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良达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药用炭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药用碳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区组设计法分为A组(单用药用炭)、B组(药用炭加别嘌醇)和C组(单用别嘌醇),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血尿酸、尿素氮、肌酐值及痛风发作次数,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3组治疗后血尿酸均有降低(均<0.05),但B组优于A组和C组(均<0.05),A组和C组相当(>0.05)。A组、B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均<0.05),且两组疗效相当(>0.05);而C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另两组(均<0.05)。结论在高尿酸血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药用炭不仅降低血尿酸,对于尿素氮、肌酐的降低也有作用,而且不良反应少。
- 施善芬黎良达单爱琴何永平周美央潘翠萍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高尿酸血症药物疗法药用炭别嘌醇
-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及干预措施探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神经内科170例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170例患者中脑梗死比例最高,为41.18%,高于其他原发疾病;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55.88%;70~79岁患者感染率为35.29%,高于其他年龄组;住院时间30~39d组感染率最高,为55.88%;在侵入性操作中,气管插管患者占18.82%,气管切开占12.35%,留置导尿管占37.06%,留置胃管占30.59%,中心静脉穿刺占40.00%;170例医院感染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占47.06%,高于其他感染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以及侵入性操作等是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严格消毒隔离、加强病房管理及严格无菌操作有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
- 黎良达施善芬占刘俭
-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干预措施
- 巨肌酸激酶1致肌酸激酶同工酶假性增高1例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诊断标志物,被临床广泛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3~6小时,CK-MB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到峰值,一般>25 U/L,肌酸激酶(CK)活性的比例达6%~25%,最高不超过38%[1]。临床工作中,偶遇CK-MB活性大于38%,甚至CK-MB超过CK活性的情况。我院曾收治1例巨CK1引起CK-MB假性增高的患者,结合文献复习,探讨CK-MB假性增高的原因。
- 施善芬黎良达潘翠萍杨艳迪单爱琴何永平
- 关键词:肌酸激酶同工酶
- 神经梅毒误诊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
- 2013年
- 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经性行为传播。有资料显示,近年来神经梅毒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起病隐匿,极易引起误诊。
- 黎良达施善芬周参新占刘俭
- 关键词: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神经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误诊苍白密螺旋体性行为传播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接诊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观察其医院感染率,分析临床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对策。结果 98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0.81%,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占35.00%;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中,年龄、狼疮涉及脏器、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激素用量、免疫抑制剂、体温、住院时间、白细胞均具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上应给予相应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在降低感染率、提高预后上具有积极意义。
- 施善芬黎良达单爱琴何永平张飞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医院感染干预对策
- 伊马替尼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评估伊马替尼用于多肌炎/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PM/DM-I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例PM/DM-ILD患者分为两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依马替尼联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6min步行试验和影像学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后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影像学改变及6 min钟步行距离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依马替尼联合常规治疗PM/DM-ILD疗效显著,可以更好地改善肺功能,提升患者运动能力,短期安全性好。
- 施善芬黎良达潘翠萍唐利飞单爱琴何永平
- 关键词:伊马替尼
- 浙江余姚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和实施对策
- 2000年
- 范杨波汪科章丽丽钱海英李佳霖黄汇丰李洁程杭清阮永春沈潜胡嘉盛黎良达柳建发
- 关键词:农村