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晓华

作品数:18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安阳地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糖尿
  • 11篇糖尿病
  • 6篇胰岛
  • 6篇胰岛素
  • 6篇糖尿病患者
  • 6篇病患
  • 5篇细胞
  • 4篇血糖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1型糖尿病
  • 4篇2型糖尿
  • 4篇2型糖尿病
  • 3篇代谢
  • 3篇脱氧
  • 3篇疗效
  • 3篇甲状腺
  • 3篇寡脱氧核苷酸
  • 3篇核苷酸
  • 3篇干扰素

机构

  • 18篇安阳地区医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18篇魏晓华
  • 11篇田德增
  • 9篇任保仙
  • 8篇张永选
  • 7篇刘明哲
  • 3篇王海敏
  • 3篇王鹏虎
  • 2篇赵永强
  • 1篇鲍启德
  • 1篇孟君霞
  • 1篇石国梁
  • 1篇王晓寒
  • 1篇汪丽
  • 1篇高用琴
  • 1篇吴广银
  • 1篇朱华伟
  • 1篇栾春来
  • 1篇陈品
  • 1篇王升
  • 1篇王利强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临床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山东医学高等...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与注射用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营养支持、局部理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与注射用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2.5%低于观察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足部麻木、足部肿胀、足部刺痛及足部发凉等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效果显著,可加快溃疡愈合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魏晓华
关键词:前列地尔早期糖尿病足
黄连素对外源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短期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存在外源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对外源性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加用黄连素,监测空腹、餐后2 h血糖,调整药物用量,35 d后测定空腹胰岛素水平,用HOMA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黄连素对全部患者黄连素均有效,14 d起效,21 d达最佳效果,35 d可减将胰岛素减少30%。结论:黄连素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改善外源性胰岛素抵抗。
田德增张永选魏晓华刘明哲任保仙王鹏虎
关键词:黄连素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CpG寡脱氧核苷酸对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CpG寡脱氧核苷酸(ODN)对1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以及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PBMC根据刺激物不同分为对照组、CpG组(CpGODN 2 nmol·mL-1)。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BM CIFN-γmRNA、IL-12mRNA和IL-10mRNA的表达。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IFN-γmRNA和IL-12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1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PBMC经CpGODN刺激后,IFN-γ mRNA和IL-12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1),IL-10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PBMC表达IFN-γ和IL-12下降,CpGODN可促进其表达,增强其免疫调节能力。
田德增张永选魏晓华任保仙刘明哲王海敏
关键词:1型糖尿病CPG寡脱氧核苷酸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
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A组121例和B组79例,A组的UAER20~200μg/min;B组的UAER≥200μg/min;同时,依据血尿酸水平是否升高分为C组(119例)和D组(81例)。对4组之间的病程、血尿酸(BUA)、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比较,探讨血尿酸、尿微量蛋白水平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三者相关性关系。结果 4组患者之间的血UA与UAER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当中,血UA与UAER是导致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主要因素。结论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当中,血UA、UREA水平是影响患者动脉内膜病变的主要指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注意,如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患者发生颈动脉内膜病变。
魏晓华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0例患者患有糖尿病,对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探讨其临床治疗过程中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的相关性。结果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和临床症状非再加重的比例,发现患有糖尿病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差异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结论患有糖尿病和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的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脉粥样硬化程度更重,也是临床上促发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这些因素的控制和预防可以有效的降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作几率,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魏晓华
关键词:糖尿病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病性贫血的疗效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病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2月至2013年6月慢性病性贫血患者200例,按照治疗药物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r Hu EPO),对照组行常规原发病治疗。治疗8周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以及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95例心悸气短、头昏眼花、食欲不振等慢性贫血病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血液学指标以及血清铁、总铁结合力以及转铁蛋白饱和度相比于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结论对慢性病性贫血患者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栾春来孟君霞王晓寒李永峰石国梁魏晓华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慢性病性贫血对症治疗
