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峥

作品数:4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群落
  • 2篇植物
  • 2篇种间
  • 2篇种间关系
  • 2篇根系
  • 2篇干旱
  • 2篇干旱区
  • 1篇点格局分析
  • 1篇典型植物
  • 1篇典型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水分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含水率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主要植物
  • 1篇芨芨草
  • 1篇细根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徐驰
  • 4篇黄峥
  • 4篇刘茂松
  • 3篇张明娟
  • 2篇晨乐木格
  • 2篇陈斌
  • 1篇何舸
  • 1篇李雨潼
  • 1篇王汉杰
  • 1篇杨雪姣
  • 1篇刘小恺
  • 1篇曹云龙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江苏泰州地区耕地占地率动态变化被引量:7
2010年
为揭示耕地变化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利用泰州市1995、2000和2006年LandsatTM遥感影像,采用邻域分析方法对1995—2006年泰州地区耕地占地率的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6年泰州地区耕地面积持续加速减少;耕地占地率在0~80%区间内,其平均相对变辐随占地率的增加而减小,而在80%~100%区间,则随占地率的增加而增大,80%左右相对变幅最小;比较发现,3个年度的耕地占地率频度分布曲线形状相似,但峰值及其对应的耕地占地率依次变小;2个时期耕地面积的变化量主要发生于40%~80%区间(约占总变化量的90%),构成耕地面积变化的主体;在空间上,研究期间占地率60%~80%区间分布区域大幅缩减,40%~60%区间在原有基础上迅速扩展,且聚落和道路分布密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变化速度更快。研究表明,耕地的稳定性和面积变化的速率与耕地占地率密切相关。
何舸刘茂松徐驰杨雪姣黄峥曹云龙李雨潼
关键词:耕地变化
宁夏干旱区3种典型植物群落根系和土壤水分的空间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西大滩的草本型、灌草型和乔草型3种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各群落中不同微生境区位(冠盖区、过渡区和空旷区)的表层土壤稳渗率,土壤密度、植物根系生物量密度和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分布(0~10、10~30、30~60、60~100和100~150cm梯度层):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稳渗率在各群落中从空旷区向冠盖区不断增大,植物生长能显著提高土壤稳渗率;各群落中相应区位表层土壤稳渗率也存在差异,其中,受植物生长影响较小的空旷区的稳渗率在乔草型群落最大,草本型群落次之,灌草型群落最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各群落内有较好荫蔽条件的冠盖区0~10cm土壤表浅层中细根密度最高,但过渡区与空旷区细根密度最高的土层埋深下移;采样期间,各群落冠盖区下层土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逆含水率梯度,草本型群落最明显,乔草型群落最弱。
陈斌刘茂松晨乐木格黄峥张明娟徐驰
关键词:细根土壤含水率
宁夏沙湖4种干旱区群落中主要植物种间关系的格局分析被引量:29
2009年
格局分析是研究群落结构、种群特征、种内种间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应用Ripley's K函数的双变量点格局分析技术,对宁夏沙湖4种干旱区群落中主要植物种间的空间关联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根据关联物种间相对位置的规则性,基于Ripley's K函数,提出一种用于检测种间格局控制关系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芨芨草-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芨芨草3个群落中,主要物种间在个体大小、根系特点和生态习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分别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存在正关联关系;而在物种生态需求和形态大小等方面相对一致的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群落中,红砂和盐爪爪之间在整个观测尺度内(0~15m)存在负关联关系。2)格局控制分析表明,在主要物种间存在空间正关联关系的3个群落中,均检测出主要物种间在一定尺度范围内存在格局控制关系,其中格局控制种一般个体较大、生境改造能力较强;而在主要物种生活型相似的红砂-盐爪爪群落中,未检测到主要物种间的格局控制关系。
刘小恺刘茂松黄峥徐驰张明娟王汉杰
关键词:点格局分析种间关系
我国西北地区芨芨草-苦豆子群落根系分布与种间关系被引量:17
2009年
以宁夏沙湖的一个典型的干旱区草本型植物群落——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禾草-非禾草型)群落为研究对象,自芨芨草-苦豆子聚生丛的基部向丛间裸地依次划分为植冠区、过渡区和空旷区3个分区,通过比较分析两个优势种根系生物量密度在这3个分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了干旱胁迫生境中芨芨草和苦豆子的根际关系。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芨芨草根系总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于植冠区,而苦豆子根系总生物量密度在3个分区间无显著差异;在垂直方向上,芨芨草的根系总生物量密度和细根生物量密度最大的土壤层次从植冠区到空旷区埋深渐深,而苦豆子的根系总生物量在3个分区主要分布于10~30cm土层,但其细根生物量密度最大的土层从植冠区向外呈上升趋势;同时发现,在植冠区,根系总生物量密度较高,两种植物细根生物量密度最大的土壤层次不同,但在空旷区和过渡区,两种植物细根生物量密度的垂直分布格局趋于一致。群落中两个主要植物种的根系在植冠区具有垂直层次的分异性,在不同分区间具有水平分布格局的差异性,这可能是群落中两种主要植物种间为了避免根系间直接竞争共同适应干旱胁迫生境的重要机制。
晨乐木格刘茂松黄峥陈斌张明娟徐驰
关键词:干旱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