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真金
- 作品数:39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社会学更多>>
- “浸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挑战与机遇被引量:1
- 2018年
- 从新媒体、融媒体到浸媒体,传播技术的演进精彩纷呈,众多新技术让"旧媒体"应接不暇。媒介的发展变化,给传统媒体带来一系列挑战,也引起了传播渠道中传播者、接受者、广告商之间传受关系的变革,传统媒体"信息顶端"的传播优势不再。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看到:浸媒体时代,用户通过浸媒体技术打破传受关系的藩篱容易,但要想突出重围、成为有影响力的传播者很难,传统媒体仍占据传播主动权;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概念已今非昔比,但大众媒体仍享有信息传播上游优势;传统盈利渠道遭到挑战,但广告红利依旧存在。因此,传统大众传媒仍旧还有充裕的发展空间。
- 林坤赵甍源黄真金
- 关键词:传统媒体
- 师范院校文科学业考试改革路径探索——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例
- 2013年
- 高校学业考试按照决策类型来看,属于水平考试。我国师范院校大多数文科专业的学业考试,本意在测量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程度进展,通过测量了解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然而,由于对考试功能认识不清、操作方法不当等原因,当前文科学业考试产生了不少问题,本文试以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学业考试为例,探析师范院校文科学业考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 黄真金
- 关键词:师范院校学业考试
-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转型问题研究——以新闻类App为例被引量:5
- 2017年
-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媒介。新闻类App因其创新互动的技术优势、凸显新闻价值的内容优势,成为传统媒体融入时代、实现转型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创办了新闻类App并不意味着转型成功,新闻类App依旧面临着用户黏性有限、内容之王面临挑战、市场竞争激烈、盈利模式不可持续等危机。转型中有必要将新闻类App内容做精细、融入人文关怀、拓展文化视野、寻求多元发展,将有助于传统新闻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实现转型。
- 黄真金赵甍源林坤
-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
- 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教师职前教育转型问题研究
- 2016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师职前教育:从传统的职前"师范教育"向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终身教育"、"教师终身发展"转变;师资培养由传统的"师范院校封闭培养"向"教师教育大学化"转变;教师从业资格从"行业内认可就业"向"法制化从业资格认证"转变。目前,教师职前教育依然存在政策与实际之间具有差距、贯彻落实不足、教育质量内涵欠缺等问题,需要在教师职前教育"大学化"中扬长避短,在培养内容与方法上去粗取精,结合教师资格制度的变革需求不断创新。
- 林坤黄真金
- 关键词:教师职前教育
-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高考思辨》研读评介被引量:1
- 2014年
- 几千年前,儒家学者在《礼记·礼运》中构筑了一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成为后世中国学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考试,作为先贤们寄托“公天下”、“选贤能”等美好愿望的重手段,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大。高考,是当代“考试社会”的核心话题,在今天,也依旧被不少国人看作实现“天下为公”理想的重依赖。正如2014年1月6日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在《高考改革三个有助于》中所描述的那样:“高考改革有助于高等教育选拔人才,
- 黄真金
- 关键词:大道研读思辨大同社会理想境界
- 新课程背景下汉语口语交际教学问题的思考被引量:7
- 2009年
-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自2001年新课程开始实验以来,在义务教育阶段,汉语"口语交际"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被明文规定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在高中阶段,汉语"口语交际"与"写作"并重,被列入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的"表达与交流"板块,成为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要点。然而受现实诸多因素的制约,课标的预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文章分析了当前汉语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 黄真金
- 关键词:汉语口语交际
- 高考语言运用考查现状及改进策略被引量:1
- 2017年
- 语文高考要想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综合审视学生对语言、文学及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语言运用、阅读、写作等能力。记忆性知识历来是高考中必须涉及的内容,恢复高考以来的较长一段时间,语文高考偏重于考查学生识记、理解的能力,考查语言运用的考题主要有区分词性和词义、选词填空、造句、修改病句。
- 林坤黄真金
- 关键词:语文高考语言运用能力
- 陈夔龙科举观考述
- 2015年
-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考试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科举观即对科举制度的认识和看法。陈夔龙是清末贵州籍进士中的国家重臣,深受科举教育影响,他亲历清末科举革废之变,反对科举革废,对科举制度高度认同,综观其一生与科举相关的言行,可以看出:陈夔龙认为科举考试神圣非常,科举制度是立国安邦的根本典章,也是关乎国家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他高度认可科举制度在教育、选材等方面的功能;认为科举考试的组织与管理严谨而规范。
- 黄真金林坤
- 关键词:陈夔龙晚清
-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变化及其启示——以2017年全国语文Ⅲ卷为例被引量:1
- 2018年
- .2017年是高考改革的关键年份,教育部考试中心重新修订考试大纲,语文高考试题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全国语文Ⅲ卷为例,分析其变化发现:高考语文正在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强调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对学生阅读“质”与“量”的要求正在提高。
- 黄真金
- 关键词:普通高考语文试题
- 从电影《高考1977》看教育公平之内涵
- 2017年
- 电影《高考1977》以十年"文革"后恢复高考的历史事实为题材,围绕能否接受高等教育、改变人生的矛盾,讲述了一群知识青年冲破困难参加高考的特殊经历。影片以影像的方式诠释"公平是教育之圭臬"这一主题,从不同层面揭示了教育公平的深刻内涵:教育公平的首要条件是社会公民皆有接受教育、获得知识的权利;其核心是人人均有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可能;而尊重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历史与现实,选择对全体公民而言相对公平的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制度,则是保证教育公平的实施要领。
- 黄真金
- 关键词:《高考1977》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