姜黄素增强人乳头瘤状甲状腺癌细胞TP C-1放射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乳头瘤状甲状腺癌细胞TCP-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索姜黄素可能作用的信号通路,为甲状腺癌放射增敏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使用姜黄素和放射性碘处理人乳头瘤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p50、p65、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使用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PDTC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凋亡变化。结果姜黄素和放射性碘处理人乳头瘤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后,细胞增殖率下降,克隆形成减少,凋亡上升,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并呈浓度依赖性。这些结果表明姜黄素可增加TPC-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碘放射后TPC-1细胞NF-κB通路活化,姜黄素可以抑制碘放射后TPC-1细胞NF-κB通路的激活。使用抑制剂抑制NF-κB通路的活性,细胞增殖下降,克隆形成减少,凋亡上升,放射敏感性升高。结论姜黄素可能靶向NF-κB信号通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调节甲状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赵永强田德增魏晓华鲍启德吴广银崔月龙
关键词:姜黄素NF-ΚB信号通路
成人1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中影响患者血糖达标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对1型糖尿病在控制及并发症方面的研究(DCCT),对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该病治疗当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就胰岛素强化治疗举措而言,其内容有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DI)及胰岛素泵(CSII)治疗。当DCCT研究完成后,采用CSII治疗患者比例从原先29.7%攀升至42.5%[1]。本研究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安阳地区医院诊治的1型糖尿病患者104例,
魏晓华
关键词:1型糖尿病胰岛素泵血糖血红蛋白A
不同治疗方法对Graves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131I、外科手术对Graves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符合Graves病诊断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分为抗甲状腺药物组(39例)、131I治疗组(48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组(19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采用化学发光免疫仪检测游离T3、游离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电化学发光仪检测TSH受体抗体(TRAb)。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3+CD4+.CD3+CD8+、CD3/(CD16+CD56+)、CD3-CD19+等水平。结果治疗后3个月,与其他两组相比,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组游离B、游离T4、TRAb水平降低,TSH水平升高(F=52.95—126.81,P均〈0.05)。治疗后6个月,131I治疗组与抗甲状腺药物组相比,游离B水平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T4、TSH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TRAb水平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F=42.69,P〈0.05)。治疗后12个月,各治疗组游离B、游离T4、TSH、TRAb趋向正常水平。治疗前,3组患者CD3+、CD3+CD4+,CD3+CD8+、CD4VCD8+,CD3/(CD16+CD56+)、CD3-CD1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时间点,与其他两组相比,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组CD3+、CD3+CD4+、CD3+CD8+、CD4+/CD8+水平均最低(F=3.48—68.28,P均〈0.05);与抗甲状腺药物组相比,治疗3个月后,131I治疗组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9+明显升高(F=13.85—68.28,P均〈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指标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游离B、游离T4、TRAb与CD3+(r=0.319,0.402,0.426,P均〈0.01)、CD3+CD4+(r:0.467,0.526,0.453,P均〈0.01)、CD3-CD19+(r=O.493,0.462,0241,P〈0.01)呈正相关,与CD3+CD8+(r=-0.422,-0.523,-0.344,P均〈0.01)、CD3(CD16+CD56+)(r=-0.597,
赵永强田德增魏晓华陈瑞锋王升陈贵存高用琴王利强
关键词:GRAVES病甲状腺功能淋巴细胞亚群
CpG寡脱氧核苷酸对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Th1/Th2型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CpG寡脱氧核苷酸(ODN)对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12以及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8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20名健康人PBMC根据刺激物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CpG ODN组(2 nmol/mL)。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BMCIFN-γ mRNA、IL-12 mRNA和IL-10 mRNA的表达。结果 1型糖尿病患者PBMC空白对照组IFN-γ mRNA和IL-12 mRNA的表达低于健康人(P<0.01,P<0.05),IL-10 mRNA的表达与健康人相似(P>0.05)。经CpG ODN刺激,IFN-γ mRNA和IL-12 mRNA的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P<0.01),但低于健康人(P<0.01,P<0.05),IL-10 mRNA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似(P>0.05),与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G ODN可促进1型糖尿病患者PBMC产生IFN-γ和IL-12,增强Th1型免疫反应。
田德增张永选魏晓华刘明哲任保仙王海敏王鹏虎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