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飏

作品数:23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细胞
  • 10篇贫血
  • 8篇干细胞
  • 7篇再生障碍性贫...
  • 7篇障碍性贫血
  • 6篇骨髓
  • 5篇造血
  • 5篇贫血患者
  • 4篇细胞治疗
  • 4篇免疫
  • 4篇基因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白血
  • 3篇异基因
  • 3篇异基因造血干...
  • 3篇异基因造血干...
  • 3篇造血干
  • 3篇造血干细胞
  • 3篇造血干细胞移...
  • 3篇树突

机构

  • 21篇广州军区广州...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市第十二...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高飏
  • 17篇肖扬
  • 17篇蒋祖军
  • 12篇欧阳玲
  • 12篇李勇华
  • 11篇庞妍
  • 9篇刘增慧
  • 6篇张乐琴
  • 6篇李利
  • 6篇肖浩文
  • 4篇张小明
  • 3篇王晓怀
  • 2篇王洋
  • 2篇李红波
  • 2篇李桂兰
  • 2篇李力
  • 2篇邝丽萍
  • 2篇李颂文
  • 2篇何丽
  • 2篇徐文宁

传媒

  • 7篇广东省医学会...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7篇2013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yBor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对28例初发和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用环磷酰胺200mg,每疗程的第1~4天静脉滴注;硼替佐米1.0~1.3mg/m2,每疗程的第1...
李勇华肖扬蒋祖军高飏李利庞妍刘增慧张乐琴欧阳玲
关键词:骨髓瘤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伴高丙种球蛋白血症一例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难治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疗效.方法:一名42岁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T/髓)女性患者,行同胞10/10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7个月,出现广泛性慢性移植...
李勇华肖扬蒋祖军高飏庞妍刘增慧张乐琴欧阳玲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利妥昔单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1例的观察与护理
2011年
2007-02-2009-02我科将亲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李桂兰孙欣高飏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IFN-γ和TNF-α表达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AA)血浆及CD3+、CD8+细胞胞质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及其在c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50例cAA患者及50例健康志愿者血浆IFN-γ、TNF-α的水平,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CD3+、CD8+细胞胞质内IFN-γ、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cAA患者血浆中IFN-γ、TNF-α的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8+细胞胞质内IFN-γ、TNF-α的水平亦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A患者T淋巴细胞高表达IFN-γ、TNF-α,其中CD8+T淋巴细胞亦高表达IFN-γ、TNF-α,这可能是cA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机制之一。
庞妍肖扬高飏蒋祖军王晓怀
关键词: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T淋巴细胞
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IFN-γ及TNF-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治疗前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治疗慢性再障的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14例正常对照组和14例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个月后外周血CD3+细胞、CD8+细胞内IFN-γ,TNF-α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中IFN-γ,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慢性再障患者血浆中及CD3+细胞内、CD8+细胞内IFN-γ,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治疗10个月后,IFN-γ,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能下调慢性再障患者CD3+,CD8+细胞内IFN-γ,TNF-α的表达,降低血浆IFN-γ,TNF-α的水平,对慢性再障有较好的疗效。
庞妍肖扬蒋祖军王晓怀陈嘉榆高飏肖浩文张小明欧阳玲
关键词:贫血免疫细胞
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被引量:30
2019年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VC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5例应用VCD方案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的MM患者资料。结果患者应用VCD中位疗程为4(2~8)个。治疗的总体缓解率(ORR)为85.5%(45/55),其中完全缓解及接近完全缓解(CR/nCR)率为27.3%,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23.6%,部分缓解(PR)率34.6%;合并肾功能不全的10例患者总有效率80.0%,45例肾功能正常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7)。中位随访13.5(1~61)个月,预计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27(1~61)个月,中位缓解持续(DOR)时间18(1~50)个月,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49(1~64)个月。单因素分析中,ISS分期Ⅲ期、难治复发、疗效未达VGPR及肾功能异常是影响PFS的不良因素;ISS分期Ⅲ期及肾功能异常是影响OS的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中,ISS分期Ⅲ期及疗效未达VGPR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ISS分期Ⅲ期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安全性分析显示VCD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统计其不良反应,最常见的3/4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感染(20.0%)、周围神经病变(5.5%)、高血压(5.5%)。最常见的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10.9%)、中性粒细胞减少(9.0%)和贫血(5.5%)。共有2例(3.6%)患者因严重的神经毒性更换治疗方案,2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死亡(3.6%)。结论 VCD方案在初治/复发难治患者中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以接受,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安全应用。
韩娜李勇华高飏段锋祺欧阳玲张鹏蒋祖军肖扬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
供受者HLA高分辨基因型不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供受者HLA高分辨基因型错配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的176对供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
庞妍肖扬蒋祖军肖浩文李勇华高飏欧阳玲刘增慧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ATA-1、GATA-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干细胞因子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GATA-1、GATA-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干细胞因子基因在骨髓造血及成脂调控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GATA-1、GATA-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干细胞因子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正常人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收集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6位正常人骨髓液各10mL,Ficoll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达70%~80%融合后扩增传代。取传至第3代的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提取总RNA,比较各组基因与内参基因之间的差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ATA-1、GATA-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干细胞因子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正常人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量。结果与结论:与正常人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间充质干细胞的GATA-2和干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降低(P=0.012,0.03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表达量升高(P=0.035);两组GATA-1基因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GATA-2、干细胞因子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影响AA患者骨髓微环境的造血调控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解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易成脂的原因。
何丽肖扬蒋祖军李利李勇华欧阳玲高飏邝丽萍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临床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初步观察。结果 11例患者输注BMSC治疗前后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明显减低、CD4/CD8比值上升、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上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输血间隔时间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肾功能指标(尿素氮及肌酐)以及感染次数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BMSC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高飏肖扬蒋祖军李力李勇华张小明李利庞妍欧阳玲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微环境
达沙替尼联合强的松治疗初诊老年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导
1例64岁男性患者,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属高危患者,予达沙替尼70mg 2次/d+强的松1mg.kg-1.d-1,诱导治疗30天,治疗过程患者骨髓抑制严重,达沙替尼减量至5...
王洋高飏李勇华
关键词:达沙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阳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