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坤明
- 作品数:17 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淄博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4小时十二指肠运动变化被引量:11
- 2000年
-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周患者的十二指肠运动及FD不同临床类型的特点。方法:用动态胃窦十二指肠压力监测仪对31例FD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行24h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检测。结果:FD患者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MC)周期数(2.18±0.97)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3.05±0.80,P<0.01),MMCⅡ相时程明显延长(FD患者:69.80min±31.85min,正常对照组:44.70min±13.59min,P<0.01)。FD各临床类型中,运动障碍样型患者的MMC周期数减少最为明显(1.98±0.98)。FD患者餐后十二指肠动力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也以运动障碍样型降低最为明显。检测过程中,FD组12例(38.71%)和正常对照组2例(10%)出现高幅孤立性活动(P<0.05),FD组中10例发生于运动障碍样型患者(P<0.05)。结论:FD患者存在消化期及消化间期十二指肠运动异常,以运动障碍样型表现最为明显。
- 黄坤明李兆申邹多武许国铭尹宁
- 关键词:测压法十二指肠
-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 2009年
- 目的研究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周围性部分性脾栓塞,栓塞剂为明胶海绵,以明胶海绵与脾动脉分支关系公式得出的明胶海绵颗粒数为基础,术中多次造影分次追加控制栓塞面积,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2例青年Child分级A级患者栓塞了75%,6例肝癌伴脾亢者为40%左右,其余均在50%~60%之间。术后24h、72h、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复查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5),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显效、并发症少。术中多次造影分次追加能防止过度栓塞和栓塞不足,减轻并发症。
- 黄坤明李娜曹京梅于峰兰永廷冯珉
-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栓塞
- 术前标识在胃小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检查中的应用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术前采用黏膜负压吸引导致病变表面或周围黏膜发红出现红印进行术前标识的方法在胃小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36例接受超声内镜检查的胃小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115例进行术前标识,121例未标识,对比超声内镜检查操作时间和病变检出率。结果:两组患者中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0,t=0.5974,χ^(2)=0.693,P>0.05)。术前标识组超声内镜检查操作时间(3.46±2.14)min,未标识组(4.71±3.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69,P<0.01);术前标识组首次超声内镜检查病变检出率97.39%(112/115),未标识组90.91%(110/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P<0.05)。结论:采用黏膜负压吸引出现红印的术前标识方法可缩短超声内镜检查操作时间,提高病变检出率,值得进行推广。
- 尚华王涛兰永廷黄坤明孙胜楠李敏
- 关键词:超声内镜内镜检查术胃隆起性病变超声微探头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初步观察
- 2001年
- 贾同福黄坤明石磊李明东
- 关键词:紫外线自血回输溃疡性结肠炎
- 炎症性肠病(IBD)活动程度与血小板、血沉相关性分析
- 目的观察 IBD 病人血小板数及平均体积,血沉是否可作为 IBD 活动程度参考指标。方法根据病史资料对病情活动进行评分:UC 根据 Truelove 评分,分为轻、中、重度;克罗恩病(CD)根据 CDAI 指数评分。资料...
- 袁圣安黄坤明于峰曹京梅李娜冯珉兰永廷
- 文献传递
- 重症急性胰腺炎20例全部治愈——早期发现和预防性治疗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通过回顾治疗策略积累治疗SAP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CT分级D和E级SAP患者共20例,全部患者均出现腹痛、腹膜炎;均出现麻痹性肠梗阻。15例在发病后12h内接受治疗,平均住院天数14.6d;5例患者在发病24h后接受治疗,平均住院天数21.6d。所有患者均应用生大黄。结论及时就诊,及时获得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是本组患者全部存活的重要因素;要重视肠道清除;对SAP的治疗可引入预防性治疗的观点。
- 黄坤明李娜于峰曹京梅兰永廷冯珉尚华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联合胃左动脉栓塞术治疗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联合胃左动脉栓塞诊疗技术在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征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本院收治的12例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及栓塞术的止血效果。结果:12例患者共行13次栓塞,技术上均一次性成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再发性出血。结论: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联合胃左动脉栓塞诊疗技术可有效治疗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及再发性出血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兰永廷黄坤明李桂花王秀莲
- 关键词: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 61例直肠类癌患者内镜下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评估直肠类癌患者行内镜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内镜下治疗的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直肠类癌患者病理检测均达到治愈切除术标准,术后出血6例,无穿孔病例,均经药物治疗痊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对于直径﹤1.5 cm、无转移、未侵及肌层的直肠类癌患者,行内镜下切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高方美孙朋吴建林向睿徐慧玲黄坤明
- 关键词:直肠类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 功能性消化不良24小时胃窦运动及胃电图改变被引量:18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 2 4h胃窦运动及胃电变化规律和不同临床分型特点。方法 用 2 4h胃窦十二指肠压力及胃电图联合检测仪对 2 0例健康对照者和 31例FD患者同时进行胃窦十二指肠压力及胃电图测定。结果 FD患者较健康人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周期数显著减少 ,Ⅰ相 +Ⅱ相时程显著延长 (P <0 .0 1) ;餐后FD患者胃窦收缩次数、收缩幅度及动力指数均明显低于健康人 (P <0 .0 5 ) ,但不同临床类型FD患者胃窦运动无明显差异。FD患者还存在明显胃电节律异常 ,运动障碍样型胃电节律紊乱及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 ,而溃疡样型及非特异型胃动过速发生率较高 (P <0 .0 5 )。结论 FD患者存在胃窦运动异常 ,但与FD临床分型无关。胃电图对FD患者的临床分型有一定意义。
- 黄坤明许国铭邹多武李兆申尹宁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测压移行性复合运动胃电图
- 消化道类癌3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黄坤明兰永廷李娜曹京梅于峰
- 关键词:消化道类癌恶变倾向误诊率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