定性差,需要密切关注,但对跨海通道工程的影响不大。取得的认识对环渤海区的构造应力场、断裂活动性研究及通道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郑红霞张训华赵铁虎高小惠齐君
- 关键词:地质工程渤海海峡水压致裂法应力积累
- 深海拖曳系统定位技术及其应用与展望被引量:7
- 2012年
- 阐述了海洋地球物理导航和水下声学导航等水下定位的技术方法,着重探讨了水声定位在深拖系统定位中的应用。分别简述了3种传统的声学定位系统的优缺点,并详尽介绍了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分别举例说明市场上典型产品的性能及应用情况,指出了在水下拖体导航中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当前水下拖体定位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认为组合式声学导航和融合导航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 单瑞赵铁虎梅赛高小惠
- 基于海陆对比建立苏北—南黄海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地层格架被引量:3
- 2020年
-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依托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并结合WX5-ST1井、N5井及南京江宁地区典型剖面,利用岩性、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在识别苏北—南黄海盆地各级层序界面的基础上,将研究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C1、LC2)和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C1—MC3)。研究表明,南黄海盆地与苏北盆地实为被海岸线分割的同一沉积盆地,其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其中:LC1长期基准面旋回(上二叠统)不对称性明显,最大海泛面MFS1对应于龙潭组中下部浅海陆棚相的泥岩,LC2长期基准面旋回(下三叠统)因后期印支运动抬升剥蚀,仅存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研究区MC1旋回期(龙潭组)主要发育潮坪、泻湖、三角洲等海陆过渡相,各地水深相差不大;MC2、MC3时期(大隆组、青龙组)发育浅海陆棚、潮坪、泻湖及碳酸盐岩台地等沉积相,水体演变为南西深而北东浅,分析认为是东吴运动时期盆地差异抬升的结果。
- 李文强郭兴伟王艳忠蔡来星蔡来星吴志强杨田张训华吴志强
- 关键词:海陆对比地层格架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地质条件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性涉海工程,对工程区域进行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与分析是工程前期的基础工作。在收集已有资料和实际勘测基础上,分析了渤海海峡海底地貌特征,初步查明了新近纪以来的地层岩性结构,甄别出了主要的活动断裂,开展了渤海海峡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并对潜在震源区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侵蚀陡坎、沟槽、侵蚀洼地、潮流沙脊及水下浅滩等是通道建设的不利因素;沿长岛列岛岛链基岩埋深较浅,有利于海底隧道施工;拟建跨海通道位于震级上限6.0-7.0潜在震源区,其中,7.0级潜在震源区主体位于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是工程抗震的重点设防区。
- 赵铁虎齐君梅赛高小惠冯京李攀峰
- 关键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地质条件
- 辽东湾顶太-葵管道路由区潮流场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3
- 2010年
- 辽河油田太-葵管道路由区位于辽东湾顶潮汐水道区,研究利用普林斯顿大学的河口、陆架和海洋模式(ECOM),考虑M2、S2、K1、O1四个主要分潮的影响,对辽东湾顶三维潮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着重对太-葵管道路由区进行动力分析。潮位和潮流的验证表明,该文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地用于辽东湾顶流场的预报模拟,为将来工程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保证海上工程的安全等研究奠定基础。
- 高小惠亓发庆边淑华岳娜娜王方旗赵洪鹏
- 关键词:海底管道三维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