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扬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造血
  • 3篇干细胞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肿瘤
  • 2篇粒细胞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凋亡
  • 1篇穴位
  • 1篇穴位注射
  • 1篇血功能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血液
  • 1篇血液肿瘤
  • 1篇亚胺培南
  • 1篇烟曲霉菌

机构

  • 8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高扬
  • 7篇肖扬
  • 6篇蒋祖军
  • 4篇庞妍
  • 3篇肖浩文
  • 2篇李红波
  • 2篇张小明
  • 2篇李勇华
  • 1篇梁伟佳
  • 1篇李利
  • 1篇李力
  • 1篇王林
  • 1篇欧阳玲
  • 1篇刘增慧
  • 1篇何丽
  • 1篇韩娜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广东省医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在1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新诊断的1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分别接受DA或TA化疗方案,采用随机空白对照、自身交叉的研究方法,观察rhIL-11对化疗后血小板下降恢复的影响。化疗结束后24h开始使用rhIL-11,皮下注射,连用7~14d,血小板稳定在30×10^9/L且无明显的出血倾向时停药。结果rhIL-11明显提高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减少输注血小板的次数,且rhIL-11注射后患者不良反应轻微,主要表现为乏力、肌肉酸胀或低热等。结论rhIL-11可有效促进化疗后外周血小板恢复,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耐受性好。
蒋祖军肖扬肖浩文高扬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1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血小板减少症
苦参碱对受^(192)铱照射人员骨髓造血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受192铱(192Ir)低剂量照射人员骨髓造血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受192Ir迁延性低剂量照射(0.05~0.66 Gy)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复方皂矾丸、苦参碱和安慰剂治疗。采用Annexin V-FITC及PI双染,应用FACScan进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观察受照人员治疗前后骨髓象、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受照人员骨髓各系均可见形态学异常,总异常率(减低+极度活跃)为20.4%;骨髓细胞凋亡率随时间迁延而降低。受照人员各类染色体畸变中,非稳定性畸变检出率较高。经苦参碱及复方皂矾丸治疗后6个月各系形态异常逐步恢复接近正常,骨髓细胞凋亡率增高。其中以苦参碱治疗后疗效更为显著(P<0.01),随访5年复查各类染色体畸变与健康体检人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无肿瘤发生。结论苦参碱作为辐射防护剂可改善192Ir小剂量辐射人员骨髓造血功能,并能诱导受辐照射人员骨髓细胞凋亡。
李红波肖扬蒋祖军李力庞妍高扬李勇华王林
关键词:苦参碱骨髓造血功能凋亡
体外激活的免疫细胞输注救治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的病例报告
本文就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进行了研究,本例患者采用经典的BU/CY预处理方案,摧毁骨髓及免疫系统,3次植入均告失败,经G-CSF及输血支持治疗6个月自体造血仍未恢复,临床及骨髓象改变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此类患者既往除...
高扬蒋祖军肖扬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免疫疗法
文献传递
足三里穴位注射异丙嗪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顽固性呕吐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评估足三里穴位注射异丙嗪在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顽固性呃逆和(或)呕吐患者中的疗效。方法血液系统肿瘤化疗期间常规甲氧氯普胺静脉注射预防呕吐的基础上仍发生顽固性呃逆和(或)呕吐的患者51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足三里注射组26例,出现顽固性呃逆和(或)呕吐后加用异丙嗪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25例,出现顽固性恶心和(或)呕吐后继续甲氧氯普胺强化止吐治疗。结果足三里注射组治愈率为80.77%,对照组治愈率为24%;足三里注射组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采用Radit分析,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足三里注射组患者穴位注射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异丙嗪在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出现的顽固性呕吐疗效确切、安全。
刘增慧肖扬蒋祖军高扬李勇华李利庞妍何丽
关键词:顽固性呕吐足三里穴位注射异丙嗪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年后发生肺烟曲霉菌病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1例(英文)
2010年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多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移植后易并发全身多脏器的病变,其中尤以肺部并发症多见。肺部并发症绝大部分为感染性疾病,小部分为非感染性疾病,两者亦可并存,但当移植病患同时发生肺部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时,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目的:报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年后发生肺侵袭性烟曲霉菌病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1例,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预防、临床表现和恰当的治疗方法。方法: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73d出现发热伴咳嗽,活动后胸闷,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前段、中叶及下叶背段可见片状阴影,进一步行右肺上叶病灶穿刺活检、培养。结果与结论: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肺泡扩张,肺泡上皮增生,肺间质增厚,间质细胞增生,并见少许散在的异型淋巴样细胞,肺功能中最大通气量明显下降,残气量增加,肺活量减低,基础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值为59.27%。肺穿刺物培养提示烟曲霉菌生长。细胞免疫组化提示为T淋巴细胞,:CD3(+)、CD45RO(+),CD20(-),CD79a(-),MPO(-),CD34血管(-)。患者确诊肺侵袭性烟曲霉菌病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经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注射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甲基泼尼松、硫唑嘌呤、阿奇霉素治疗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治疗40d后复查胸部CT病灶完全吸收。
肖浩文蒋祖军肖扬高扬张小明庞妍欧阳玲
关键词:曲霉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
成人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2002年
梁伟佳高扬
关键词:成人病例报告
CCL3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外泌体的分泌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3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BMSCs)外泌体分泌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和活细胞计数检测h BMSCs的增殖活性;采用电镜观察、流式细胞术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对外泌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CCK-8检测显示,CCL3组细胞的存活率大于对照组(P<0.05);活细胞计数结果显示,CCL3组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h BMSCs表达CCR1、CCR5和CCR9 3种CCL3特异性受体;CCL3作用h BMSCs后,CCR9荧光强度明显增强,CCR5和CCR1荧光强度无显著差异。NT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CL3组外泌体分泌量明显减小(P<0.05),同时微囊泡(粒径大于100 nm)数明显增多(P<0.05);外泌体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CCL3组的CD9+外泌体阳性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CCL3促进h BMSCs增殖并抑制其外泌体的分泌,同时影响h BMSCs外泌体的粒径分布,无效的微囊泡增多。
段锋祺陈丽璇周兆高扬刘革修韩娜肖扬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治疗血液肿瘤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评价两种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治疗血液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83例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分别接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治疗,亚胺培南组42例,美罗培南组41例,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临床表现、退热时间、细菌学培养结果及不良反应;临床分离菌株分别进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经咽拭子、血、尿培养共获得102株病原菌,治疗后亚胺培南组病原菌清除率为87.27%,美罗培南组为85.11%,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和70.03%,P>0.05;但亚胺培南组体温由(39.1±0.73)℃降至(37.1±0.52)℃时间为(1.8±0.6)d;而美罗培南由(38.7±0.96)℃降至(37.3±0.65)℃的时间为(3.3±0.9)d,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亚胺培南组平均疗程亦较美罗培南组短[(6.1±2.0)d对(7.5±1.7)d,P=0.038)],两种药物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均较少而轻(11.90%对9.75%,P>0.05)。结论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治疗血液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有效、安全;二者抗菌谱及临床疗效相近,亚胺培南在退热时间及平均疗程上优于美罗培南。
肖扬蒋祖军肖浩文张小明高扬庞妍李红波
关键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